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梅图”雨花石
这枚“赏梅图”雨花石,长4.4厘米、宽3.8厘米,石的上方显现出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梅花在冰雪中绽放,底衬白色,像雪似霜,体现出梅花傲雪斗霜的气质。
![]() 去年末,我去藏友贾平家赏雨花石。在其琳琅满目的藏石中,一枚展现以梅诉乡情的画面的“赏梅图”雨花石(见图),令人过目难忘。 这枚“赏梅图”雨花石,长4.4厘米、宽3.8厘米,石的上方显现出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梅花在冰雪中绽放,底衬白色,像雪似霜,体现出梅花傲雪斗霜的气质。石左边偏下的绿色仿佛是一块假山石,梅树依着假山石而生。妙的是石中下方呈现出一位古代装束的人物侧身像,长袍宽袖,伫立在寒梅绽放的树下,仿佛在赏梅,又像在梅树下面对家乡抒发思乡之情,这妙趣横生的画面使我想起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诗:“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这首诗是以梅抒发乡情的珍品。“孤馆”是诗人在外地传道授业的地方,诗人从“孤馆”寒梅萌发,推知春风将缓缓到来。由“孤馆”联想到“故园”,既然“孤馆”的“寒梅”已经萌发,那么,“故园”的小河边,梅花也该开放了,这首诗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思乡之情。 在石界以石中呈现出的月亮来表述思乡之情,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比皆是,而用石中梅花诉说“思乡诗”的却寥若晨星。而此石呈现出的意境正是以梅诉乡情的画面,那石中梅树假山石,不正是汪中在外传道授业的花园之处吗,那梅树下的古人,不也正是清代汪中赏梅诉乡情的画面吗。这枚“赏梅图”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以梅诉乡情的主题,更是难能可贵,堪称雨花石中的珍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