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鱼际
位置: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手法:点按、压揉或掐3~5次。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7)少商 位置: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手法:点按3~5次。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手厥阴心包经穴 (1)曲泽 位置: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手法:掐揉,点压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肩臂挛痛。 (2)郄门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手法:针直刺0.8~1.2寸。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癫痫。 (3)内关 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推拿,按揉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呕吐、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4)间使 位置: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针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 (5)大陵 位置:在掌后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掐揉、点按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多梦、喜笑悲恐、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肋痛、腕关节疼痛、中风手指挛急。 (6)劳宫 位置: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手法:按、揉、掐压5~10次。 主治:心痛、呕吐、癫痫、口疮、口臭。 (7)中冲 位置:中指尖端的中央。 手法:掐点、掐揉5~10次。 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 手阳明大肠经穴 (1)商阳 位置: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法:掐、揉5~10次。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2)二间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手法:点按、压揉5~10次。 主治:目昏、鼻衄、齿痛、口喁、咽喉肿痛、热病。 (3)三间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手法:点按、压揉5~10次。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身热、腹满、肠鸣。 (4)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法:可掐、拿、揉、按5~10次。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喁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5)阳溪 位置: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手法:压揉、点按5~10次。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6)偏历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骨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手法:按揉5~10次。 主治:鼻衄、目赤、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喉痛、齿痛、肩膊酸痛。 (7)温溜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手法:按揉5~10次。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疼痛、肠鸣腹痛。 (8)下廉 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