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涵禅蕴俗说狮林—读狮子林

 苏迷 2011-03-20

[主题] 涵禅蕴俗说狮林—读狮子林

[主讲] 曹林娣教授

[时间] 2009年5月17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一 园史和园名
  1、 园史
  饮誉至今的狮子林,位于苏州城东北园林路,园址原为宋代贵家别墅。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
  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至正十二(1352)年,改菩提正宗寺,后寺院荒废。
  明洪武六年(1373)倪云林应狮子林如海方丈之求画的《狮子林图》,据钱培兴:《狮子林图卷》称,园景概括,笔简气壮,景少而意长。翠竹、秋山、寒林、寺居,气势雄伟苍凉,显示了独特风貌。倪云林擅长山水,多以水墨为之,初宗董源,后参荆浩、关仝法、创用“折带皴”写山石,以表现体态顽劣之石,亦即江南黄石的景观。树木则兼师李成,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幽淡萧瑟。
  倪在自题狮子林跋文中说:“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榷作师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非师蒙辈所能梦见也。” 
  倪图现为柯罗版,其真迹传台湾。狮子林建园之初,淡静幽旷,与倪云林枯寒清远的画风相似。
  由于倪云林的绘画艺术在审美上被誉为逸格的顶峰,狮子林经他绘画品题,声名远播,成为四方学者赋诗作画的名胜之地。
  朱德润、徐贲也都为狮子林作图。朱德润的《狮子林图》、倪瓒(号云林)的《狮子林横幅全景图》、徐贲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倪瓒和徐贲的画在清代由皇家收藏,近世有延光室影印本,真迹目前下落不明)。
  明万历十七年(1589),明性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
  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  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
  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
  乾隆皇帝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
  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林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又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
  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 
  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
  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
  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写《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
  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乾隆为了“梦寐游”,在皇家园林仿建了狮子林:
  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
  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叠石亭台坍塌,园已倾圯,惟假山依旧。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民国七年(1918)始归苏州贝润生,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 
  并以东部为宗祠,始成今状:前祠堂,后住宅,西部花园。占地约十五亩。
  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现光辉。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
  贝仁元《重修狮子林记》“仁元世居茂苑,侨寓凇滨,非无鲈鲙之思,林壑怡情,敢效菟裘之筑,吾将老焉。”后世称士大夫归隐的住所为“菟裘”,后称告老退隐的居处。
  至此,狮子林变迁情况是:宋代贵家别墅(私家园林)——元狮子林(菩提正宗寺)——明洪武六年(狮子林图)—明万历十七年(狮子林圣恩寺)——清康熙年间寺、园分开,黄兴祖“涉园”——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五松园——狮子林。其间分合变迁之迹明显,迭经修葺,庭园华丽雕琢,已失去园初之貌,与云林画风不同,且涵禅蕴俗。
  2、 释名
  元代欧阳玄曾作这样的解释:“林有竹万千,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狻猊者,故名狮子林。且师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狮子岩,又以识其授受之源也。”
  实际上,前两个命名原因说的是佛教的象征意义,“狮子”和“林”都是佛教用语。
  园中湖石叠置的拟态假山立意,营造的是浓厚的佛教幻想意境。
  维则是借形似狮子的假山石峰,表达了面对“世道纷嚣”其禅意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以“无声无形”托诸“狻猊”以警世人。这就是维则建造狮子林的真实意图。
  狮子生于非洲和亚洲的西部,它的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佛教中比喻佛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叫“狮子吼”,《大智度论》:“又如狮子,四足是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中狮子。”所以将佛说法称为狮子吼。  狮子成为佛教中的护法神兽和释迦牟尼左肋侍文殊菩萨乘坐的神兽。九九重阳举行的法会称为狮子会。狮子为佛国神兽,佛为人中狮子,称佛说法为狮子吼。
  “林”为“丛林”之约称,唐僧怀海(720—814)始称“寺院”为“丛林”。“狮子林”就是禅宗寺院之意。
  禅宗强调“心外无佛”,也无“净土”,只有“净心”,是高度思辨化的佛教派别。
  怀海师事慧能高足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研习禅宗,后居新吴(今江西奉新)百丈山,弘扬马祖之说,使马祖一派大振,形成“洪州宗”,世称其为“百丈禅师”。他鉴于慧能南宗推倒一切戒律的提法,创建禅院,使禅宗、律宗僧徒在生活规则上有所区别,立《禅门规式》,世称《百丈清规》,其中有禅寺只立法堂,不设佛殿,以示佛祖传授,以当代为尊的内容。
  天如禅师是禅宗临济宗虎丘派门徒,因此狮子林表现的是禅宗的境界、禅门清规。
  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心外无佛”,不设佛殿,无偶像膜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禅寺内有些轩、阁、堂、室名沿用至今,寓以禅宗特色,发人深省。
  3、“狮子林”为什么写成“师子林”?
