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棋一笑立新 2011-03-24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时间:2008-12-6 17:23:39 来源:jzzypjb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和“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按照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我院作为全省新评估方案试点院校之一,在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山西省教育厅和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一、办学沿革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12月15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4]201号)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晋中市政府管理。由原晋中市农业学校、晋中市财贸学校、晋中市煤炭职工中专学校、晋中市供销学校四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四校”分别建于1958年9月、1976年5月、1983年6月、1985年1月。学院座落在晋中市榆次区蕴华西街,由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组成。
 

  二、办学现状

 

    1、组织机构
 
    学院党政群系统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行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计财处、后勤处、基建处、公寓保卫处、工会、团委及监察室、督导室、采购中心等机构。
    学院教学教辅系统设有机电工程系、煤炭化工系、生物技术系、经贸旅游系、信息技术系、基础部、成人教育中心、图书馆、网络与电化教学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学报编辑部等机构。
 
    2、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煤炭开采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园艺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图形图像制作、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3个高职专科专业。
 
    3、在校生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高职生3519人,其中三年制高职生3067人,五年制高职生452名,生源来自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宁夏、甘肃、陕西、安徽、江西等全国9省(自治区)。
 
    4、基本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416亩,其中主校区校园占地236亩。现有在职教职工434人,其中专任教师258人,校内兼课教师45人。总建筑面积11.7457万平方米。校园网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图书阅览室10个,座位1200个;纸质图书31.29万册,电子图书33万册;订阅报刊杂志480种;校内实验实训室6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个。

 

 三、办学成就

 

    近年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按照学院“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计划,努力克服起步阶段的诸多困难,同舟共济,负重前进,实现了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2008年5月学院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1、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先进的办学思想,顺利实现了由中职向高职的转型过渡,完成了四校实质性合并。
    2、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超常规的市场运作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33亿元,其中教职工融资5285万元,社会筹资687万元,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3、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及高校特点,圆满完成了学院内部二、三级管理机构及干部配备任务,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4、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先后开设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园艺技术等13个高职专业,确立了院级3个特色专业、6门精品课程。
    5、成立了以学院为龙头的晋中市职业教育集团,程太生院长任理事长。集团有企业成员94个、行业会员24个。
    6、通过市场运作,投资2250万元,建成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校园网和班班通多媒体。
    7、争取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进行了实验实训设备和馆藏图书配套建设。
    8、租用晋中红岩机械厂20年,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工科专业工学结合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9、出台了学院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彰显活力。2008年我院的《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纪实》申报国家教育部评奖。我院华韵艺术团的节目多次在电视台展演。
    10、学院与中国职业教育的航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结为友好合作院校,已派8批干部、教师28人,2批37名高职学生进行对口深造学习。
 

第二部分 评建情况

 

    2007年初,我院开始着手评建工作,2008年5月省教育厅决定将我院作为新评估方案的试点院校。学院党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方针。结合学院实际,确定了我院的评建思路,开展评建工作。
 
    1、学好评建文件,掌握精神实质
 
    评建期间,先后有杨应崧、何锡涛、袁允伟、贠创治、杨迎平等国家级、省级专家来我院就内涵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指导,为师生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做评估的“明白人”奠定了基础。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入手,掀起了学习、讨论的热潮。编写了迎评知识宣传手册,印发给每位教职工和学生。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到山西交通职院、阳泉职院等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充分的交流、座谈,加深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点的认识。
 
    2、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评建工作
 
    我市成立了由畅志仁副市长任组长的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工作协调领导组,从组织建设、资金配套、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推进学院的评建工作。我院成立了由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院评建工作领导组,负责评建全面工作。根据新评估方案的基本要求,完善修订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3、转变思想观念,推进评建进程
 
    2007年开始,对照“教高[2004]16号”文件,掀起了充实硬件、加强软件建设的高潮,推进了学院基础建设步伐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高职院校的特点,规范了教学管理。新评估方案出台,特别是被确定为试点评估院校后,结合学院的建设发展,对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紧扣内涵建设,围绕关键要素,扎实推进评建工作。在专家进校评估即将到来之际,我院加大了评建工作的力度,实现新突破已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4、重视信息采集,建设数据平台
 
    为建设好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成立了平台建设工作组,派出专人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改进(升级)研讨会与在山西电力职院举办的数据采集平台培训会议。通过学习培训,对数据采集平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学院自下而上的采集数据,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客观填报。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状况

 

    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发挥领导作用,把握人才培养工作方向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高职,怎样办好高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重大问题,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学院必须遵循的核心制度,把强化德育建设作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核心竞争力,把突出技能训练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学生就业创业作为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根据育人首位、教学中心、管理科学、服务优质、办学一流工作总要求,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学院办学的整体水平。
 
