陈后主为何能幸免于难? (随笔) 中国历史上,那些被武力推翻的帝王、做俘虏的帝王、被逼着禅让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死于非命,长者几年,短者几天,就会被新君赐死,有的还被夷灭三族。当然也有例外,陈朝后主陈叔宝,就在当俘虏后又苟活了15年,吃喝不缺,生活潇洒,最后得以善终,死后隋朝还授予他“炀公”的用号。颇让人费解。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陈叔宝之所以能苟活于敌营,没被那些往往视这些亡国之君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君王杀掉,他的全部经验就俩字:装傻!当然,陈叔宝原来也精明不到哪里去,要不然他也当不上亡国之君。在任时他就无心国事,热衷于声色犬马,重用一帮优伶宦官,朝政稿得乱七八糟,写点诗吧,还是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之类。隋文帝大军一到,势如破竹,没几天工夫就灭了陈朝,混乱中,陈叔宝也不顾得皇帝颜面,居然抱着两个宠妃跳进枯井,最后当了俘虏。 照例,对这些亡国之君是要斩草除根的,免得他们东山再起。可隋文帝自己雄才大略,根本看不起窝窝囊囊的陈叔宝,谅他也翻不起大浪,就暂时没杀他,想看看他的表现再说。没想到,陈叔宝亡国后全然没有亡国之痛,依然每天吃喝玩乐,三天两头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说实话,隋文帝对陈后主真不错,不仅赦其罪,给赐甚厚。每次大的宴席,还请他出席,恐怕他伤心,不演奏他家乡的音乐。没想到,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文帝不禁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监视者又汇报说叔宝每日喝醉,罕有醒时。隋文帝问他饮酒几何,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文帝大惊,叹道:“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 反正,隋文帝听到这个报告后,就更瞧不起他了,一个醉鬼,醉生梦死,还能有什么作为? 其实,陈叔宝城府很深,心机颇重。他熟知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常危险,最易被人猜忌,一举一动都被人严密监视着。虽然自己被公认软弱无能,百无一用,但毕竟曾为一国之尊,多少还是有些影响力的,言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脑袋,还祸及全家。而世界上只有傻子对任何人都没威胁,最让人放心,所以,他就把真傻和装傻结合起来,成了亡国君王里的“第一傻”,也骗过了猜忌多疑的隋文帝,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陈叔宝的“大智若愚”,其实还可以从与李后主的命运比较中看出来。同是亡国之君,赵匡胤一开始给李后主的待遇并不比陈叔宝差多少,可李煜吃亏就在于不懂得韬晦,不会装傻。本来,当了俘虏,寄人篱下,你就老实点吧,还一个劲地写诗填词,写就写吧,你写点风花雪月,闹点文字游戏也行,可他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这些怀念故国、悲悲切切的文字,每个字都没有逃脱监视者的眼睛。喜欢附庸风雅的赵匡胤尚能忍耐一二,到了残忍野蛮的赵光义这儿,就不由起了杀机,不久,一杯毒酒便送这位诗人皇帝上了黄泉之路。 若论诗文造诣,李后主远在陈后主之上,一个词坛巨匠,一个小有成就;若论生存“智慧”,陈后主则比李后主高明得多,两人绝对不是一个层次的。
(快炙背美芹子馆藏)2011、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