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语 帮助理解课文 ——六上册《月光曲》识字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时的识字教学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精读课文时,必须抓住体现课文情感的关键词语细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学片段1——“幽静”寻琴声 (二)教学片段2——“纯熟”识知音 (三)教学片段3——“望了望”与“清幽”生灵感 (投影: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1、问题:“望”,向远处看的意思。兄妹俩就在贝多芬的身边,课文为什么却用“望了望”来描写?此时此刻,贝多芬的内心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望了望”,其实是在表现贝多芬的内心,他心潮澎湃,想得很多很多,也想得很远很远。比如,他可能在想盲姑娘是难得的知音,我要为她弹奏一首更好听的曲子;比如他可能在想,我要为劳动人民创作更多的曲子…… 2、问题: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为什么是月光曲,而不是其他曲子? 教师点拨:艺术创作有个规律,就是艺术家很容易从某个事物得到启发而突然有了创作灵感。。我们来看下面的名句,诗人是从什么得到启发的啊? (投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3、问题: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是什么给了他灵感? 4、问题:在贝多芬的感觉里 ,清幽的月光应该是怎样的? 5、小结:今晚,月光如水,今晚,风清月朗,贝多芬想为劳苦大众创作乐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突然来了创作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体验“望了望”,才能深入贝多芬的内心,体会到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感悟“清幽的月光”,才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此时即兴创作的为什么会是《月光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赋以词语教学更多的文化信息,对高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拓展时的词语教学 识记 理解运用 提高 ――《浅水洼里的小鱼》的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识字学词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片段】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一)片段一:用表演法赋 “不停”“用力”以动作 (二)片段二:用细读体验法体会“在乎”一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念叨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揣摩比较 (1)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写什么? (2)请比较下面的两段话,先读第一段,课文的原话;再读第二段,改写的话,想想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从课文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投影: 课文原文:(略) 改写的话:“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2、朗读感悟: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3、表演体验 (1)为了救更多的鱼,小男孩不停地“拣和扔”, 是怎样的不停啊? (2)学生表演:从越来越快地不停地拣和扔的表演过程中,体会小男孩坚持抢救小鱼的不容易。 (用体验细读的方法,可以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在乎”一词,集中表现了小男孩的爱心,本设计,综合运用揣摩比较、朗读感悟、表演体验等方法,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在乎”的意思,体验了小男孩的爱心。) 三、练习:复述课文内容,用上“拣、扔、在乎”等词语。 (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 《读读背背》紧张而有趣的创新教学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自学词语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词语独树一帜,积累运用好优美的词语能使你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妙语连珠。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第十册的积累·运用二的读读背背。板书: 积 累· 运 用 读读 背背 二、 词语大王争夺赛(板书) 同学们已经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积累这类词语了,我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丰富的词语了。我们现在就开展“词语大王争夺赛”好吗?“好”(大家齐声欢呼) 我宣布一下比赛规则: (1) 选手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哄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听众要认真听,用心记。 (2)汇报积累的词语说对一个得0.5分。错一个扣0.5分;会背课本上的全部词语得5分,错一个扣1分。解释、造句对一个得1分,错一个扣1分。最后得分较多的两人为我们“词语大王”的冠亚军,我们将给予奖励。 (3)本赛实行末尾淘汰制,第一轮优选5人参加第二轮的比赛,第二轮至第四轮依次淘汰1人参加下一轮的比赛。 (4)第一轮比赛分“自由抽查”和“自由汇报”两种方式进行;整个比赛分积累汇报、背背、解释、造句四轮进行。 (5)评委为:白弘宙、王越群、王淼淼、王云云。希望他们公正、合理。预祝大家比赛成功。 比赛现在开始: 第一轮:读后观察汇报词语的特点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第42页词语的特点。 2、 提问:谁能说一下这些词语的特点? (前两行后两个字相同,后两行前两个字相同) (1)“自由抽查”:自由在班内抽一竖排汇报。 (2)“自由汇报”:除任意抽查的那一竖排的学生之外,其它学生任意汇报。 (3)公布第一轮的比赛结果。(5人) 第一轮比赛我们获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大家以后多积累这样的词语。然后我们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比赛。 第二轮:背词语 (1) 打开课本第42页,积累运用二的读读背背。 (2) 齐背。 (3) 入选的选手参加比赛。 (4) 公布比赛结果。(淘汰1人) 第三轮:解释词语 (1) 思考五分钟理解词语大意。 (2) 入选的选手参加比赛。 (3) 公布比赛结果。(淘汰1人) 第四轮:造句 (1) 思考5分钟,任选词语造句。 (2) 入选的选手参加比赛。 (3) 公布比赛结果。 同学们经过四轮激烈的角逐,我们成功地学完了积累运用二的读读背背,今天的“词语大王”冠亚军的桂冠会花落谁手呢?宣布比赛结果。 (4) 颁奖 三、 总结布置作业 下一次我们将进行“古诗大王”争夺赛,希望大家积极准备,预祝大家成功! 板书:词语大王争夺赛 教学反思: 1、 教法设计新颖、独特、有趣。 本节教学的内容是枯燥无味的词语,但这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在比赛中进行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面向全体学生与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才能兼顾。 本节采用了“自由抽查”和“自由汇报”两种方式进行。“自由抽查”有很大的任意性,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到;“自由汇报”为优秀生创设了很广阔的天地。 3、 步骤设计合理,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比赛按“积累汇报”、“背背”、“解释”、“造句”四轮进行;完全是按照由浅入深,由积累到运用的步骤进行的。“背背”、“解释”、“造句”占三轮进行突出了重点。 4、板书设计巧妙 主板书是这节课的题目也是本节课的授课顺序;副板书融入了本节课的三轮比赛且顺序合理。 5、教师的作用符合新课程标准 从本节课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是这堂课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所建立起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