    1、科学确立办学思想,做好建设和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坚持以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取向,以建设优势专业的特色取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市场取向为学院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办学宗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创新学院办学体制,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大众需求办学。
    办学定位:坚持学院确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立足晋中,服务全省,面向全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努力办成晋中市职教事业的龙头和窗口,发挥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将学院建成功能齐全、规模适当、优势凸显的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理念:爱业 就业 立业 创业
    办学目标:打造职教事业航母(行模) 培养职业岗位银领(引领)
    学院院训:修德 积学 精技 善行
    学院精神:众擎易举 卓尔不群
    院  风:创新成风
    教  风:善教成家
    学  风:修业成器
    根据《晋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学院在认真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
 
    2、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把培养人放在第一的位置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三进”、“三改”、“三对接”。即: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践好“教学改革、教材改造、教法改进”;实现好职业与行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就业与企业对接;悉心解决学生做人、强能和成才三大问题,让广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回答好“我来学院为什么、来了学院做什么、毕业以后干什么”的问题。坚持以正确的导向开展校园特色文化,举办情系灾区爱心奉献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9.79万元。组建了华蕴艺术团,完善了校园广播、电子屏宣传报道,开展了歌咏赛、大学生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多次组织参与了市春晚演出、歌咏晚会、颁奖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
 
    3、调整在校生结构,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学院从四所中职合并起步,中职教育的痕迹明显。近年来,学院努力调整中、高职比例。2006年学院招收中职1489人、高职559人;2007年中职913人、高职1140人;2008年中职339人、高职2015人。同时,通过企业营销培训、矿长培训、矿山安全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形式为社会培训人数达3294人。
 
    4、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学投入
 
    2006年学费收入为1634万元,教学投入148万元,占9.1%;2007年学费收入为2942万元,教学投入636万元,占21.6%,到2008年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将达到39%。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制定学院奖学金发放办法,足额向获奖学生进行了发放。
 
    5、围绕教学中心,规范日常管理
 
    在抓教学工作中,坚持了周六各系部处室领导参加的周工作例会,并将工作例会与学院中心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研究工作的过程作为转化思想、破解难题、完善思路、推进工作的过程。同时坚持了干部、教师听课制度;党员干部包班制度,定期入班参加班会;坚持职工逐日签到签退制度;教职工月例会制度;每周升国旗及国旗下领导、学生、教师讲话;坚持学生早操制度等,有力地推进我院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学院推行了院务公开公示监督制度,建立了行政教学督导机构,经常进行督导检查。加强了政风行风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承诺。设立了党风监督箱和院长信箱,选聘了学生院长助理,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开监督。
 
    6、关注教职工利益,保证校园安全稳定
 
    近年来,学院党政统筹安排,先后开展了教职工生日送蛋糕、婚丧嫁娶送温暖、教职工困难送救济、离退休人员送慰问、妇女儿童送温馨、教职工健康送体检的“六送”系列活动,逐年提高福利待遇,并启动了教职工宿舍安居工程。
学院制定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加强和规范了教学、学生日常管理。每学期聘请司法、公安部门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讲座;严格实行了院领导带班、中层领导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逐步形成了领导、职工、学生三位一体的值班体系;注重食堂监督,注意食品安全,定期对安全隐患排查,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了师生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58名,兼职兼课教师 208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64 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105名。
 
    1、引进专任教师
 
    为改善师资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3名专业对口、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紧缺专业教师,使我院有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有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同时还聘用了58名非在编的专任教师。
 
    2、聘任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聘用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退休专业技术人员70名来我院执教;通过建立晋中职教集团,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扩大了兼职兼课教师的聘用范围。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比例逐年提高,优化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结构。
   
    3、提高教师素质
 
    对现有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短期培训和教学实践安排,先后聘请了省内外高职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就高职教育方向、教学科研、课件制作、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等进行专题讲座。
    先后选派了近百名教育教学领导,骨干教师到深圳、长江三角洲、国家级及省级高职教师培训基地进行学习;
    对全部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进行了由中职向高职过渡的教育教学培训;出台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教育,现有28 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35 名教师在读硕士学位,1名攻读博士学位;
    积极鼓励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推广。支持教师到各个层面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学习交流,以会员身份参与有关技术协会的工作,为区域经济服务。                                      
    学院重视师德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师德建设有机地融合,先后制定出台了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强化师德教育与督察,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在实处。
 
    4、加强教学研究
 
    学院注重常规教学研究,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出台了《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技术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2007年以来院级课题立项 16 项,省级课题10项,国家级课题1项,其中,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校素质教育研究及评价》获中期成果展示会一等奖;机电系的“墙体保安插座”获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编著校本教材11种,教职工累计发表各类论文34 篇,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5、注重骨干培育
 
