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辛亥革命

 新用户4050Dx5r 2023-09-26 发布于湖南

              这是一个讲座,回忆整理所成。


各位,上午好:

必须说明,我讲的,是我的理解,是我思考的结果,不是人云亦云。同时,我的学养十分有限,要讲清辛亥革命,还真不容易。这场革命太伟大,对中国的影响,其广度,方方面面;其深度,让中华民族近乎脱胎换骨。同时,这场革命,方方面面的博弈,还真的是千头万绪,对于我来讲,简直是一团乱麻。这团乱麻,要理清,谈何容易。偏偏准备的时间又很仓促:方主委十号给我下令,要做这个讲座,十一、十二、十三号,作协通知说,有几个杂志社的编辑要来湘潭,十五号我又得去湛江,只有十四号,也就是今天有时间,准备得很匆忙;再,给我讲座的时间是两个到两个半小时,能不能讲出个所以然,我还真的不知道。可是,对于方主委的指示,我不敢不执行,也就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鉴,就是镜子,以史为镜子,让我们未来的路,不出现偏差,或者少出现偏差。我理解的“我们”,是包括你我他的十四亿中国人。也就是说,我们人人都要思考我们走过来的历史,哪些该我们传承和发扬,并使之光大;哪些该我们扬弃。万万不要搞反了,该传承和发扬的,我们抛弃了,该抛弃的,我们又传承了。
就五千年历史来说,像什么《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吏为师,肯定是要扬弃的。按我们小时候的说法,是要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为什么这么说?就说《三字经》,就一个启蒙读物,其糟粕多得去了,其水平,还真不及我们现在的小学课本,当然不能用。像二十四孝,许多反人类、反生命的东西,我们不抛弃,还留着干什么?

