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厥阴肝经及穴位图2

 清静虚无69 2011-03-30
足五里穴 Liv10 {足厥阴肝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
  〖主治疾病〗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阳络穴、天井穴、历兑、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别名〗五里穴。
  〖穴义〗肝经的冷降水湿及脾土尘埃在此覆盖五里之广。
  〖名解〗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气血的作用范围如五里之广。本穴物质为阴廉穴传来的冷降水湿及水湿风气中的脾土尘埃,至本穴后由天部归降地部,覆盖的范围如五里之广,故名。五里名意与足五里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及随风气中吹带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由天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附件

ZuWuLi.jpg ( 64.17 K)

2010/10/8 10:49:58

EXIF信息

 

zuwuli.jpg

TOP

 

阴廉穴 Liv11 {足厥阴肝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穴、大赫穴、命门穴、太溪穴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穴、次髎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
  〖名解〗阴,指阴性水湿。廉,收廉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本穴物质为急脉穴扩而至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此水湿风气散热吸湿冷缩并聚集穴内,本穴如同肝经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化雨冷降并下传足五里穴。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附件

YinLian.jpg ( 58.66 K)

2010/10/8 10:52:05

EXIF信息

 

yinlian.jpg

TOP

 

足厥阴肝经

附件

liver1.gif ( 35.9 K)

2010/10/8 10:55:15

liver1.gif

liver2.gif ( 8.48 K)

2010/10/8 10:55:43

liver2.gif

liver3.gif ( 9.28 K)

2010/10/8 10:56:14

liver3.gif

liver4.gif ( 8.01 K)

2010/10/8 10:57:14

liver4.gif

liver5.gif ( 21.6 K)

2010/10/8 10:57:39

liver5.gif

最后编辑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10-08 10:57:39

TOP

 

急脉穴 Liv12 {足厥阴肝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穴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主治疾病〗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阴挺、阴茎痛、阳痿;配阴包穴、箕门穴、曲泉穴、足五里穴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别名〗羊矢穴。
  〖穴义〗肝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风气。
  〖名解〗
  1)急脉。急,急速也。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肝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风气。本穴物质为阴廉穴吸热上行的弱小阴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冲脉的外散之热,此阴湿水气胀散并化为强劲的风气循肝经而行,故名。
  2)羊矢。羊,动物也。矢,通屎。羊矢名意指穴内气血如羊屎般饱满坚实。理同急脉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章门穴及阴廉穴。
  〖功能作用〗生风化湿。
  〖治法〗寒则微灸,热则逆经推按。

附件

JiMai.jpg ( 60.95 K)

2010/10/8 10:59:11

EXIF信息

 

jimai.jpg

TOP

 

章门穴 (脾的募穴、八会穴)Liv13 {足厥阴肝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章门穴  脾募,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穴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名解〗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3)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7)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8)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固土。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附件

ZhangMen.jpg ( 62.09 K)

2010/10/8 11:01:23

EXIF信息

 

zhangmen.jpg

TOP

 

期門穴 (肝的募穴)Liv14 {足厥陰肝經}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募穴。
  〖别名〗肝募穴。
  〖穴义〗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名解〗
  (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2)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附件

QiMen.jpg ( 64.95 K)

2010/10/8 11:02:26

EXIF信息

 

qimen.jpg

TOP

 

肝经穴位总结

十二、足厥陰肝經
足厥阴肝经脉

经脉循行路线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
去内踝一寸
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膕内廉
循股阴
入毛中
过阴器
抵小复
挟胃属肝络胆
上贯膈
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
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由目系下颊裡
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
别贯膈
上注肺