  中国古代是否有过狮子,学术界尚有争议,狮子“进口”说为大多数人认同。中国古代没有“狮”字,最早的文献中并写作“师子”。 “师子”大约是古代南亚次大陆语言经过西域传入时不太准确的简略音译。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译者带着对佛教经典的敬畏之情,将“狮”字写作“师”,直到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太学博士顾野王编撰的《玉篇》“犬”部中才出现了“狮”字。
  二  原祠堂
  1、大门
  抱鼓石
  佛国神兽狮子在中国获得了法的拥护者的神圣地位。
  元代开始用石头凿成双狮,蹲在私家宅园的大门两边,如哼哈二将般看守着门户。许多石狮形象变成圆鼓形,成为大门前的抱鼓石,也叫砷石。
  明清时期,其功能也从负有重任的门户守卫者转化为众多建筑物及园林点缀的美的使者和法权象征。
  抱鼓石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
  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和装饰艺术小品。
  清亡之后,宅第建设等级限制取消,于是一般富贵人家也都置抱鼓石以彰显门第。
  抱鼓石的鼓面装饰有如螺旋曲线的装饰纹样、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公狮、母狮和幼狮,争相嬉球,“狮”与“事”、“嗣”谐音,雌雄双狮与幼狮三狮争球,象征“好事成双”、“子嗣昌盛”,合家喜庆幸福。
  刘海戏金蟾明代已有记载,刘海为钓钱散财之神。
  2、门厅东西两廊
  有砖刻“景范 仰韩”,敬慕宋代贤臣范仲淹,仰慕宋代的韩琦,韩琦与范仲淹都是北宋的大臣,共同防御西夏,时人将两人并称为“韩范”。
  庭院四周飞罩:带花瓶与贝叶图案, 
  贝叶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园主恰姓贝。瓶为平安意,有佛佑合族平安之意。
  3、原祠堂前厅
  挂有“云林逸韵”匾额,意思是元代画家倪云林超众脱俗潇洒风流。倪瓒(1301-1374),初名珽,又名懒瓒,字符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元无锡人。元末卖去田庐,寄情山水,人称“倪迂”。画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芩之景,以简取胜,意境萧条淡泊,自谓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傲骨风姿为元代士大夫文人的代表。
  明洪武六年(1373),他过狮子林的时候,应如海方丈之请,为狮子林作图、诗各一,时惟则、中峰国师都已经去世,寺院已显冷落,自云林作图后,狮子林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文人雅集、觞咏之地。天如门人善遇所编的《狮子林别录》称:“倪高士元镇每过狮子林,爱其萧爽,为之绘图。徐幼文复图之为十二景,高季迪诸人题咏相继。”后人遂把狮子林和倪云林连在一起,乾隆题诗称“倪氏狮林存茂苑”。
  有今人萧劳撰书的楹联:“枕水小桥通鹤市;森峰旧苑认狮林。”和王遽常撰书的章草抱对::“似黄道流星散落百座;忆云林作稿点活五龙。”形容园中的太湖石假山,好象黄道周围的流星洒落人间成百座星星;当年倪云林画《狮子林图》,将似五龙的假山点活,极赞云林的画艺。
大厅落地窗裙板雕刻五蝙蝠捧寿图案。
  4、大厅外廊两侧砖额:“敦亲  睦族”,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会的地方,大家族的人们,都应该和睦相处,为人要忠厚、诚实。讲的是家族之间的伦理道德,但在今天也不无教育意义。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凤穿牡丹图案。
  5、祠堂屋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的塑像。三星指福、禄、寿三星,三星造型是星辰崇拜的人格化。
  家祠二厅、后厅与住宅现为苏州民俗博物馆。
  三 西侧厅堂