像我们致公党的致力为公,像王船山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的思想,则肯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有些思想,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为官为政者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普通百姓,因为其地位的原因,知道有这么两句话就行了。道理极简单,任何国家,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百姓,天天皱着眉头忧这忧那。普通百姓,果真去忧,那还真是有点妄自尊大,有点杞人忧天。普通百姓,要做的是怎样将日子过得更好,怎样能发财。你赚的钱多了,给国家的税收就多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你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还要国家扶贫,那是要国家忧你,因为国家还得为你扶贫。
我们先来假设两个事儿。
如果没有一八四0年英国人的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假如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现代文明,我们国家后来的演变轨迹,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皇权无法动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没法儿打破,那么太监,缠脚女人,只怕不但不会消失,还会愈演愈烈。即使发生颠覆性革命,也只会是新的王朝取代旧的王朝。而且新的王朝会总结旧王朝为什么会被推翻,从而进一步加强皇权,进一步反科学,进一步禁言,反进步,甚至反生命。这不是我的妄测,而是真实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在汉唐时,我国尚有皇权和相权的分权,尤其是李世民,甚至明确规定,没有主管大臣的副署,诏书不能颁布。到清朝时,皇帝还真是开金口,落银牙,打屁都是香的。禁言,禁海,禁科学,禁进步,一切的一切都以维护皇家权力作为前提,稍有风吹草动,便一禁了之。除了吹牛皮,我再也看不到他们还有别的长处。譬如说,那个乾隆,被吹成十全老人。一个写了三万多首诗,没一首诗像样的人,其智力,充其量是个中下等智力,能十全吗?有一个说法,说清朝的GDP占世界的百分之四十。反正我不信。道理极简单,GDP有个前提,必须有交易。我国当时大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交易就那么点儿,哪来那么多GDP
第二个假设,如果英国和列强再晚三十年打开中国大门,我们的结果又会怎样?有一种很可能的结果,只怕还真会亡种亡民族亡国。这不是我的臆测,清末时,许多有思想有见解的人士,甚至在做着万一亡国,如何恢复中华的准备。像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士的东南自保,就因为慈禧向十一国宣战,而真实国力,是那些列强,我们打其中一个都打不赢。东南自保,无疑为假如的亡国,留下了恢复中华的基地。像康有为、梁启超,就选择了湖南和广东作为复国基地。梁启超为这事儿,多次来湖南,和谭嗣同商量复国基地的事儿。
我们再问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和日本几乎是同时被列强打开大门,我们呢,在辛亥革命前,愈来愈造孽,无论和谁打,都是一打一个小孙子,日本却成为了强国。我们是一八四0年被英国打开大门,日本是一八五三年被美国的枪炮打开了大门,一八五四年被迫签了《神奈川条约》,一八六八年,日本开始维新,从此,日本脱亚入欧。所谓脱亚入欧,就是将原来的思想、制度,等等等等,不要了,向西方学习,进入西方的体系。像制订宪法,国家扶持发展资本主义,等等,从而使日本一举成为世界性强国。为什么日本能迅速地崛起为强国,我们愈来愈被烈强打成小孙子?原因在于日本高层有革命的原动力。当时,日本处于幕府制度时期,权力在幕府手上,天皇因这一场革命,夺了幕府的权。我们呢,权力在皇帝手上,将相都是皇帝的奴才,人民是将相的奴才,没有从高层内部革命的动力。
我之所以讲这些,就因为,这些关系到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的两大内在的动力。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一方面,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使中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要保种保族保国,必须有一场革命;另一方面,国门大开,中国人看到了另一种文明,另一种制度,另一种生存方式,知道了在这个世界,原来还有天赋人权,知道了每个人的许多基本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之所以没有,是被皇权,也就是当时的公权力剥夺了,人民要要回这些本该属于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必须有一场革命。
其次,还得说清一个词,这个词叫爱国。
国家一天天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应该说,中国方方面面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国家变得强大。我往常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必须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作为前提的知识分子。这里指的知识分子,是其广义的概念,也就是说,多读了几本书的人,我就管他叫知识分子。应该看到,包括清廷腐朽的官,也包括激进的革命家,都是爱国的,都希望这个国家强大。譬如说,我们湘潭的宝塔,湘潭的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怎么建起来的?就因为湘江闹洪灾,人们理解是湘江龙王作怪,于是,宝塔镇河妖,主事的官,就建了这座宝塔。这种行为,无疑是为国为民,当然是爱国行为。改良主义的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想改变国家根本,也就是满清制度,也是爱国的,甚至是爱制度的。革命者,再造中华,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活得更好,更具备人的尊严,当然更是爱国的。
我之所以说这个,是辛亥革命博弈的各方,都是爱国的。同时,希望我们的社会,不要动不动就说精英和公知卖国。他们是爱国者,甚至是知道该怎样爱这个国家的爱国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离开精英的引领,大清的那个鬼样子,就是他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成功,我本人认为,来自三个方面的合力。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无疑是洪门和同盟会的前仆后继,来自于数不清的仁人志士和普通民众的抛头颅、洒热血。其二,袁世凯的逼宫。其三,清廷的逊位和自掘坟墓。
洪门和同盟会的前仆后继
我甚至觉得,将辛亥革命换个名字,叫洪门革命,也说得过去。只是辛亥革命最早可以从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也就是从一八九四年十一月算起,若说成是洪门革命,则得从清朝入主中原,也就是从一六四四算起。因为,从那天起,洪门已有了影子。而辛亥革命,我们可以看作是洪门革命的一部分,是洪门革命最高潮、最精彩,同时,也是最伟大的部分。
不管我们同意不同意辛亥革命可以视作洪门革命,都必须看到,不了解洪门,要了解辛亥革命,简直就是扯淡,不说清洪门,要说清辛亥革命,更是扯淡的扯淡。这是因为无论是辛亥革命高层的革命家,还是作为辛亥革命基础的革命者,大都来自洪门,是洪门的一部分。哪些人是革命家?哪些人是革命者?我们就这样理解:有思想,有主见,引导革命者,为革命家;革命者呢,这么说吧,跟着毛委员上井冈,毛委员叫我打谁我打谁,这是革命者。
自有洪门之日起,其终极目标,就是推翻清朝。从满清入主中原的那天起,民族革命的火种已经存在了,民族革命的大旗已经举起来了。也就是说,从陈近南、殷洪盛他们创立洪门之日起,终极目标就产生了。了不起的是,洪门有自己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三大思想家,均为我们洪门五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是他们最基本的思想。我个人甚至认为,王船山是中华五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因此,我上次去衡阳,对我衡阳的朋友说,南岳有两座,一座是衡山,一座是王船山。