1 大敦(井穴)
【定位】拇趾外側趾甲角旁開約 0.1 寸處。
【主治】疝氣,遺溺,小便不通,月經不調,崩漏,癲狂,陰腫。
【刺灸法】淺刺 0.1 寸。
2 行間(滎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間縫紋端。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疝氣,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癲癇。
【刺灸法】向上斜刺 0.5-0.8 寸。
3 太衝(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前凹陷中。
【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黃疸,目赤腫痛,青盲,癲癇,口喎,胸脅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4 中封(經穴)
【定位】内踝前 1 寸,脛骨前肌腱内側凹陷中,適當商丘穴與解蹊穴之間。
【主治】遺精,小便不利,疝氣,黃疸,少腹腫痛,胸脅痛。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5 蠡溝(絡穴)
【定位】内踝上 5 寸脛骨内側面中央處。
【主治】月經不調,白帶病,疝氣,小便不利,脛部疼痛。
【刺灸法】平刺 0.5-0.8 寸。
6 中都(郄穴)
【定位】内踝決上 7 寸,脛骨内側面正中央。
【主治】泄瀉,腹脹,疝氣,脅痛,崩漏。
【刺灸法】平刺 0.5-0.8 寸。
7 膝關
【定位】脛骨内踝後下方,陰陵泉後 1 寸處。
【主治】咽喉腫痛,下肢痿庳,膝部腫痛。
【刺灸法】直刺 0.8-1 寸。
8 曲泉(合穴)
【定位】屈膝,膝内側橫紋頭上方凹陷中。
【主治】小便不利,小腹痛,頭痛,眩早,月經不調,陰挺,膝部痛。
【刺灸法】直刺 0.8-1 寸。
9 陰包
【定位】股骨内上髁上 4 寸,股内肌與縫匠肌之間。
【主治】小便不利,遺溺,月經不調,腰底痛。
【刺灸法】直刺 0.8-1.5 寸。
10 足五里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直下 3 寸處。
【主治】小便不利,陰挺,小腹脹痛。
【刺灸法】直刺 0.8-1.5 寸。
11 陰廉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直下 2 寸處。
【主治】月經不調,白帶病小腹痛,大腿内側痛。
【刺灸法】直刺 0.8-1.5 寸。
12 急脈
【定位】氣沖穴外下方,當恥骨聯合下旁開 2.5 寸處。
【主治】疝氣,陰挺,陰莖痛,少腹痛。
【刺灸法】直刺 0.8-1.5 寸。
13 章門(脾的募穴、八會穴)
【定位】第十一肋端處。
【主治】腹脹,泄瀉,黃疸,嘔吐,痞塊,胸脅痛。
【刺灸法】斜刺 0.5-0.8 寸。
14 期門(肝的募穴)
【定位】鎖骨中在線,第六肋間隙間。
【主治】腹脹,泄瀉,黃疸,胸脅脹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附件

GanJingJingMai XunXing.jpg ( 66.97 K)

2010/10/8 11:05:30

EXIF信息

 

ganjingjingmai xunxing.jpg

TOP

 

足厥阴肝经
传统医学的主治病症
是动病
1.腰痛不可以俛仰
2.丈夫颓疝
3.嗌乾
4.面尘脱色
5.妇人少腹肿
所生病
1.胸痛
2.餮泄
3.遗溺
4.狐疝
5.闭癃
6.呕逆
现代医学的主治病症:
1.足大趾疾患。
2.膝内侧疾患。
3.外阴部疾患、月经不调。
4.眼睛疾患、头顶疾患。
5.小便失调。
6.肋间神经痛。

附件

GanJingXunXing2.gif ( 101.68 K)

2010/10/8 11:08:08

ganjingxunxing2.gif

TOP

 

经穴
分布于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部。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位。

十二经脉 十二、足厥阴肝经(共14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佈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嚥部,连线于“目系”(眼球连繫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主要病候: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3•主要概要;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附件

1.jpg ( 65.73 K)

2010/10/8 11:09:38

EXIF信息

 

1.jpg

2.jpg ( 83.59 K)

2010/10/8 11:10:26

EXIF信息

 

2.jpg

TO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