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琅华馆帖》看其史料、文学、书法价值及王铎于 张】-画家王铎个人网站

 冯德仁 2011-04-01

从《琅华馆帖》看其史料、文学、书法价值及王铎于 张

时间: 2010-06-09
王铎 张彤 九峰 国家 于人

从《琅华馆帖》看其文学、史料、书法价值及王铎于张鼎延两家之情亲

一、史料价值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蒿樵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尚书,未就任而国亡,降清后被任用为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卒谥文安。其著作后来编为《拟山园初集》、《拟山园选集》、《拟山园文选集》等。他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政治名流,而在后世被人纪念与推重的主要是他的书法成就。其书法作品传世的有《琅华馆真迹》(明崇祯末年作)、《觉斯草书》(清顺治七年作)、《拟山园帖》(顺治八年至十六年王铎之子王无咎选编,刻石镶于王铎故居后院墙壁上)、《日涉园帖》(康熙七年摹勒)、《王孟津真草帖》(嘉庆年间拓本),又王铎与刘祐两人的书法作品合集为《王刘诗牍》(顺治六年摹勒)。当代被今人搜集整理而刊行的有《王铎书法选》、《延香馆帖》(或名《柏香帖》)、《王铎书法全集》等。《琅华馆帖》曾见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编纂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著录,但未见提要,可知编者仅知《琅华馆帖》之名而没有见到实物。自从1958年此帖的刻碑出土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来访与索观后,《琅华馆帖》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出现一些评介文章①,但是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从内容上看,它和《琅华馆真迹》绝非一种。它的文化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料价值,据此可了解王铎和张家的关系以及张鼎延之父张论的一些重要事迹,这对于王铎生平与书法艺术的研究以及对于明清之际历史的研究,都具一定的参考意义。yishujia.

《琅华馆帖》共刻碑12块,有字者为21面,每一面分别标示有“一册一”至“一册十”、“二册一”至“二册十”(其中增出“二册八尾”一面)。“二册十”是王铎所撰《琅华馆帖跋》,开头云:“是帖皆予与中丞葆一年伯、玉调亲家往还牍也,中间天政婿仅一二小札,及游金门山有韵之语。”“玉调亲家”即张鼎延,“葆一年伯”即鼎延之父张论,“天政婿”即鼎延次子张璿。从跋语可知,《琅华馆帖》的文字即是王铎和张家祖孙三代来往的部分诗文信札。其末署“辛卯三月十四日夜王铎书”,即顺治八年(1651)所写。帖中涉及的事件和诗文作品,对于了解王、张两家的关系,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关于张鼎延,据吴伟业《张公鼎延神道碑铭》②记述,张氏原籍陕西同州,始祖张仲文徙家于洛阳永宁(即今洛宁)。鼎延字慎之,别字玉调,明天启二年进士,由行人考选兵科,崇祯年间曾官南京吏部郎中,不得志而回乡闲居。崇祯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641年2月6日),李自成起义军攻占永宁县城,鼎延匿于井中得免于难。入清后征拜吏部验封司郎中,后官至工部左侍郎,刑部、兵部右侍郎。《张公鼎延神道碑铭》记云:“世祖章皇帝御极之十年,兵部右侍郎张公鼎延……又六年公以病卒于永宁。”由此可知,张鼎延去世在顺治十六年,其生年在这里没有明确记载。除《张公鼎延神道碑铭》之外,张鼎延的事迹略见于《明史》卷二九三武大烈传。其著作有文集二十余卷,已失传;他还编撰有《吕明德先生年谱》,今存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另有诗文散见于《河南通志》、《洛宁县志》等书中。yishujia.