洪门内部,男性,只要年满十八岁,哪怕是八十,九十岁,哪怕是一百岁,彼此称呼都是大哥,女性,则是义姐。大哥义姐是这种思想最朴素的表达。这个思想与现代社会很合拍。这也是太平天国、义和团两大瞎闹的大事件,洪门没有参与的根本原因。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洪门当然只会作壁上观。这也是曾国藩的湘军士兵裁撤后,大多加入了哥老会等洪门组织的原因。因为洪门有人人平等的思想,符合湘军被裁撤士兵潜意识里的最基本要求。
洪门为什么会如此庞大?海内,海外,各阶层,各行业,都有。原因极简单,清廷逼出来的。清廷禁言禁海禁科学,只要可能影响清廷的绝对统治,都是一禁了之。人民乱说乱动,来不来便剁脑壳、坐牢、充军发配。于底层的各行业人民,为了自保,除了团结,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加入洪门。于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了崇高的目标反清复明,也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引领洪门无疑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于是,他们创建或加入了洪门。完全可以说,当洪门强大到足以推翻清朝时,清朝的被推翻是必然的,但在哪年,以哪种方式推翻,则必须看历史的选择。
反清复明的“明”,在初期,指的是明朝,在中后期,指的是汉人的天下。
洪门了不得的是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组织,这个组织遍布全世界,从而为后来的改造中国,打下了良好的现代思想的基础。
海外之所以有洪门,得从明清两代的禁海说起。
明朝禁海,沿海人民要和外界交易,要捕渔,政府都不允许。沿海人民要生存,要发财,除了当奴隶般顺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走私,一是下南洋,到海外去谋生。
所谓走私,也就是偷偷摸摸将我们需要的海外物资运进来,将海外需要的我们的物资运出去,从中牟利。可是,政府又不肯,动不动就捉人坐牢,甚至砍头,怎么办?只有成立保护走私的私人武装,你捉我,我就打你,你要我的命,我就先要你的命。于是有了倭寇。倭寇大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即使是日本人,他的目的,也是希望交易,希望你开放海禁。是共同的利益,让这部分中国人和很少的日本人团结在一起了。
下南洋,也就是去东南亚谋生。一八四0年后,下层的中国人,尤其是沿海下层的中国人,猛地发现,这个世界还真不小,便是国,也多得数不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此国不留爷,自有留爷国。于是,便满世界都有中国人了。必须说明,这批中国人去海外,不是求知,是求生。他们到了海外,由于种种原因,受欺负在所难免。于是,他们抱团取暖,聚在一起,便有了形形色色的聚居区,譬如说唐人街。

可是,这批中国人,由于没念几句书,十分钟也挤不出一个屁来,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谈何容易?他们当然盼望有文化人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同时,洪门的领袖人物,也就是念了书的那些洪门人物,一旦被清廷发现,坐牢砍头,是常有的事,他们也得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而去清朝管辖不了的地方,也就是海外,无疑是最佳选择。于是,这批中国人和那批中国人一拍即合:文化人要革命,必定要有自己的组织,要有跟着自己走的革命者,而那批求生的中国人,正盼着有文化有见识的人领导他们。于是,海外洪门产生了,发展了,壮大了。完全可以这么说,到辛亥革命前夕,洪门在国内国外已完成了布局,已必定要向大清发起总攻了。现在,洪门万事俱备,只缺少一个革命领袖了。
恰在这时,孙中山成为了革命领袖的不二人选。
孙为什么会成为不二人选?我们必须先从孙中山的崛起说起。

