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草莽贺龙何来王霸之气?_

 ys悠悠 2011-03-30

故居背倚雄关,前滨青溪,玉泉河东来西抱。周围群山环抱,山岭雄奇,风水景象特别,很有一种气势。居中建在两水交会北端的故居,独占鳌头,位居要冲,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

故居来龙,气势恢弘。桑植地处武陵山脉北麓。武陵山脉黔内主峰梵静山,海拔 2494米,该山脉从贵州云雾山分三支延伸至桑植全境,形成40条主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有10426个大小山头。武陵山脉中支由北到南形成东部山地、南部山地及东南山地之间的南斜谷地。故居北面35公里,湖北境内海拔1815米的黄柏棚,是为贺龙故居的太祖山。绵延东南,至故居东北23公里处,重起海拔1407米的火烧垭是为少祖,然后分两路南下。主脉经唐家山、谷罗山至银杏塔南下;次脉自谷罗山分支,在桥自弯西面形成东北—西南走向连绵20多公里的山列,在故居右方乾、兑、坤三卦高大屏蔽。东北,草锣大山分两支绵延100多里直奔故居而来,东北一支,过溇水,起门山界峰,至淋溪源镇再起海拔1013米的新隆坡,对故居左侧形成护卫;东面一支,先东北而西南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平头界、金风界两峰后,径直西向,至杨旗山镇,故居东面12公里处,特起海拔1222米的大屋楼,驻扎下来,雄视东方。

   草莽贺龙何来王霸之气?
                         贺龙故居地形图

故居结作,看似复杂,实又简明。龙脉自东北而下,在高大山脉的左右护从下,两水在前交叉,汇而前去,河外两侧山势不改,逶迤前出。故居后有靠山端正,前有华盖应山,如印如鼓,来龙至故居后百米停歇,开张展翅,脉结吐珠形穴,故居居中而建。

“缠送者,有踊跃不遑之势。环卫者,有归降朝拱之情。”龙脉北发朝南来,这是一条生龙,形势拱辅,山水大尽而结。

村民们所说的“五龙捧圣”,“五龙”是指故居后面鱼贯而来、撞背直至的山脉和左侧两条不规则、略为低矮的山脉,与故居左右高大雄起的各一列山脉加起来,共5条。“捧圣”,指的就是故居所在地,位于山环水绕的中心,凛然独尊,接受着群山的朝贺。

其实,从宏观一点的形势看,相同走向、大同小异的山脉远不止5条。故居来龙与周边护从之脉,颇有特点,其走势及结作形式在风水实践中十分罕见。来龙主脉并不雄奇高峻,相反,较之两侧山脉,还显得低小而飘逸灵动。少祖山下,龙行稳健,星体剥换变化多端,尤以金、木、土三星为主。奇特的是,龙脉在行进过程中,山丘高低大小形状相若,一个接着一个,欲断还连,有序跟进,绵绵不绝,长达数十里,始终不改龙脉走向。在风水上,这种龙脉名为穿珠龙,贵不可言。

故居后方,宛如千军万马云集,除了龙脉外,余皆拥从,略显无序。但这种情况很快有所改变。两路山脉收集众山,聚而成列,在龙脉左右隔河贴护,与外侧两列高大山脉一道,俨如5路大军同时向南开拔,浩浩荡荡,蔚为大观。不仅如此,故居右方15公里范围内,至少有5列山脉与龙脉结伴而行,自后而右前环绕,成为忠实可靠的护从和倚靠。山脉虽高大峻峭,气势磅礴,但循规蹈矩,与龙脉分隔开一定距离,卫护得力却丝毫不欺主。故居左面,贴身的一列山脉稍为高大,傍而前行,结作后仍不改初衷,雄起护送达10多里之遥。东部10多里的范围内,酉水西部再起数列高度相若的山脉给故居以绵密的卫护。东过酉水,情况有所不同。一列东西向的巨大山脉以万钧之势特来,直达故居东面约7公里处,止于刘家坪,面酉水驻扎,形成雄峙的龙头。

得左右山列护从和有力镇守,龙脉有如万众拥戴的大军主帅。穿珠龙结作的贺龙故居,风水中形成至为难得的“推车进宝”形态,可谓千不逢一。

                 草莽贺龙何来王霸之气?

推车进宝,必要两个条件。一是两旁均有夹送之山,若再有夹送之水,尤吉;二是自身结作为穿珠形,自后向前一节节递进,至尽头处结穴,且穴结珠形,与进宝意义相仿。对推车进宝的风水价值,风水典籍极少提及,《玉髓真经》亦只作简单的推断,称为“升朝典大藩之地”。见多识广的张子微显然直接或间接地见到过这种形态的龙穴。蔡元定则对此未作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