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家柽:鲜为人知的辛亥奇人(上)

 乐乐耘耘 2011-03-24

程家柽:鲜为人知的辛亥奇人(上)


日期:2011-02-23 作者:胡奕军 来源:新民晚报


                     

 
 
    ◆胡奕军
    
    提起程家柽,也许当代人知之甚少,然而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却是举足轻重、功勋卓著的人物,正如同时代的民国元老张继所言:“中山(孙中山)提倡革命者也,克强(黄兴)实行革命者也,韵荪(程家柽)组织革命者也。”
    
    张继之所以把程家柽与孙中山、黄兴并列,其理由是“向使学界而无韵荪,则中国同盟会必不能以成,北京而无韵荪,则吾同志死者必不可胜数。完全终始,一手维持,韵荪大矣,然而韵荪不言矣。”由此可见,程家柽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其品格、境界和情操又是何等高尚!
    
    那么,程家柽究竟是何许人呢?
    
孙中山的患难之交
    
    程家柽,字韵荪,安徽休宁人,生于1874年,书香世家出身,早年中过秀才。宋教仁说他“貌俊伟,须眉奕奕”。1897年,考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两湖书院。1899年,经张之洞和两湖书院选送,程家柽获得官费出国留学,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农科。
    
    半年之后,经一位侨居日本的广东香山籍商人相助,程家柽得以同孙中山晤面,从此踏上民主革命之路。
    
    与孙中山结识之前,程家柽一直以为,孙中山乃革命领袖,其所领导的兴中会理应成员众多、声势浩大,可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兴中会的很多会员已受到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影响,纷纷投向“以保救光绪、反对慈禧和抵制革命为宗旨”的保皇会。
    
    当此兴中会最困难、孙中山深感无力回天的时刻,程家柽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兴中会,支持孙中山。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之理,及五权分立,暨以铁路建国之说,是程家柽“闻所未闻”的真理,令其大为折服,他表示要坚定地追随孙中山,“欲树党全国,以传播之”。
    
    程家柽加入兴中会以后,孙中山大为兴奋,把程家柽视为知己。
    
促成“孙黄合作”,参与创建同盟会
    
    1902年,程家柽与张继、秦毓鎏等20余人在东京发起组织青年会,宣传革命。众多立志革命的留学生,如日后成为国民党大佬的钮永建、吴稚晖等都是在程家柽的荐举之下与孙中山相识,进而投身革命的。就连后来对创建民国居功至伟、大名鼎鼎的黄兴,其与孙中山“携手共创民国”的“孙黄合作”,也是由程家柽一手促成的。
    
    黄兴于1902年留学日本,1903年,由于沙俄拒不遵约撤走侵占中国东北的军队,并向清廷提出七项无理要求,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4月29日,由程家柽与秦毓鎏、叶澜等发起,在东京锦辉馆召开留学生大会。决定组织拒俄义勇队,开赴东北前线与沙俄侵略军作战,当场就有二百余人报名参加,其中就有从湖南来的黄兴和刘揆一。
    
    黄兴、刘揆一均系军国民教育会会员,对国家民族危机深切关注。程家柽非常欣赏他们,经常就孙中山的革命救国道理及方式与他们倾心畅谈,从此,他们对孙中山由认同到信服,再到敬仰和崇拜。
    
    黄兴毕业后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与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陈天华等在湖南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举为会长。华兴会原定于11月16日在长沙举行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漏,黄兴被迫再度流亡日本。
    
    1905年6月24日,由宋教仁主持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在东京创刊。1月22日召开集资办刊动员大会,会上报名入股的有30余人,可是交纳股金的却寥寥无几,为此,3月19日,杂志社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宋教仁要求大家出钱出力,共渡难关。会上,担任编辑长(总编辑)的陈天华当场提出辞职,甚至有人干脆提出解散杂志社。当此刊物未及出生便面临夭折的关键时刻,程家柽挺身而出,毅然挑起编辑长的重担,与宋教仁并肩坚持杂志社的创建工作,从此两人结下了至死不渝的友情。
    
    《二十世纪之支那》以“提倡国民精神,输入文明学说”,“使我二十世纪之支那,进而为世界第一强国”为宗旨,在留日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受到日本政府的关注。第二期因为刊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触动了日本政府的隐衷,尚未发行即遭到日本警察的封禁和没收。程家柽为此险些入狱,有幸得到大隈重信、犬养毅等日本人的帮助,为其排解,方得以免除牢狱之灾。
    
    不久,孙中山在众人的期盼下,从美洲来到日本。7月28日,程家柽立即邀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白逾桓、田桐、张继、但焘、吴晹谷等人,在《二十世纪之支那》社同孙中山会晤。这是黄兴与孙中山两大领袖的第一次会晤。孙中山和众人就革命团体联合之事进行了磋商。程家柽认为革命洪流已到了汇聚之时,各方团体应精诚团结,同舟共济。7月3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团体领袖及主要成员在东京召开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推举程家柽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张继、马君武等人负责起草会章。
    
    8月13日,一场规模盛大的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的大会在东京富士见楼举行,到会者达千余人,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大会上,程家柽充满激情地指出:“法国不仅有一拿破仑,美国不仅有一华盛顿。先有无数的拿破仑、华盛顿,而此有名之拿破仑、华盛顿,乃始能奏其功,故今日吾国不可专倚赖孙君一人。人人志孙君之志,为孙先生之为。中国庶克有济。”
    
    对于革命形势,程家柽也做了一番精辟的阐述,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认为:“国人革命之心,自明亡国,秘密结社,到处皆是,惟各自分立,不相系属,其势弱微,不克大举。譬之太平天国洪、杨之军,所以与湘、淮之冲突者,盖以三合会与哥老会、安清道会先未相通也。观于苗霈霖、张宗禹之与太平,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能联为一贯,则其事可以知矣,曾国藩、李鸿章何能为哉?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义旗一起,大地皆应,旬日之间,可以唾手而摧虏廷。若兵连祸结,则外人商业必受损害,而戎马倥偬,军士非尽受教育,则焚教堂杀外人所不能免矣。外交牵涉,国难骤立。今留学既众,曷若设革命本部于东京,而设分部于国内通商各口岸,他日在东留学,毕业而归,遍于二十二省,则其支部之设,可以不谋而成。”
    
    众人听后,鼓掌之热烈“上震屋瓦”,孙中山更是尤其兴奋和喜悦。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近三百人。会议进行之中,突然有人诘问孙中山:“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抑为民主乎?请明以告我。”
    
    孙中山立时惊愕,正不知如何回答时,程家柽嚯地起身,越席而立,凛然答道:“革命者,国人之公事也,孙先生何能为君主民主?唯在吾人之心中,苟无慕乎从龙之荣,则君主无自而生。今日之会,惟研求清廷之当否革除,不当问孙先生以帝王民主也。”程家柽的机智应变,很快让孙中山摆脱了尴尬的局面,保障了同盟会成立大会的顺利进行。
    
    随后,大会通过了同盟会《总章》和《军政府宣言》,公推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长。久居日本的程家柽,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被推为外交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