孙中山的崛起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细说。孙中山,一八六六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如今叫中山县。在美国和中国接受了现代教育。开始时,孙中山并不是一个民主革命家,甚至民族革命家也不是,只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也就是向清廷提意见,这事该如何弄,那制度该如何改的角色。他甚至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希望在大清框架下,国家一天比一天好。或者说,他只是希望清廷别万事都禁禁禁,万事都堵堵堵,也可以采取疏通的办法,让国家和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可是呢,清廷哪会睬他?
在改良无望后,要使中国富强,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推翻大清。于是,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这个誓词蛮好玩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有浓厚的洪门色彩,来自于洪门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主要原因,当时兴中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有洪门背景,只是这些洪门成员在洪门中地位充其量只能是中层,无法得到整个洪门支持。其二,誓词中的确体现了兴中会比洪门更加进步,因为有创立合众政府。合众,可以从民族意义上理解,也可以从地域上理解。但从驱除鞑虏来看,应该是从地域上理解,也就是受美国政体的影响,与后来的陈炯明的联省自治合拍,与孙后来党国一体化倒是大相径庭。也就是说,虽然为民主革命,却有浓厚的民族革命色彩,而“神明可鉴”,多少又有迷信因素。
不管怎样,这个口号,还的确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
也必须看到,兴中会作为革命组织,其影响力也就那个样子,孙中山作为革命家,其威望和影响力也不会大到哪儿去。
但,接下来的两件大事,却使兴中会和孙中山在革命组织和革命家中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以至孙中山在革命家和革命者中,无人能与他与肩,从而成为了革命的旗帜。
一八九六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因为时间原因,这故事就不细讲了。清廷侦查到孙中山到了英国,因此,大清驻英国公使馆将孙中山抓起来了 孙中山想了许多办法逃,都没有成功。最终在朋友帮助下,终于让英国政府知道这事儿了。英国首相便向大清摊牌,如果公使馆不释放孙中山,英国政府将驱逐大清公使馆全部人员,也就是断绝外交关系。顺便说一句,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国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野蛮,他们并没有冲进公使馆救人,倒是我们的义和团,胆子比英帝国大得多,冲击公使馆这类事没少干。大清见事态严重了,只得放人了事。
这事呢,还没完。孙中山找朋友借了五十英镑,出版了《伦敦蒙难记》,这书卖得不坏。孙中山的案子也就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这事件成为了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转折点,使得他一跃成了世界级的政治流亡人士。地位大约相当于南非的曼德拉,印度的甘地。从此,他成为了中国革命无人能撼动的旗帜和当然领袖。
第二件事,是孙中山在一九0四年在美国加入了洪门。从此,孙的革命活动得到了洪门的支持。他在各革命组织中,不但声望比别人高,腰板儿也比别人硬了。因为没钱,海外洪门给钱,没人,海内外洪门给人。
同盟会的组成
一九0五年,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七十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主要成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是广东的组织,华兴会是湖南的组织,光复会是江浙的组织。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这十六个字的纲领,值得注意的是,仍保留了洪门色彩,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混合体。还应该看到,平均地权,已不同于西方式民主。因为西方民主,得保护私有财产。而平均地权,无疑会剥夺一部分人的私有财产。同时说一句,五族共和不是同盟会提出来的,而是君主立宪派提出来的。民国成立后,因为袁世凯是大总统,五族共和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基本国策。
这儿必须说清几件事儿。
一是大清不但迫害革命家,对君主立宪派和改良派照旧迫害,照旧想杀就杀,想让他们坐牢就让他们坐牢,想撤职就撤职。因此,可以看到,不推翻大清,中国半点前途也没有,因为即使改良,也不许。这包括康梁的君主立宪,也包括袁世凯这样的纯粹改良派。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东南自保后,袁世凯如日中天,被清廷猜忌,剥夺了兵权。
二是清廷要康梁的头,康梁呢,说得好听,叫不改初心,说得不好听,叫死不改悔,仍然没转变,仍然玩君主立宪。因此,在日本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汪精卫带着同盟会的笔杆子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同盟会占据上风,康梁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而在汪精卫成为论战主将前,打嘴巴仗,打笔仗,同盟会和他的前身“三大会”都打康梁不赢,因此,在这之前,同盟会以及其前身,影响并没有康梁大,在这之后,同盟会的影响如日中天。我之所以提这个,是我们不要因为汪后来卖国,就否认他前期的功劳。
同盟会内部的矛盾
一方面,任何新的组织,都有磨合期,要没有矛盾,只怕不可能。另一方面,像同盟会这样,闹得不可开交的,怕也不多。

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一方面,同盟会的精华牺牲惨重,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同盟会的影响。就同盟会前期的零打碎敲式起义,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其他领袖们是领导者。华兴会和光复会却是持批评意见。这两会主张,要搞就搞大的,要搞就要先设计好,一把推翻清朝。

于是,矛盾开始日积月累。

一九0年初,孙中山接受了日本政府和商人的赠款,留给总部的办报经费却相当少,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张继等人要求孙中山辞去中国同盟会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总理。我们湖南的华兴会的领袖们,宋教仁是支持章太炎等人主张的。黄兴、刘揆一虽然也支持光复会主张,但为大局计,极力说服宋教仁和光复会的同志。宋教仁转变了态度,但光复会的领袖们却没有转变。同盟会的分裂局面已经出现,光复会脱离同盟会。

