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山会战:一场白打了的胜仗

 昵称503199 2011-03-25
 2011-03-22 09:10:44





前文讲到,史思明采纳蔡希德的意见,全军撤往嘉山,意图诱使郭李二人前来追击,而后再发挥叛军的野战优势,一举击溃唐军。
阴谋,实实在在的阴谋。一个史思明自以为高明的阴谋。一个郭子仪认为极其低劣的阴谋。
史思明前脚刚走,郭子仪后脚就识破了他的险恶用心。不过,郭子仪还是做出了史思明想要他做出的决定:全军向嘉山开进。理由很简单,这可能是一个大破史思明的绝佳契机。因为,史思明并不知道郭子仪知道他的阴谋。
史思明刚在嘉山安好营扎好寨,就收到了探子的情报:郭子仪留长子郭曜守常山,以仆固怀恩为先锋,率兵五万杀到;李光弼也率本部人马两万,出恒阳,逼近嘉山。
史思明得意地笑了,来得好快啊!
史思明满以为郭子仪、李光弼会来和他拼命。没想到,郭子仪居然在距离嘉山尚有五十里之遥的地方就停下了。唐军不仅停止行军,而且还就地安营扎寨,挖沟筑垒,摆出了一副常驻的姿态。
史思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搞不懂郭子仪的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中药还是西药,RX还是OTC,全然不知。唐军远道而来,不速速决战,却远远地安下营寨,这是为何?这个问题困惑着史思明。还好,有人替他问了。
仆固怀恩问郭子仪,咱们既然想要打败史思明,为什么不迫近敌营下寨,反而在这个遥远的地方做长久打算?
郭子仪笑了,他给仆固怀恩讲了两条理由。
理由一,其实,最想速战速决的人是史思明。现在,附近的各个郡县都有归附朝廷的意思。而史思明因为粮草不济,所以才想着迅速击败我们,继而稳定河北的局势。只要我们不出战,史思明必定会坐卧不宁。届时,他会主动找上门来,与我们决战。
理由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依山傍水,进可攻,退可守,正好可供我们养精蓄锐。史思明前来寻找我们决战,我们就可以以逸待劳,伺机一举击溃敌军。而且,此地距离敌营有五十里之遥,中间地形极为复杂,我们可以在其间埋伏奇兵。
仆固怀恩听了,疑虑全消。
如此过了几天,唐军全无动静,史思明虽然有些焦躁,但是还是可以勉强忍受的。不料,就在这天的半夜时分,左寨附近突然火光四起,杀声震天。叛军还以为是唐军来劫营了呢,一个个朦胧着睡眼从被窝中爬起,慌里慌张地披甲持械,准备迎敌,却不见唐军一个人影。全军乱糟糟地忙乎了一夜,却一无所获。第二天晚上,唐军又在右寨故技重施,叛军又从梦中惊醒,但是在黑夜之中不敢贸然出战,只是胡乱地放箭。如此过了几天,叛军将士被骚扰得是寝食不安,精神疲惫。尤其是主帅史思明,更是被气得三尸神暴跳,恨不得抱着郭子仪啃上几口,才能消他心头之恨。
史思明实在是坐不住了,就派使者到唐营下战书,约定日期要和郭子仪决一死战。郭子仪的答复让史思明十分满意,四个字儿,明日决战。
第二天,史思明早早地带着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唐营杀来。
大军开到唐营附近,史思明就发现这情形有点儿不对劲儿。只见唐军大营连绵六七里,营中旌旗飘扬,却不见一个人影。
史思明有点懵,就派了使者去唐营大门前叫阵。
这位使者在唐营大门前叫喊了好半天,终于从唐营当中喊出了一个军士。
这个军士特别跩,趾高气扬地在那里喊,你小子谁啊,敢在这里大呼小叫?
使者见来人了,赶忙说,咱们昨个儿不是说好了嘛,今天决战,你们的人呢,赶快叫出来吧!
唐军士兵的回答能气死个人,哦,这回事儿啊,今天估计不行了,我家元帅身体不爽,改天吧,听话,回去吧。说罢,头也不回地就撩了。
史思明气得肺都快炸了,这不是拿我史某人当猴耍呢嘛。他命令大军冲击唐营。哪知,才到营前,唐军暗箭齐发,叛军不断中箭倒下,勉强冲到寨旁,却纷纷地跌到了地下。原来,唐军预先在深沟上面铺上了芦柴,上面又盖了些土,根本就看不出来。
史思明无奈,只好传令回营。回到家一问牛廷玠方面,情形也是一样一样的,李光弼同样是避而不战,骚扰不断,把个史思明气得半死。
又过了三天,正好是六月初八,也就是哥舒翰与崔乾佑在灵宝决战之日,史思明笃定了心思,誓要踏平唐营,一举击溃郭子仪。
这回与上回不同,大将刚走了没多久,就碰到了一支唐军,统兵大将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晞。
史思明见了姓郭的,心情就不好,亲自操枪上阵,与郭晞大战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郭晞见打不赢史思明,虚晃一招,拨马就往回就跑。史思明当然不肯干休,小子,想跑,没门儿!他把铁枪一招,叛军如潮水般向唐军涌去。
蔡希德瞧出些蹊跷,就劝诫史思明,大将军,唐军退而不乱,恐怕其中有诈啊!
