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学院跨越发展
2011年是我院巩固“十一五”期间办学成果,推进“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院依据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了我院“十二五”期间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并采取新的举措,重点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抓好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逐步完善学校职教体系;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为抓手,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灵魂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促进以课程为重点的内涵建设。上述各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扎实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新的亮点。 一、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十一五”期间,学院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市场,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服务定位,进行了三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形成了学院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与15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院为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相继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互利双赢为合作基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各二级教学单位依据《清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专业群结构。根据专业群的服务面向,确定新一轮校企合作对象,在充分协商和兼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近年来,旅游与家政管理系依托清远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清远市旅游局及其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政企校三方紧密合作模式,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就业、课题研究等各个领域,形成了政府引导协调,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清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二是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容,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各二级教学单位在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合作育人的基础上,扩展到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与技术研发,学院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和技术服务团队。通过深度校企融合,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研发、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各个方面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和互利双赢。2010年以来,仅食品药品系就组建了7支技术服务团队,获省产学研立项2项、市产学研立项5项。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开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以来,我院食品药品系不断创新“订单培养”的合作育人模式,与清远新北江制药、蒙牛乳业等企业合作开设了新北江制药班和蒙牛乳业班。“订单培养”班采取以企业冠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分为工学结合课程和非工学结合课程,工学结合课程以“师带徒+集中授课+自学”方式,在工作岗位完成理论授课和实训教学任务,课程考核成绩由岗位实操考核成绩(占60%)、岗位工作表现或业绩(占20%)和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20%)等三部分进行综合评定。“订单培养”作为我院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方式之一,通过“师带徒+集中授课+自学”方式,从教学过程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于2010年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华汽汽车学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院长由企业专家担任,副院长和党总支书记由学院安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家和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以企业为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主要由企业专家承担,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由企业设计、投资和建设,计划投入150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170多万元。 2011年学院和广日电梯集团合作开办了电梯专业,成立了专业管理理事会。学生入学就是集团员工,由广日电梯集团投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教师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承担。机电工程学院与长实集团、建滔集团已达成开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合作意向,计划在201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等专业开设“现代学徒制”长实班和建滔班。目前正与企业合作,着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积极开展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工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院是构筑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学院“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责任部门,并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统一对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安排对口自主招生相关工作,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高质量完成。 二是抓好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的理论考试命题工作。首先是组建有相关中职学校专业骨干老师参加的命题组,然后对对口中职学校有关专业的教材及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研讨,在此基础上统一命题标准、要求和难易度,充分体现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理论考试的特点,提高理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三是力求技能考核内容与中职所学内容相衔接,使考核内容难易适当。为做好此项工作,教务处专门从中职学校购买了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和实训实习指导书,并要求命题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报考某一专业的情况,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技能差异问题,技能命题要有专业侧重,既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又体现专业性和适用性。考核时尽可能让考生发挥所长。 由于我院高度重视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工作,并在命题、考试、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积极探索,因而完成了2010年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2011年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已正式启动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组织与五个试点专业对接的11所中职学校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依据中、高职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等级及能力要求,确定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对接: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二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对接;三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对接;四是教学评估和考评方法的对接。 三、以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涵建设 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是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抓手,旨在通过教师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促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深入企业及其岗位调研和学习,从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设计入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职课程特色,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同时通过项目化课改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具备双师条件的专业教师逐步从双师潜质向双师素质发展,增强其职教能力。 我院于2009年启动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邀请戴士弘教授对全院教师进行培训,2010年首批13名教师通过正式测评,成为校内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专家。为使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取得实效,学院制定了《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实施方案》,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和课程对应的岗位,进行职业活动领域和工作过程调研,扎扎实实开展以二级学院、系(部)、专业为单位的项目化课改研讨、培训和预测评工作,促进了项目化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正式测评通过率达到了95%以上。到目前为止,共对67名教师进行了正式测评,并获省级以上项目化课改立项3项,出版项目化课程教材2门,申报“十二五”高职规划教材1门,同时也使我院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四、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是积极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解决了我院电网、中专部维修工程资金,将启动校园二期建设工程纳入《清远市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于2010年落实了生均拨款,从源头上突破了我院办学经费瓶颈,建立起办学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把原有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化和新增重点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使之逐步成为集校企合作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实训教学、“教学做一体”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投入846.78万元用于原有实训基地的改造和完善,并获得中央、省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项,建成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改造完善校内实训基地19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3537元增加到5906元,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五、树立新的标杆,推进学院跨越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院召开了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院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其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研讨,并获一致通过。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内涵和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大力推进示范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科研成果培育,使学院逐步步入内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相适应,办学条件与规模发展相适应,师资队伍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适应,内涵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与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轨道,确保我院“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