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伤寒论》泻心汤方体会 - 杨慰 浦东第七人民医院 - 浦东中医药协会论坛个人空间 -...

 hjftsg 2011-03-23
学习《伤寒论》泻心汤方体会
收藏 | 分类: | 查看: 341 | 评论(0)

《伤寒论》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的主方,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现将学习心得予以汇报。

一、三泻心汤原文: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3、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更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由此可见,半夏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是伤寒误下所致,生姜泻心汤证为汗不得法所致,均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机内陷,寒热错杂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三者均出现心下痞之症。夏泻心汤以半夏为主药,药量独重,偏于降胃逆,止呕吐,用于湿热痞证呕吐明显者;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生姜四两,并作为主药,清热化湿之中,又偏于和胃降逆、散布水气之结,用于心下痞兼有水饮内停之证;甘草泻心汤独重甘草,因其具益气和中之功,用于叠经误治,脾虚较甚,痞利俱甚者。

二、半夏泻心汤方解

半夏泻心汤为三泻心汤里的主方。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为辛开苦降甘调的代表方,又为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之方。黄连、黄芩性寒味苦,能降逆胃气;半夏、干姜性温味辛,散脾气之寒;人参、甘草、大枣味甜,补中益气,调和脾胃。此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生姜改干姜,意在调和脾胃,故亦属和解剂。

三、临床应用

某男,52岁。2009715初诊。形体中等,脸色偏暗无华。患者20094月因“饥饿胃痛进食后缓解半年余”我院门诊就诊,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HP(+)。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菌三联治疗,但效果不佳,疼痛依然。就诊时患者饥饿则胃痛明显,进食能缓解,稍食饱胀,且饮食稍有不甚即腹泻。大便偏稀,2次/d。腹部充实,心下按之不适。舌质暗紫,苔白厚,脉细。

给予黄连3、黄芩10、姜半夏10、党参15、干姜6、生甘草6、肉桂6、制大黄5、红枣10枚。

一周后复诊,自觉效果甚佳,诉服药第5天即胃痛明显缓解,稍觉胃胀,给予原方加用佛手6,续服14剂,胃痛不显。察其舌淡苔薄脉细沉,给予香砂养胃丸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