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家柽:鲜为人知的辛亥奇人(下)

 乐乐耘耘 2011-03-24


日期:2011-02-25 作者:胡奕军 来源:《人物》


1904年冬,程家柽与友人在东京合影。前排左一为黄兴,左三为胡瑛,左四为宋教仁;后排左三为程家柽,左四为刘揆一                      

 
 
    ◆胡奕军
    
忍辱负重,精心谋划,无奈“中央革命”流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中心地区打开了清朝统治的一个大缺口,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正当程家柽为武昌起义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时,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让他震惊又悲痛:11月7日,同盟会中潜伏清廷的高官陆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石家庄遇刺身亡。
    
    程家柽之所以忍辱负重,宁肯忍受同志们的侮辱和嘲讽,多年潜伏京师,周旋于朝廷权贵之中,其目的就是为实现自己的“以游说中央军队及大政治家,冀一举推倒政府”的远大抱负,其花多年心血,精心策划和培养的掌控军队之人,就是吴禄贞。
    
    吴禄贞,湖北云梦人,1898年东渡日本,进入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是中国留日的第一期士官生。吴禄贞经程家柽介绍加入了兴中会,后又成为同盟会的秘密会员。因为与留日的满清亲贵良弼是同学,且深得良弼信任,1904年4月,经良弼引荐,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1910年赴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回国后,在程家柽的策划下,吴禄贞将许多新奇的西洋玩意儿及筹措来的两万两银子,以感谢栽培之名,馈赠给庆亲王奕劻,后得以被任命为赫赫有名的陆军第六镇统制。这一任命让程家柽和吴禄贞兴奋不已,因为掌握兵权对实现“中央革命”实在是太重要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且手握兵权的吴禄贞踌躇满志,以为这是实现期盼已久的“中央革命”的最佳时机。他积极奔走,东联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西联山西都督阎锡山,组织燕晋联军,拟杀进北京,直捣黄龙!
    
    而在北京方面,程家柽也在积极活动。吴禄贞在离开北京之前,就与程家柽多次磋商,早已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程家柽指派同盟会会员汪荣去策动禁卫军,丁季衡在京城发动警察并联络义民七万人左右,一旦燕晋联军进攻北京,则可内外呼应。白逾桓只身前往东北,游说陆军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和联合急进会会长张榕。程家柽自己留京运筹帷幄,以做内应。万事俱备,只等吴禄贞这燕晋联军大都督的一声发令枪,则里应外合,奋起响应,一举占领首都,完成“中央革命”。
    
    11月7日,枪声响了,不过不是吴禄贞发起进攻的发令枪,而是叛徒的罪恶子弹。这天深夜,志大心豪的吴禄贞开完军官动员会后,返回指挥部休息,卫队营管带马惠田走了进来,向吴汇报军情。当吴将他送出门时,马发出暗号指挥伏兵进攻。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吴禄贞与同是同盟会会员的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均倒在了血泊之中。
    
    原来,陆军第六镇系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嫡系部队,吴禄贞接管后,急于求成,先是任命黄兴和张世膺为参谋长,接着便以“烟瘾甚重,行同盗贼”为由,革了袁世凯的心腹第十二协协统周符麟的职。
    
    袁世凯从密探处知晓后,立即召见了周符麟,周密告了吴禄贞是革命党,并列举了吴与张绍曾、阎锡山秘密联合的材料,及其准备发动燕晋联军进攻北京的情报。袁世凯听后大为惊骇,指使周符麟立刻返回石家庄设法除掉吴禄贞。周符麟返回石家庄后,用重金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营管带马惠田。
    
    可叹吴禄贞,一位蓄志革命的骁勇武将,一位深入虎穴的孤胆英雄,没有战死在疆场上,而是倒在了阴谋家的枪口下,死时只有31岁!
    
    程家柽得悉后,与白逾桓抱头痛哭,多年经营,毁于一旦!当查明阴谋的主使者是袁世凯时,程家柽对袁贼的痛恨可想而知,他扼腕切齿地表示:与袁贼势不两立!
    