宋教仁是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其才能,在同盟会无人能出其右。他在此事上,不但迅速转变观点,同时,做着孙中山和黄兴的调解者。孙中山设计的民国国旗是青天白日旗,黄兴不同意,因为青天白日旗与日本国旗有些相似。因此,孙不让步,黄提出辞职。如果没有宋教仁,只怕同盟会四分五裂了。该年五月,趁孙中山来日本之际,宋教仁与谭人凤等人请求孙中山改革会务,扩大民主,减少决策失误。可是孙中山却对宋曾经支持章太炎耿耿于怀,态度十分横蛮,而且极不负责任。他冷冷地对宋教仁说同盟会已经取消,有力者尽可另树一帜。
宋教仁等人对孙中山彻底失望了,为了让革命不至于半途而废,宋教仁、谭人凤等人于该年六月,在东京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调整革命策略、重整革命队伍,以期早日革命成功。会上,宋教仁以政治家的胆识,彻底否定了孙中山在两广沿海地区零敲碎打的自杀式会党策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在上海成立后,宋教仁作为中部总部的灵魂人物,领导革命党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革命重心,加强与各革命团体的联系与联合,并制订了于一九一三年在两湖及江浙同时起事的战略部署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昌起义作为中枢的实际领导者不是孙中山,而是宋教仁。同时,可以说,是宋教仁和湖南的华兴会挽救了革命。
但是,必须看到,孙中山是革命的旗帜,湖南的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做的工作,都得打着孙中山的旗号。没有这面旗帜,即使黄宋谭等人再了不得,也没法使革命成功。至少这时的孙,在海内外洪门中的影响力,是同盟会其他领袖难望见项背的。
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保路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民间和清廷一致,就是要将外国资本修筑的铁路收回来,至于是收归国家,或者中国民间,或者国家和民间共享,都不打紧。于是,那时候,上下一条心。第二阶段,首先还真要看到,当时世界有铁路国营的趋势,清廷也学着要将民间的铁路收归国有。于是,有了民间和清廷的斗争。这儿须要指出的是,清廷的收归国有,不能说不正当,不能说一无是处。但历史就这么好玩,就这么吊诡。就是这么件清廷可以说有某种正当性的事件中,垮台了。这与隋炀帝做了不少利在千秋,祸在当代的事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时间原因,武昌起义只能说个大概。一九一一年九月八日,成都附近农民在同盟会和洪门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民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二十多万。同时,荣县宣布独立。因此荣县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忙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九月中旬,端方抽调了三分之一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顿时空虚。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为什么每次同盟会起义,都有清廷的军队参加,都有洪门的参与。清廷蛮好玩,卖官的事儿,数都数不清。像秋瑾的丈夫买了个文官,徐锡鳞买了个武官。清廷呢。赚了卖官的银子,革命党呢,就出钱买官,掌握军队。天知道有多少革命党人买了军职。而洪门会党更是遍布全国。像秋瑾举义,很短的时间,就准备了几万人的队伍,这些队伍,都是来自于洪门。
入川部队前脚走,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属于同盟会的团体便开始举事。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后来的事情不细说了,就是革命者占领武昌,黄兴就任总司令。再后来,袁世凯一面打击革命者,一面逼清朝退位。最后,清廷退位,南北和议,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由于孙中山在国内的威望和实力都没法和袁世凯比,只得让位袁世凯。
必须说明的是,武昌起义最大的功劳是三个湖南人。整体谋划布局是宋教仁,军事指挥是黄兴,负责各方联络的是谭人凤。在美国的孙中山,甚至知都不知道国内革命了。有人告诉他革命军占领了武昌,他都不相信。但也必须说明的是,黄宋谭打的是孙中山的旗帜。没有这面旗帜,要想成功,只怕完全不可能。
同时,不要将袁世凯说成两面派。他的所作所为,只是策略。袁已经彻底认清了清廷,不推翻它,中国将没有前途。因此,逼清廷退位,完全是他思想指导下的举动。之所以打革命党又不狠狠地打。是不打不行,狠狠地打更不行。不打,非北洋系的清军不可能同意清廷逊位,定会和袁对着干。打狠了,将革命党真打得呜呼哀哉,这个机会将会失去。
也应该看到,清廷如果不退位,忠于清廷的军队势必和革命党以及袁世凯的北洋军玩个你死我活,那么,生灵涂炭就会在所难免。所以,我本人认为,在这儿,我们可以为清廷点个赞。同时,也要为革命党和袁世凯没有迫害逊位的清廷点个赞。同时,还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前,清廷也在图强。譬如派愈来愈多的留学生出国留学,譬如洋务运动。虽然清廷只愿意学习先进国家的术,不愿意学习先进国家的道,毕竟他们也做了努力。同时,这些努力,在客观上,一方面有利于国,另一方面,同时在为他们自己掘墓。没有他们自己掘墓,辛亥革命可能要晚许多时间才能成功。
为什么袁世凯会逼清廷退位?似乎必须说清袁世凯是个怎样的人。由于时间原因,只能说个大概。
袁世凯生于一八五九年,河南项城人。一八八二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世凯随吴长庆平叛,打得非常勇敢,立了大功。吴长庆评价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因此,二十三岁的袁世凯,有了资格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不久,袁世凯在朝鲜又击败了日本人的进攻。同时呢,建议清廷撤消朝鲜藩国地位,改立行省。不知道为什么,慈禧没同意。若是同意,后来历史肯定不一样。因为行省就是本土,与藩国完全两回事。从这事上可以看出,袁的胆识到了哪个级别。至少在这时,说他是民族英雄也说得过去。
一八九四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闹事,袁世凯暗示朝鲜政府已向日本政府乞援。随后日军迅速出动到朝鲜,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化装成平民从仁川回国。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保荐袁世凯负责督练新军。
对戊戌变法,有人认为是袁世凯告密,那是扯淡,因为捏出的告密时间,在慈禧动手之后。我本人认为,袁是同情变法的,但他在京的部队,不足以对抗慈禧,真按谭嗣同的意思去做,只怕是以卵击石。
在对待义和团运动上,袁认为义和团是邪教,应该镇压,慈禧认为义和团民心可用,甚至是她敢同时向十一国宣战的底气之一:这也难怪,义和团说刀枪不入,慈禧拥有这么一支力量,只怕天兵天将她都敢打,哪会怕十一国?因此在八国联军和慈禧干起来后,作为山东大员的袁加入了东南互保。随后,因清廷猜忌,没了兵权。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即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 不久,袁逼清廷退位。
有一件事,关系到中国后来的走向,因此必须说明。这事便是宋教仁被暗杀。
一九一三年,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在这节骨眼上,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黄兴等说,是袁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以否认,暗指是孙中山派人暗杀,因为杀手与孙的关系很不一般。
我本人觉得,更大可能是孙杀了宋,当然,也不排除是袁干的。一是宋教仁很得袁世凯倚重。宋不死,袁不会解散国民党。二是宋孙矛盾已经很久,孙视宋为眼中钉。宋也不含糊,有架空孙的想法和做法。而宋在革命党人中的地位,愈来愈高,有可能威胁到孙。当时有个说法,说国民党老大这位置,从功劳上说,该是黄兴的,从才能上来说,该是宋教仁的,从个人私德上来说,该是汪精卫的,只有从名头和威望上来说,才是孙中山的。三是孙玩暗杀可不止这么一次,按湘潭人的说法,是玩溜了。开始时,暗杀清廷大员,后来暗杀同盟会之光复会的重要人士。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亦即效忠主子的奴才干的。至于是哪方的奴才,天知地知我不知。至于宋案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怕永远会是疑案。
当年七月,孙文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遭到失败。二次革命开创了民国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也开创了民国军阀混战的先例。我个人认为,二次革命,彻底断送了中国的议会民主。当然,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打响了反袁第一枪。再说,历史没给机会说明,议会民主在中国一定是个好东西,也没说是个王八蛋,因此,到底是个什么鬼,我没有本事说清。