    学院根据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需要,精心培育15名专业带头人,资助中青年教师在职读研、外出进修等,累计开支169万元。从人事制度上对一些专业教师给予相应津贴待遇,使他们在专业、课程、基地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大了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力度。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在近三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1233”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即“一个目标(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两个依靠(企业与市场)、三个平台(综合素质、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三支队伍(专任、兼职和管理)”,强化职业活动导向和就业导向,合理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体系。使现有的13个高职专业建立了符合上述要求的课程体系。
 
    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学院根据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确定专业核心技能,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技能等级证书。如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以面向大中型养殖、兽药生产销售、疾病防治技术岗位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来的《外科学》《内科学》及《养猪学》《养牛学》等8门传统学科类课程整合为《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3门职业特色明显的核心专业课程,单独增设2门专业基础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兽医流行病学原理》,突出产业特色,增强实用性。
 
    3、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1)利用多媒体技能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模拟教学。
    学院建立了网络与电化教学中心,健全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学院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中加以普及,举办了课件比赛、进行了观摩教学。把模型制作引入课堂,以仿真操作的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技能模拟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专业课特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技能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依托实训实习场所,探索各种教学设计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会计专业的仿真模拟教学,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专业的现场示范教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实训教学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
    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一是在考核内容上实行知识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二是在考试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与答辩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在成绩评定上采取平时、期中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四是校内考核与企业顶岗实习考评相结合,促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4、选编优质适用教材
 
    教材由各系部根据专业培养方向确定,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覆盖面达84%以上。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主编、参编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高等数学应用教程》、《财务管理》、《体育与健康》、《动物生理学》等教材,并已用于教学。
 
    5、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学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筛选确定了《养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本会计》、《情系山西》、《通风与安全》、《体育与健康》等六门院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四、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1、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为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岗位工作技能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改革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开始建立了10个一体化教室。同时把职业技能鉴定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课证融合统一。
 
    2、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鉴于我院成立不久、资金困难、实训条件差的现实,在整合原有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投巨资用于校园网及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争取教育部拔专款130万元,建设国家级园艺实习基地;同时市政府拨专款建设65个实验实训室及一体化教室,分批供货正在实施。届时将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3、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弥补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的不足,并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依托晋中职教集团,与94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建立了4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4、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管理
 
    学院设立了实习实训中心,各系专设实训室,吸收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按照院系两级职责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和管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由实习实训中心统筹安排,各系部组织编写课程实训大纲和实施进度计划,规范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采取校内外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课堂仿真、计算机虚拟实验、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实习实训课时已占到总学时的40%左右,毕业生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
 
    5、建立技能培训鉴定机构
 
    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学院积极与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设立了“晋中市职业公共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并正在申报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举办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班,鼓励学生获取专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五、立足晋中经济发展,培育特色专业

 

    学院在改造传统专业、保留优势专业、新增潜力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晋中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院办学实际,积极培育旅游管理、煤炭开采、园艺技术三个特色专业。
 
    1、旅游管理专业围绕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实行“多证书、双循环、四模块”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业特色。
 
    联系我市旅游产业在全省领先、人文内涵底蕴深厚的优势,针对旅游行业实行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的特点,在教学上试行了理论和实践两大系统和四个模块的教育模式,按照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双循环体系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强化职业意识,锻造职业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景点景区相结合,多岗位就业的方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融教学、考证、上岗三位一体重组教学内容。
    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的实际,在课程内容上突出本土化,如开设了晋商文化、晋菜、山西民歌、旅游宗教文化等科目课程,拟将《情系山西》课程拓展为《魅力晋中》,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从业地方、服务地方的需求。
 
    2、煤炭开采技术专业依托晋中煤炭产业,探索人才培养“三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是在课程设置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上,按企业需要调整课程。如根据煤矿现场工作的实际要求,增加了煤矿日常技术工作应用最广的<<地形测量>>课程;针对目前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引起的地表塌陷破坏环境等问题,增设了<<岩移与”三下采煤”>>和 <<矿山环保概论>>选修课程。
    二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健全与煤炭企业密切合作机制。2005年以来,利用成教平台,选派15名教师到晋中八个产煤县市进行技术安全培训,把技术理论送到企业,把实用技能带回学院。同时, 鼓励教师学生承担生产技术任务,请进煤矿生产一线专家来校授课、讲座。
    三是在教学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上,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目前我院煤炭专业与平遥、介休、灵石、寿阳等煤炭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培养。如高煤采0601班,在教师的带领下承担了大同市左云县矿产资源调查测绘填图工作。
 
