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台湾江湖地:走进真实“艋舺”
“艋舺”原指小船,后引申为小船聚集的地方,也是轰动一时的电影《艋舺》二个汉字的由来。 艋舺也是个古老的城区,位于台北市西区,是台北市发展的起点。这里既有华人传统的寺庙,又有日据时代的遗风。台湾纪实摄影师李豫英将镜头对准了艋舺,她说:“整个艋舺就是我的游戏场、我的摄影棚。” “艋舺”其实是一个早就不存在的地名,属于历史。名字虽然消失了,但艋舺依旧是艋舺,它在人们的概念中还是坚持着它最原始的地界范围,同时“艋舺”这个名字也和生猛、古老、混乱、底层、草根……这些词画上等号。它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形容词,是一个散发着江湖草莽气味的形容词。 从当初对艋舺的一见钟情算起,我在这里已经待了三年。这三年来,是摄影把我和艋舺紧紧相连,接着立地扎马,任由自己身上的根须在这里不断地生长,往更深更广处生长,最后变得愈来愈无法自拔。 可以说游走艋舺的这三年,是我生命迄今最任性自由的一段时光。不羁的灵魂在放浪的空气里被畅游,我遂得以拔足而奔,欢呼着投入这一片苍苍浪浪的艋舺江湖。 没错,我的镜头对准的就是街头那一群放浪的人,而我也一度认为自己和他们成为同类人。那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不太被社会礼教所束缚,因此,他们会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我对于这里种种的古怪——古怪的想法、古怪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古怪的相貌——特别地感到兴趣。因为古怪,所以醒目,也就拥有了张牙舞爪的涣发力量,而我总是深深被到这种力量所吸引。 除了古怪,种种的悖纪违常也挑动我充满兴味的观注。像我这样一个女人,肯定在别人眼中也是极其古怪的──年过四十的中年女子,都已经是人妻、人母了,不好好相夫教字,却老是一个人出门冶游,以喝酒和抽烟来和街头的朋友称兄道弟,而且粗俗的玩笑卖弄得比男人们都还来得利索,偶尔还会兴冲冲地尾随游民去干一着小邪小坏的事……
![]() 时势造英雄,患难做兄弟。
![]() 落难中依旧坚持美丽
![]() 街头生活,无处不自在。
![]() 放肆的街头
![]() 无酒不欢
![]() 生命在艋舺老城里动乱着
![]() 废墟是游民的放肆乐园
![]() 在二手市集里,游民做老板。
![]() 刺青是江湖兄弟的共同图腾
![]() 游民们在废墟里寻宝
![]() 放肆的街头
![]() 太多的动乱,太多的警察。
![]() 街头小霸王
![]() 120块钱人民币一个月的套房,一只小电锅撑起两个人的米饭生活。
![]() 废墟里也有春色无边
![]() 一袋黄澄澄的强力胶,街头就是穷人的吸毒间。
![]() 刺青是一张江湖脸
![]() 艋舺善人廖荣吉的街边尾牙宴
![]() 没有名份的街头夫妻
![]() 一干人都称呼他为“艋舺犀利哥”。
![]() 女人有三千烦恼丝,男人有满嘴麻烦事。
![]() 生命,被命运所压伤。
![]() 英雄总是由大路逐渐退进后巷
![]() 流离与相依
![]() 没有名份的街头夫妻
![]() 一对游民在废墟里拾荒
![]() 瘖痖的他,鬼脸总是他面对镜头的惟一表情。
![]() 自家屋顶的植物园
![]() 人去楼空的娼寮废墟成了游民恣意游走的空间
![]() 穿梭在红灯区窄巷里的茶室小姐,替艋舺增添无限风情。
![]() 游民与流莺在此交织
![]() 在流离中相遇,在苦难里彼此扶持。
![]() 老人们的流放乐园
![]() 互相取暖,苦中作乐。
![]() 街头的救济总是粥少僧多
![]() 常有济助团体在街头分送食物给弱势族群
![]() 爱,有时候是一种疼痛。
![]() 肚皮有多少皱褶,生命就有多少苦难。
![]() 衰老的身板依旧健硕
![]() 摄影师的街头朋友
![]() 摄影师的街头朋友
![]() 摄影师的街头朋友
![]() 摄影师的街头朋友
![]() 人去屋未空,吸引游民到此寻宝。
![]() 众神的庙殿,庶民的街头。
脚一双,风霜三千。
![]() 艋舺善人廖荣吉的街边尾牙宴
![]()
更多娱乐资讯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