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立

 史事笑评 2011-03-24
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立
2009-01-01  来 源:省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
...............................................................................................................................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着力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在苏南经济社会在全国率先发展、苏中快速崛起的情况下,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提高,2007年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5.2%,分别比全省、全国高0.4个、3.8个百分点。在苏北24个县(市)中,人均GDP超万元的15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5亿元的11个,其中超8亿元的5个,这些都为加快苏北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鉴于江苏对外开放由南向北逐步推进、梯度倾斜,财政体制由统收统支向分级包干、分灶吃饭转变,经济发展转向以效率为目标、增长优先,逐步形成江苏南北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分类指导方针,开始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重视苏南与苏北共同发展。经过十年的探索,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正式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列为江苏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一手抓苏南和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一手抓苏北地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扶贫促小康工作,对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五位一体”挂钩帮扶。从省直单位抽调干部,连续向苏北地区派驻扶贫工作队,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实施通电、通路、中低产田改造、改水和草危房改造等扶贫工程,积极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支持苏北地区兴建大学,培养急需人才;在财力上逐年加大对苏北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997年苏北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省告别了贫困县,2000年苏北地区所有县总体迈入小康门槛。

  进入新世纪,根据苏南、苏中、苏北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差距有所扩大,区域共同发展的内在推动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形成的格局,省委、省政府及时对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进行完善。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三大区域发展座谈会,对三大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对提升苏南、崛起苏中、加快发展苏北分别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做好对苏南的“锦上添花”、对苏中的“釜底加薪”和对苏北的“雪中送炭”工作。其中该年4月在淮安召开的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加快苏北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苏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为了加强对苏北发展的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苏北发展协调小组会议,每次会议突出一个主题,及时研究解决苏北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第一次会议,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部署实施一批事关苏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位一体”的帮扶体制。第二次会议,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为重点,提出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出台了8项政策措施。第三次会议,以大力推进苏北工业化为重点,进一步制订了7项政策措施。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按照“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分类指导,推进区域共同发展。2005年4月,针对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偏低,开放程度不够高,富民步伐不够快,与全省和苏南等地的差距仍在扩大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在盐城召开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工作会议,在科学分析苏北发展基础、条件和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快苏北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既快又好的发展路子,大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增强内生机制和加大外部扶持结合起来,加快苏北振兴,推进苏北全面小康建设。这次会议下发了《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扶持苏北发展总原则,举全省之力支持苏北加快发展,出台了10条具体政策措施,为苏北区域加快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2006年召开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推出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大举措,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推进苏南苏北区域合作,出台了支持南北共建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2007年9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苏南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苏南发展问题,着力提升苏南发展水平。
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为保证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实施,2001年江苏设立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苏南苏北共同发展,制定区域政策并监督区域政策的实施。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实行年会制度,在每次年会上,研究苏北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出台加快苏北发展新政策。苏北发展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每年下达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苏北发展任务,年底进行考核检查。省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苏北举办经贸活动,打造经济技术合作平台,定期举办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

  二是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这是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为深化南北挂钩合作、促进苏南苏北共同发展、帮助苏北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的重大举措。南北共建开发园区是一种创新性的产业转移运作模式,是借鉴我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模式,在苏北省级以上开发区内,单独划出一块土地,以苏南为主,由苏南苏北的开发区合作共建。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园区,它是由政府推动,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联手,共建开发园区,使产业转移充分考虑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以及苏北地区资源、环境等因素,实现两地的合作双赢。这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高度结合、破解发展难题的一大创举。制度创新体现在“联手”上。通过“联手推动产业转移”,对转入地而言,苏北欠发达地区不仅得到了苏南发达地区转移的项目、产业、资金,还得到了技术、人才、管理,甚至先进的机制、体制;对转出地而言,苏南“腾笼换鸟”,为其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新的空间。 制度创新体现在“看得见的手”撬动了市场的天平,苏北欠发达地区从“生产要素输出型”的发展,转向了“生产要素输入型”的发展,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享受了生产要素产生的收益,苏北的追赶有了更有力的推动器。制度创新体现在“园区”管理上。通过项目进园,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治污,集约节约土地等多种资源,科学发展。南北共建园区的诞生,为江苏发展县域经济搭建一个新载体、为破解苏北地区工业化滞后难题提供一只新抓手。到2008年底,经省审核批复的南北共建园区达15家,一批项目落户共建园区。

  三是提出和实行“四项转移”。200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四项转移”(南北产业转移与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苏北劳动力转移、财政支付转移)作为扶持苏北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这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联动、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产业转移方面,苏北五市七年累计吸纳国内外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919个,总投资2832.1亿元,实际引资额1703.6亿元。财政转移支付方面,七年省级向苏北地区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1952.52亿元,其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总额达724.59亿元。科技转移方面,苏北地区七年累计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385项,省级投入达10.65亿元,引导社会投入近437.26亿元。劳动力转移方面,苏北五市七年累计新增劳务输出255.78万人,省级累计补助苏北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2.5亿元。
(省苏北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