    3、园艺技术专业根据生源特点,构建一个创业板,两块敲门砖,一种潜在能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基于我市的果树、蔬菜、苗木等园艺产业的优势及本专业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的实际,确立了构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创业板”即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具体包括:绿色或无公害果品、蔬菜的生产技术,园林苗木生产技术。有技术即有了创业的基础。
    “敲门砖”其一是指设计技能,包含手工制图、计算机制图,以及园林效果图的制作等技能。其二是指工程预决算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制作招投标文件,进行工程预决算。
    “潜在能力”是指园艺产品、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培养亦农亦工亦商,城乡均缺乏的“水陆”两用人才和城乡纽带的缔结者。
    为此,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放在围绕技能训练为核心,在强化应用技能上构建三大模块。一是将“栽培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了果树、蔬菜、花卉、苗木生产技术、组织培养融合的“栽培模块”;二是以园林设计、园林制图、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围绕设计核心形成“设计模块”;三是以园林工程及其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组织与管理(拟开)等形成“工程造价模块”,构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六、规范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对全院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动态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院在“四校整合”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过渡期,逐步建立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制,以此为依托建立教学运行机制。强化学院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系部的目标管理。学院及系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确保每年20%的学费收入用于教学;同时按照高校行政后勤人员与教学人员的比例,组建了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专职队伍。
    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一是制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二是建立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日常工作检查制度和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三是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工作;四是建立院系领导和全院干部听课制度,充分发挥院、系领导对教学的监控和指导作用;五是建立教学督导制度,配备专职督导队伍,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与监督;六是每个教学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加强领导、教师、学生间的信息互通,改进教学工作。
 
    3、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
 
    学院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各系部制定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细则。提出了“我院无差系,我系无差班,我班无差生”管理目标,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建立了素质较高的学生管理队伍,成立了学生会及学生自律委员会、各种学生社团,把制度管理、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和谐稳定。
 

  七、强化服务意识,塑造新型高职形象

 

    1、社会服务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学院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2006年与山西省东方兽药集团合作,对其158名业务员进行了岗位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对晋中市的中小学教师 204人进行了“绿色证书”的培训。2007年先后在我市各县开办了煤矿矿长班,参加培训学员800余人次;2008年对晋中市的1500名煤矿安检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区域经济,派出教师到企业、农村进行科技服务,如派教师到平遥煤化集团、介休安泰集团、太谷京达集团等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派教师到蓝天汽贸进行营销礼仪和营销策略的培训,派教师到左权进行科学养殖技术和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359人次;  
    我院被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确立为农民工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培训农民工15期1218人。
 
    2、招生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筹建初期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2006年省教育厅正式下达了高中起点的高职计划400名,当年报到364名,报到率为 91 %。2007年高职计划1000名,实际招生1037名,报到率为103.7%,第一志愿考生比2006年有明显提高。2008年,高职计划达到1400名,首批录取1200名;由于报考我院的考生较多,补招时又追加了260名计划,实际招生1666名,报到率为100.4%;文科录取线高于省最低录取线18分,理科高16分。2008年我院首次招收外省学生,扩大了学院在全国的影响。
 
    3、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制定招生计划,保证所开设的专业及学生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积极完善就业网络,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组,指导毕业生就业;完善了院、系两级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制定了相关的实施办法,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今年,我院的“五年制”高职有193名毕业生,先后有164名学生被山西东方兽药有限公司、山西得天缘、山西金利恒经贸有限公司等企业聘用。学院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许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就确定了就业意向和就业岗位。2009年,我院首届三年制高职学生将走向社会,现已开展市场调研,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举办就业洽谈会,争取做好首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四部分   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自我评价

 

    对照新评估方案的基本要求和关健要素,综合分析、客观评价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我们认为:我院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办学理念明晰,领导团结有力,倾心教育教学,创新运行机制,注重内涵建设,师资结构趋于合理,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投入加大,专业建设势头良好,教学管理科学平稳,社会服务凸显成效,对照评估指标逐一衡量,总体评价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新评估方案顺利通过的要求。(22项要素自我评价情况表附后)
 

  二、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回顾我院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今后努力改进。
 
    1、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力度
 
    学院重视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但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学院将以这次试点评估为契机,把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内涵建设中,力争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工学结合、特色专业建设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要积极筹措资金,缓解因建设带来的资金缺口。
 
    2、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全力打造
 
    打造一流的职教师资队伍任重道远;加大教师的培育力度,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优化教师年龄职称结构,规范校外兼职、兼课教师的管理,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等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在人才聘用、人员编制、教师待遇上提供优惠政策。
 
    3、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不断充实
 
    由于建院时间短、经费紧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起步晚,影响到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尽管我们在基地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实训开出率及开出质量还达不到要求的标准。随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充实完善,我院的教学改革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这次国家、省教育部门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是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检阅,是促进我院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坚信:在未来的五年,随着我院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届时办学规模、校园面积、馆藏图书、双师结构、研究生学历教师、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