史思明又笑了,我正要与郭子仪决战呢,就怕他们龟缩着不出来呢!
就这么追了十里地,突然又杀出了一路唐军,史思明接着又是一顿厮杀。不一会儿的工夫,这路唐军也退了下去。史思明率大队人马直逼唐军大本营。出乎他的意料,郭子仪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郭子仪做了一个简短的战前动员,大意如下:弟兄们,我已经将敌人诱到此处了。敌人行军半日,并且在途中遭到我军的阻击,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咱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以逸待劳。大破敌军,就在今天。大家务必要努力向前,后退者立斩不赦。众将都兴奋得嗷嗷叫。
郭子仪令旗一挥,唐军一起杀出。史思明一挥手,河北人马也蜂拥而上。两军厮杀在一处,兵对兵,将对将,刀光剑影,战马嘶鸣,好一场大战,直杀得尘土飞扬,日色无光。
郭子仪千算万算,居然还是漏了一条。虽然他知道叛军的野战能力极强,但却万万没想到,叛军的实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悍。安禄山的三镇人马精于骑射,往来驰骋如非,而且人多势众。渐渐地,唐军反倒是有些支持不住了。
郭子仪一看要糟,亲自抄刀,率亲兵杀入阵中。官兵见主帅亲自出马,顿时士气大振,无不向前死战。
时间已近中午,叛军早上吃的饭,到现在已经跑了半天,五脏庙早已呱呱作响了。打了半天,唐军仍然不现败相。叛军可就有点儿撑不住了,这士气啊也渐渐地消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突然间只听见山坳里杀声四起,冲出一支唐军人马,顿时将叛军拦腰斩断。紧接着,叛军后方又有两彪唐军。原来是唐将张永济、浑释之、陈回光奉郭子仪之命,埋伏山后,伺机袭敌。
叛军本来就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遭此突然袭击,顿时军心大乱,斗志全无。史思明虽然极力收拢,但是大厦将倾之下独木难撑,叛军还是该怎么跑就怎么跑。史思明知必败无疑,只得传令全军撤退。郭子仪见史思明退却,连忙指挥大军,随后追击。
真也是难为了史思明了,到底是有两把刷子的人,他居然身先士卒,杀开了一条血路。史思明匆匆忙忙地带领参军向老巢奔去。刚走了一小半路,来了一个联络员,告诉他不用回去了。因为,大营已经被李光弼给占领了。史思明听了,是连连叫苦,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只能去博陵了。
就这么跑了几十里,史思明回头一瞅,唐军已经没了踪影。他估摸着郭子仪也不可能再跟上来了,就命令士兵就地生活做饭。那些士兵早就饿得前心贴后心了,赶忙开工做饭。刚生着了火,米还没来得及下锅呢,就听山上鼓声咚咚,“轰隆隆”地滚下无数块石头。
妈呀,有埋伏。没错,埋伏在此处的正是郭晞所部。一时间,惨叫声四起,叛军被砸的是呼爹叫娘。史思明正在一旁休息,情知中了唐军埋伏,仓皇之间就往马上蹦。可巧有一块巨石不偏不倚向他滚来,那马儿躲闪不及,被砸了个正着,腿儿当时就断了。史思明坐立不稳,从马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好半天都动弹不得。
趁着这工夫,唐军从山上蜂拥而下,齐声高叫,活捉史思明。郭晞就想着逮史思明这条大鱼,所以特意嘱咐麾下众人,专拣敌军骑马的将官下手。片刻之间,许多叛军将相先后落马。到底是老狐狸,江湖经验丰富得很,史思明见状,索性摘掉头盔,披散着头发,佝偻着腰,混在步兵中逃跑。那些唐军士兵只顾着马上的大鱼,无暇收拾残兵败卒,居然被史思明趁乱给逃了出去。
嘉山这一仗,唐军大胜,虽然没有抓住史思明,但却消灭敌军四万,生擒八千,至于夺得的兵器粮草,更是不计其数。最为重要的是,郭李的这次胜仗,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振奋了人心。附近各郡县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地派人来沟通,说是要重新回到朝廷的怀抱。
这场大胜之后,郭子仪与李光弼商定,由李光弼率军直捣博陵,彻底搞垮史思明,而后两人合军一处,共击范阳。想得挺好,如果真能按部就班地操作实施,说不定“安史之乱”早早地就结束了。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郭子仪和李光弼并不知道,当他们在嘉山大破史思明的时候,就在同一天,在河南灵宝西边的平原上,他们的战友哥舒翰却遭到了致命性的惨败。潼关的丢失将嘉山大捷的胜利光华涤荡了个干干净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