多次策划刺杀袁世凯
    
    痛失革命挚友,让程家柽进一步看清了袁世凯卑鄙险恶的嘴脸,遂决定以血还血,以暗杀对暗杀。1911年11月,他与白逾桓、汪精卫等共同商议,在天津建立了同盟会的分支机构——京津同盟会。不久,程家柽与京津同盟会暗杀部的同志共同策划,谋炸袁世凯。1912年1月16日上午,几辆马车由东华门向外务部驶去,狡猾的袁世凯就坐在其中的一辆马车上,这是他用来迷惑刺客的自保方法。马车刚到丁字街三义茶楼时,突然一颗炸弹从茶楼里飞出来,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炸弹在袁所乘马车的后面爆炸了,袁吓得面如土色。马车很快来到了祥宜坊酒店门口,又一颗炸弹从酒店里飞了出来,一声巨响之后,袁的卫队管带袁金标及一名排长、两名亲兵、两名马巡、两名行人及两匹马当场死亡。由于炸弹是在袁所乘马车的旁边爆炸的,这使他再次侥幸逃脱。袁世凯惊吓之余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立即指派手下大肆搜捕参与行刺的革命党人。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三位壮士当天就被逮捕,惨遭杀害。
    
    不久的某日深夜,一个名叫须佐橘治的日本人,突然持械闯入程家柽位于海岱门内麻线胡同的住所,猛力袭击程家柽,程家柽奋力夺下了歹徒的凶器,才躲过一劫。原来,此事的主使者是善耆和良弼,因为他们发现很多反清革命之事都是由程家柽策划促成的,便对其恨之入骨,曾悬赏一万五千金刺杀程家柽,须佐橘治就是他们派遣的,但未得逞。此后,程家柽曾多次身陷险境,但因有朋友相助,最终都化险为夷。1913年3月20日,程家柽的好友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遭到歹徒武士英的枪击,22日,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死于上海铁路医院。这次政治谋杀的元凶依然是袁世凯。
    
    又是一桩血案!身居北京的程家柽闻此噩耗,悲痛万分,恸哭不已。虽然,他和宋教仁相识只有八年多,可彼此都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他们既是志在革命的好战友,又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回想当年他们在日本共同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时经历的风风雨雨,看着宋教仁为了帮他辩诬辟谣而饱含深情撰写的文章《程家柽革命大事略》,程家柽总会潸然泪下。他曾怀着满腔的悲愤发誓说:“毕吾友之命者,誓有以报之!”随即他便南下,与黄兴商议讨袁之事,继而奉命奔赴皖赣,同安徽都督柏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钧等谋划此事。部署完毕之后,又秘密返回北京,在其主办的《国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粱梦》一文,檄讨袁氏的阴谋和卖国行径,大量报道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从而,掀起了反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9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革命党人纷纷亡命海外,可程家柽却依然留在北京,继续勇敢地与袁世凯做斗争。袁对其恨之入骨,欲置之于死地。同志们纷纷劝说程家柽还是先出国躲避一阵,可他却说:“我与袁势不两立,我不杀贼,必为贼杀!”同年冬,他开始集结2000多名同志,组织“铁血团”,散布于京城来刺杀袁世凯,并联合口外军马数万人,希望凭借此举达到内外夹击之效。
    
    1914年7月,程家柽致函旅居日本长崎的白逾桓,说将派熊世贞购买炸药武器,不久接到白的复函,答应将协助进行。此后,程家柽又想方设法,买通袁府的厨师,准备投毒于饮膳之中,来除掉袁世凯。不料,事机不密,熊世贞在天津被捕,计划泄露,程家柽因此遭逮捕。对簿公堂时,程家柽正气凛然,大声历数袁氏的各种罪状,令判官大惊失色。袁世凯得知后,咬牙切齿地说:“程某乎,无论有罪无罪,均须杀之!”
    
    1914年9月23日,程家柽在北京英勇就义,时年仅40岁。
    
    摘自《人物》2010年第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