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市,隶属景德镇。这个地方共有87万人口,居然有400多座古戏台,最早的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这里的人爱唱戏、爱看戏。听说这么一件事,前几年,修路经过一个村子,有一笔补偿款,怎么用这笔钱,村里人七嘴八舌,很多人说把钱均分了。最终,一位老者拍板说:不分,建戏台!结果全部同意,没人有意见。今天看了几处古戏台,大多是有年头的,但一处正在建造的仿旧古戏台也让人很有兴趣。

一座在建的仿旧古戏台。

工匠们说,还有几个月可以建完。

古戏台局部。

古戏台局部。

这座古戏台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

当地人建完以后想把它卖了。他们可以拆装,到地方再装上。

木头大多采用旧木头。

我建议:这个戏台可以卖给赵本山的“刘老根大剧院”。

赵本山有买飞机的钱,买一个这样的纯木结构古戏台,应该够。

估价2000万人民币左右。

还未完成的局部。

非常精致。

赵本山如果买了它,既给自己做广告,又给传统工艺输血。

整体完成以后,应该很壮观。

年轻人在手工制作、雕刻。

还有女孩,她说:读书不好,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这个,不用出去打工。

这些年轻人,都是师徒传授,满师要3年。

木材是当地较多的樟木,工厂里很香。

女工在描金。

女工在扑金粉,据说有用真金的。

工具都是找铁匠定制的,整套加起来好几百件。
母女俩,都会雕刻。
车间里的简单招贴。

三姐妹,都是干这行的。
他们一家六口,都是巧匠。父亲正在忙别的,没过来照相。
本人的手机档次较低,照片拍的不好,对不起大家。是否该换一个?
古戏台虽然只是一个文化形式,但是,它的背后是传统建筑手工艺的延续。当地领导说,他们也没有上岗证、资格证之类。一些教授说,应该办一个传承技艺的学校。我说,算了吧,师徒相传就是一种方式,能够做出来就行,何必搞那些东西。以前,这种手艺传男不传女,现在已没有这种规矩。不过,女孩说,手经常会受伤。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传承和延续着中国的传统。当地文化还有一个特点:以儒学为主,排斥佛老。宗法传统依然存在,各村的古戏台很多都是不同宗族之间的竞争。儒家的和谐与竞争,就这样共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