有一件事似乎得说明,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到了美国,因为其任临时大总统时,不允许洪门在国内成立新党,得罪了海外洪门,洪门已不待见他。这是孙中山和陈炯明之争,洪门为什么站在陈炯明一边的根本原因。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写信给袁世凯,说要在国内成立新党,实质是恢复国民党。袁倒是大度,说,可以,回来吧。孙中山也就回了国。袁世凯还真没对孙中山怎么样。
至于袁世凯称帝,可以说是全民反对。像打响第一枪的蔡锷便是进步党人士,是梁启超的学生。梁启超也写了反袁檄文。袁说要拿多少钱买梁文章,梁拒绝了。当然,孙中山和革命党也没闲着,所起的作用,非梁启超所能比。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因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方方面面力量的大碰撞,各种思想都涌入了中国。辛亥革命的余波五四运动,为中国送来的思想中,有一种思想叫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又因为孙中山此时的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使中共能在南方政府势力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组织基础,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提供了最初的保障。如果没有孙中山,社会主义革命要取得成功,至少将困难得多。
应该看到,说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绝对不为过。孙中山是一面旗帜,没这面旗帜,很难想象革命阵营能团结起来,没这面旗帜,很可能当时的革命,会找不着北。

中共的确是孙中山的继承者。其一,耕者有其田,国民党在大陆没有做到,共产党首先在根据地,然后在全国,实现了。其二,共产党和孙中山的终极目标一致,即世界大同。因此,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的继承者,绝不为过。

时间到了,谢谢各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