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患者用药随季节变换而变化

 wangzhixun 2011-03-26

导语:国内外研究表明,排除特殊因素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冬季偏高,夏季偏低。因人体总的血容量不变,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之夏天出汗多,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后也有助于血压下降。一位高血压患者反映,一到夏天就经常出现头晕的情况,原来他夏天仍服用冬天的剂量,结果使血压降得过低,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塞或是心绞痛发作。另有不少患者,冬季时血压容易波动,原因是他们仍服用夏季的剂量,致使血压没有被有效地降下来,因此出现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患者用药随季节变换而变化

高血压患者用药随季节变换而变化

临床实践证实,每个人的血压都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包括血压正常的人、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血压的波动变化一方面受人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血压水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同一人群中有季节和地域差别,一般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冬季高于夏季。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后,人体耗氧量会增加,为了维持体温,心率会改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并通过刺激人体内血管收缩,来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到了夏季,随着气温升高,人体血管扩张,血压水平相应降低。高血压患者在季节变换、居住地改变时,要特别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水平的变化,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对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作适当调整。一般来说,冬季是血压比较难控制的季节,也是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较多的季节。很多患者在这个季节需要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使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国内外研究表明,排除特殊因素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冬季偏高,夏季偏低。因人体总的血容量不变,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之夏天出汗多,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后也有助于血压下降。一位高血压患者反映,一到夏天就经常出现头晕的情况,原来他夏天仍服用冬天的剂量,结果使血压降得过低,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塞或是心绞痛发作。另有不少患者,冬季时血压容易波动,原因是他们仍服用夏季的剂量,致使血压没有被有效地降下来,因此出现高血压症状。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国外一些专家指出,控制血压是防止高血压冬季脑溢血高发的重要措施,强调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将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控制在140和90毫米汞柱以下。但是,在服降压药时,要避免操之过急,一次降低不宜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过高者,应逐步降压,以免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而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无力、意识障碍、嗜睡,甚至诱发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服用降压药还应当防止血压上下波动幅度过大,血压长期波动,会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具体冬季应当如何加量,加多少剂量,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血压变化及自觉症状,调整用药剂量,使血压经常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血压水平在一天中的变化很大。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现象一样,在一日内有周期性变化的特性。例如激素的分泌,一般是早晨处于抑制状态,从中午开始逐渐增加,午后达高峰。人的血压也是一样,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高血压患者,昼夜24小时内血压也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血压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和下午4~8时,夜间睡眠中血压最低,这种差值可达40mmHg,起床走动后血压进一步升高。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24小时内血压变化更加明显,血压在清晨急速升高甚至可达50mmHg,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血压晨峰引起心血管系统压力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早上刚刚醒来后的几小时也是高血压患者一天中最危险的时段。

由于遗传因素和外在因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合并症等)的影响,同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在不同患者中的降压疗效是不一样的,因此目前国际上主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由心血管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用药指导,并开具个体化治疗处方。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用药应注意避免盲从,因为适合别人的药物不一定对自己有效。患者应先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量身订制高血压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