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体会

 ailianjiao 2011-03-19
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体会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陈祖兰

实验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以其色彩明丽的图画,活泼有趣的内容,充满童趣的练习在向我们阐释着一种全新的理念。教材的课文部分共有共安排了20篇课文,文章富有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谈我在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以看促说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语句表述的事物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理解“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我让学生观察电脑画面,然后对着画面描述,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理解了词句,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以演助读

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

如:教学《四季》,我反复示范,不断启发,孩子们怎么也读不出冬天雪人顽皮的味道。于是我让学生再看插图,想象雪人的样子,让学生来扮演诗中的大雪人,他们戴上头饰,挺着个大肚子,兴致勃勃地演起大雪人来。透过诗句,孩子体会到的雪人的样子,真是千差万别。有的读出清脆的雪娃娃的声音,有的读出了浑厚的雪人爷爷的声音……在饶有趣味的表演中,雪人那顽皮的样子,那骄傲的神态已经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老师过多的提问,繁琐的分析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三、以仿代练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

如:《四季》一文,反映大自然四季的特点,充满了儿童情趣,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后,引导学生作诗。课堂上,孩子们“诗兴”大发。他们模仿诗中的句式作起诗来。“玉米黄黄,他捋着胡须说,我是秋天。”“太阳红红,他对云伯伯说,我是夏天”“雪花飘飘,他飞翔着对大地说,我是冬天。”

《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诗中,“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叠词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课下,孩子们创作了这样的诗:“华师附小真漂亮/红红的跑道,绿绿的草坪/还有桂花香/华师附小真漂亮/高高的楼,白白的墙/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语言,虽然稚嫩,却也童趣横生。仿一仿,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也得到发展。

四、以唱促“创”

实验教材的课文大多要求背诵,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要背下来,谈何容易。如果将课文变成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形式,那么,孩子们也会像喜欢唱歌一样去“唱”语文的课文了。如:学完《小小的船》,我要求学生将儿歌“谱曲”。孩子们将《小小的船》配上了他们熟悉的《小燕子》《同一首歌》等旋律,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时,既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思维、情操、审美……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以画促思

形象思维是儿童的主要思维形式。孩子们很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过程。

学习了《四季》,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心中的四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对世界的感受与认识。有的画出了百花盛开的春天,有的画的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孩子们的画有工笔细描的,有勾画轮廓的,有用彩笔浓妆艳抹的,有用铅笔淡淡素描的……绘画的过程,实际也是对课文的再理解,再体验的过程,同时孩子的个性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只要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孩子学习语言规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