  从祠堂西侧转入八角门,八字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故采用较多。“入胜”门宕则为圆形,八角套圆,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圆是日月盈虚之象,又是天穹覆盖之形,更代表着一种圆融宽满的理想人生,具有吉祥美好的属性。这里的空间处理非常精致。
  圆门又作为框景,套进燕誉堂前庭内,高大的白墙下筑有湖石花台,上立石笋,夹倚玉兰树两株,牡丹丛植,寓意为“玉堂富贵”。 
  1.燕 誉 堂
  本园主厅,是园主宴客之所。“燕”通“宴”,取《诗经·车辖》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句意。意谓:酒宴洋溢着欢乐,我们喜欢你没有厌足。原诗本为描写新婚之乐,赞颂新娘的美丽贤良,撷此诗意用来作为宴请客人、赞美客人之词,甚合此堂环境。  燕誉堂为苏州园林中精致的鸳鸯厅。燕誉堂圆洞门造型精美,题刻雅致,可以欣赏:“听香”、“读画”、“胜赏”、“幽观”。提示性题咏,由此西行即登假山。
  燕誉堂楹联:“具峰岚起伏之奇,晴云吐月,夕朝含晖。尘劫几经年,胜地重新狮子座;于觞咏流连而外,赡族承先,树人裕后。名园今得主,高风不让谢公墩。”此时园已归苏州贝润生。贝氏得此园于民国七年(1918)秋,花九年时间重修。峰石依旧,亭榭厅堂则掺揉西洋手法新建。故云“胜地重新狮子座”。具有奇峰起伏、山气缭绕之奇,晴天白云悠悠,夜晚月色吐晖,夕阳朝霞,峰石含晖。岁月流逝多少年,胜地重新狮子林;在此饮酒赋诗,玩赏风景之外,还要赡养族人宗室,承继先人遗业,培养人材,造福后人。名园今天得到了真正的主人,高尚风雅不减当年谢公墩的主人谢安。
  燕誉堂北厅匾额“绿玉青瑶之馆”,“绿玉青瑶”,源出倪瓒(云林)“依微同里接松陵,绿玉青瑶缭复萦。为咏江城秋草色,独行烟渚暮钟声”诗句,原诗是用绿玉来形容“绿水”。用翠绿色美玉名馆,寓吉利富贵之意。
  2、半亭
  半亭对联“狮子窟中岚翠合;细林仙馆鹤书频”,狮形石峰的大孔小穴中吐纳的岚云与翠色紧紧融合,此借指北院狮形太湖石峰。院中古树献翠,峰穴吐云,可于想象中获得山林之趣。细雨润泽的山林仙馆中征贤的鹤头书信频频传来。意为高扬园主的贤能清高,他们颇得皇帝的青睐,累发非常之诏。一个“频”字,极言皇帝之重视,反衬园主的不同凡响。
  3.小 方 厅
  小方厅名“园涉成趣”,取意于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对联:“石品洞天,标题海岳;钟闻古寺,境接嫏嬛。”众石叠成洞天福地,宋米芾标识题记;假山巨峰气势雄伟,峰体多孔穴,形体俯仰多姿。古寺传来进斋钟声,境接嫏嬛雅境。古寺钟声,以动衬静,愈显出环境之清幽。嫏嬛,为传说中天帝的藏书处。“境接嫏嬛”,已将水景园诱人胜景透露出来,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两边的大方型空窗,俨然两幅立体画:东窗外是素芯腊梅画;西窗外是林石山居图,构景上称框景,也是借景的一种。
  小方厅北东侧走廊是通向住宅门的,所以廊门墙砖刻“息庐”、“安隐”,意思是舒适的休憩之所,安静的隐居之地。墙砖刻有“宜家受福”,“宜家”,即“宜其室家”之意,见《诗经 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朱熹传曰:“宜者,和顺之意;室者,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后指家庭和睦。祝福语,这里意思是说,家庭和睦,共享大福。
  4、打盹亭
  位于小方厅西侧的一间镶嵌七彩玻璃的小阁,挂有“打盹亭”匾额,是园主在此坐禅悟性,“打盹”乃半睡半醒的的样子,实际上是一种悟禅“入定”状态。阁的东北花坛内是一块怪石嶙峋的多孔石峰,系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玲珑奇特,名“九狮峰”,三、九都是多的意思,并非实指。此峰位置得宜,西正对着涉趣海棠洞门,成为从西园入东部住宅的障景,是园内绝妙的经典一景。 
  院墙辟有四窗,窗花分别为琴、棋、书、画四物,精美而又古雅。称“四雅”,代表着弹琴、奕棋、读书、作画四种技艺,所以也称“四艺”,以“古琴”、“棋盘”、“线装书”和“画卷”表示。
  海棠式地穴砖额:“涉趣”、“探幽”。“涉趣”,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的缩语。探幽,意谓自此而往,将有更优美的胜景,以激起人们寻幽探芳的兴趣。从花园到住宅小庭园,峰石迎门,也为障景的一类。
  三  花园-主假山区
  1.揖峰指柏轩
  是园内主要厅堂,楼式建筑,轩面对规整的小水池和湖石假山,山上罗列石峰石笋,山石缝中古木虬根盘绕。轩底层四周为回廊,楼上层缩进。轩面阔五间,黄瓜环脊歇山顶。
  “指柏”,笑指庭前古柏,系禅宗公案故事名额:
  一僧问赵州从稔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五灯会元》卷四)
  “祖师西来意”与“佛法大意”一样,都表示佛法的奥义。是禅宗开悟的机语,是禅门中最为热门的话题。禅僧对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佛法大意的回答,反映了禅宗思想体系的四个最重要的部分: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
  这里反映的正是“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佛法大意具有超越性,语言文字不可表达;是引导人们发现本心自性;本心圆满,不劳外求。禅师启发人从眼前之柏中获得“悟”的契机,使人“蓦然心会”。
  二楼匾额“一峰独秀”,主要赏景,取意于宋朱熹的《游百丈山记》,云:“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拱手礼对奇峰,将山石人化,表示对山石的热爱尊崇之情;也就是落实了“揖峰”两字,南宋朱熹取的也是北宋米芾见石峰而作揖的典故。
  东侧花窗和轩南西侧花窗都是各式塑窗,内涵丰富。   
  2.见 山 楼
  可以悠闲自在地观赏苍山的楼阁。取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楼窗下是由山石筑成的假山,举目即见。
  3、主假山
  约占全园面积的七分之一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主假山(旱假山)区、岛上假山(水假山)区、南部假山区(以上三区统称为主假山)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是中国早期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遗存。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小赤壁),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
  主假山有上、中、下三层,共有九径、二十一个洞口,占地1·73亩。
  可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实际上,“自性觉悟”而成“佛”者很少,而自性迷妄的“芸芸众生”却是大多数,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峰回路转,仿佛自性迷妄的“芸芸众生”在没有“悟”道的时候,在洞曲如珠穿假山洞里徘徊,最后享受到了豁然开朗的乐趣。
  4、卧 云 室
  卧云室位于指柏轩南面假山中央的平地中,宛如安卧于峰石间,取金元好问“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诗句意名“卧云室”。此室原为寺僧静坐敛心、止息杂虑的禅室。四周环以酷似群狮起舞的峰峦叠石,小楼恰似卧于峰峦之上。古人以云拟峰石,故小楼如卧云间。楼阁与清幽的环境相得益彰,创造了“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神秘意境。卧云室东、南、西三面有廊,北面为楼梯间,飞檐交错,显得轻盈,体量不大。
  卧云室有萧澍霖书联:“吴会名园此第一;云林画本旧无双。”此堂本为禅室,为佛家参禅之处,环境幽深、雅洁、清寂、静穆,人处其间,俗念顿消,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5、修竹阁
  旧时狮子林以竹子为主,“室不满二十楹,而挺然修竹则几数万个”,造成“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闲名雪炉烟”、“万竿绿玉绕禅房”之景。今阁旁仍有丛竹摇曳,旧时风貌依稀可见。修竹形象又雅洁不俗,令人喜爱。
  四、花园-池北区
  1、古五松园
  因园内旧有五棵森梢峻节的古松而名,狮子林也曾名“五松园”。据传,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故松又别号五大夫,后人题咏以五大夫为五株松。松树岁寒不凋,凌风劲节,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故世人常以松自喻,寓托抒怀,园额亦可作如是观。园庭中有一古柏挺立。
  古五松园月洞门宕砖额:“得其环中”,“环中”,出《庄子·齐物论》。象征灵空超脱无是非之境界。园内的芭蕉落地罩十分精美,是苏州园林独有的精品。
  古五松园后廊书条石(石鼓文字):听雨楼藏帖
  吴昌硕书额。狮子林“听雨楼藏帖”有70余方。“听雨楼藏帖”是历代名帖之一,共四卷:卷一是褚遂良、颜真卿和蔡襄;卷二是苏轼、苏辙;卷三是黄庭坚;卷四是米芾、赵孟頫。均属于“二王”体系,婉丽清媚,富有逸气。为清乾隆时云南周于礼撰集,金陵穆文、宛陵刘宏智镌刻。摩勒精到不逊于明代。
  2、花 篮 厅
  此地原为荷花厅,毁于1968年,今系改建。结构别致,当中的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垂有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四只花篮,并分别为梅、兰、竹、菊。
  花篮厅匾额:“水壂风来”,水壂,水边之屋。“壂”与“殿”同意。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宋苏轼《洞仙歌词》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厅南一池,夏日荷花凌波,清香飘溢,楼台亭阁,峰石叠嶂,倒映入池,随波摇曳,美不胜收。砖额“襟袭取芳”,襟怀盈溢芳香。门的裙板上都是花篮,造型别致。
  花篮厅还有取意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的“缘溪”、“开径”砖额,借名篇名句,点染环境,引人咀嚼回味,诗香满口。
  花篮厅对联:“尘世阅沧桑,问昔年翠辇经过,石不能言,叠嶂奇峰还似旧;清谈祗风月,于此地碧筩酣饮,花应解语,凌波出水共争研。”述古论今,含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切合此地的景物,耐人函咏。
  3、真 趣 亭
  狮子林真趣亭位于水池南岸,面对假山,是赏景佳处。此景形体较大,结构特殊,亭内前二柱为花篮吊柱,后用纱隔成内廊,亭内天花装饰性强,扁作大梁上为菱角轩和船蓬轩,雕梁画栋,彩绘鎏金,鹅胫椅短柱柱头为座狮,独具风格。卷棚歇山顶,嫩戗发戗。
  亭内悬挂金底绿字乾隆御笔“真趣”匾。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忘机得真趣, 怀古生远思”,谓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自由恬淡与世无争,陶然忘机,就能悟得山林之真趣。与造园主旨合拍。
  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与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皇家气派。此处为园中主要观景点,东品百狮山,南赏假山群,西观山林瀑布,低见画亭曲桥,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真趣亭吴荫培集自唐司空图《诗品》和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联:“浩劫空踪,畸人独远;园居日涉,来者可追。”描写出一种峭洁清远、遗世独立、忘怀一切的艺术意境,和东晋陶潜所追求并陶醉其中的一种闲适的生活乐趣。
亭中装饰精美,可以欣赏:
  4.石 舫
  石舫造型过于逼真,彩色玻璃和彩色铺地,但位置很佳,可以欣赏“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霄凉。”池塘春草,这形象、意境,使人感到满目春色,一派生机,好一幅烟花春雨江南的春景图。颇有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月”的高雅闲淡的诗意。
  5、暗香疏影楼
  额取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此处西南近问梅阁,楼上推窗即见梅花,撷梅花风韵、神姿及香气名楼,可调动游赏者的嗅觉和视觉,去品赏梅花,获得身心享受。也可以看到园内大部分美色。
  五、花园-池西部
  西部假山筑于民国1918年,石包土。与大假山遥遥相望,地势北高南低,南部石少土多,坡上植树栽竹。
  西部假山在布局、设计、堆叠及建于假山上的建筑物在风格上继承了苏州园林传统的风格,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风格。
  1、听涛亭
  此亭地处园西部假山最高处,从西部北端山洞内上山可到,亭南即有人造瀑布,用人工将水箱水加满,打开水箱下端的塞子,水流经湖石五叠直泻而下,波影茫茫,水声渹渹,奏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唯一的人工“园林音乐”,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五叠泉的壮观景象,
  飞瀑亭中刻有《飞瀑亭记》,下面有“杏林春燕”、“荷净纳凉”、“东篱佳色”、“山家清供”雕刻图案。                                                                               2、观瀑亭
  观瀑亭就是湖心亭,筑于池塘中,有宛转九曲桥与园西土山相连,宛如水中一条彩带上的明珠。亭平面为六角形,攒尖顶,嫩戗发戗。亭正对着西部假山上的瀑布,正是观看西部土山瀑布的最佳位置。
  3、问 梅 阁
  问梅阁位于园西部假山上,南北两端有走廊相连。
  “问梅”中的“梅”融二意:一为实指阁前之“卧龙”梅;二系指代大梅法常禅师。
  后一意指马祖问梅、赞“梅子熟了”这则禅宗公案故事:见《五灯会元》卷三。阁前有数株梅花,雕刻成梅花形的窗纹、器具、地面以及取材于梅花的屏上书画,游人仿佛置身于梅花丛中,似乎也感受到了百花似锦的春的气息。
  4、双香仙馆
  问梅阁南行有廊亭,挂有双香仙馆匾额,馆旁有梅,馆前有荷,梅花和莲花构成主要景色画面。
  六、花园-池南部
  1.扇 亭
  扇亭位于水池西南长廊的转弯处,亭东和亭北有长廊,亭后有小院,形成对景。亭位置较高,亭后墙有空窗,两侧墙上有门洞和漏窗。亭形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其中的窗框、石桌都为扇形,故以象形称之。
  2、文天祥诗碑亭
  亭额“正气凛然”。是对文天祥民族气节的高度颂扬。碑上刻有文天祥狂草手迹《梅花诗》一首。
  3、御碑亭
  有“凝晖”匾额。此亭刻有乾隆二巡江南狮林寺时所题五言诗《游狮子林》,因名御诗碑,盖以之比拟为朝阳之光凝聚于此,寓颂圣之意。  4、立雪堂
  这里原是寺里和尚传法之所,因取佛家故事为名,见《景德传灯录》载: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人(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但他求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与《楞枷经》四卷。又传慧可自断手臂,终于感动了达摩。 
  立雪堂有唐寅集元胡天游《绝句》为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体现了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庭院中有“狮子静观牛吃蟹”的三块湖石,还有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两组湖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