王铎和张鼎延是同年进士,又是同乡(永宁和孟津同属河南府),并一同在朝做官,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王铎长女王佐、次女王相,都在崇祯十一年病故。其次女王相许配于鼎延次子张璿,亡故时年仅16岁,尚未出嫁。王铎有《女相墓志铭》一文记云:“此予次女墓欤?呜呼!铭女佐方一月,忍又铭女耶?女死崇祯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年十六,将归张氏而夭。……幼字永宁兵科都给事中张公鼎延次子璿。”③由此推算,王相当出生于明天启三年,即王铎和张鼎延中进士的第二年,从“幼字”二字可知,王、张两家在子女幼小时就订了亲,足见王铎、张鼎延两人的交情非同寻常。

关于张鼎延之父张论,王铎所撰《通议大夫巡抚葆一张公墓志铭》记云:张论字建白,别号葆一,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选贡,二十八年庚子举人,三十八年庚戌进士,后官至四川巡抚、都察院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寿64岁④。张论生有三子,长子名鼎延,次子名历延,三子名世延。张论之死,在崇祯七年。张鼎延于崇祯十五年上奏朝廷的《陈情疏》中有较详记述:“崇祯六年十二月,流寇渡河,直至臣永宁,时县无印官,臣父捐赀缮城,严冬卧城头霜雪中。七阅月,复有御寇全城之绩,积劳所中,旋踵告终。”⑤由此可知,张论是在家乡抵抗李自成的起义军时因积劳成疾而病死的,去世时已是崇祯七年夏秋之际。张鼎延所撰《异井记》一文也记有此事,云“甲戌,先大夫殁”⑥,正是崇祯七年。从王铎所撰《通议大夫巡抚葆一张公墓志铭》说他“寿六十四岁”推算,可知张论当出生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王铎还撰作了《祭张年伯文》⑦,并为鼎延之母段氏写了《墓志铭》,其中说段氏去世时“年七十二”,又说她“殁仅二十日,寇铄永宁……某日启中丞公墓合葬于北里”⑧,由此可知段氏是在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再次攻占永宁的前二十天去世的。由此亦可推知段氏生于明穆宗隆庆三年,比鼎延之父张论年长两岁。yishujia.

尽管王、张两家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亲家”,但是在《琅华馆帖》中,王铎和张鼎延的往来诗文书信都以亲家互称,王铎对张璿则称“天政婿”,言词之间十分亲密。王铎对鼎延之父张论则尊称为“太翁”,如“一册一”首云“书奉启葆一张老年太翁”,末署“晚生王铎顿首奉书”,言词极其恭敬。“二册一”至“二册五”的《绝粮帖》、《求书帖》、《欢呼帖》、《买画帖》、《赐醳帖》、《占数帖》等帖中,王铎的落款对张鼎延或称“玉老张亲家年翁阁下”,或称“玉调老亲家阁下”,自己则称“弟铎拜奉”,言词皆谦恭有礼。其中《绝粮帖》自述一度生活困窘,张家曾给予资助并派仆人送来猪蹄、美酒相慰问,王铎对此非常感激,写道:“弟即窘困,尚未饥死,不谓当厄之日,炎凉世态,法此一时也。乃有分饔飧之资、补灶烟燃死灰如亲家高义者乎?噫!罕矣。弟方寸之内泣数行下,敬复。”这里透露出王铎晚年的生活情况,其家境显然不如张家富有。而张家对于王铎,虽未成实际的亲家却也能慷慨相助,亲情和友情皆极其深厚。《深知帖》中,王铎与鼎延相约到永宁张氏故里“农家秫酒村歌,听黄鹂,与亲家同寝卧,亦足乐也”;《谈古帖》中,王铎自谓“雨夜雪窗,我两人扪虱谈古,一快也”;这都说明王、张二人的交情是建立在文人志趣契合的基础上,绝非仅仅是儿女亲家的关系。《地湿帖》中王铎云:“江南地湿,弟体生癣,药寡效,近况无可述,惟将经文又阅一周,略有长进也。”这一函当是王铎明末在南京做官时所写,透露出王铎当时的处境与轶事。这些书帖的内容,对于探讨王铎的生平事迹,显然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yishujia.

关于张鼎延的生卒年,当代吕友仁先生主编的《中州文献总录》中记作1582—1659⑨,卒年是没错的,但其生年绝非万历十年(1582)。如前所述,其父张论的生年为明穆宗隆庆五年,万历十年他年仅12岁,其长子鼎延此年出生是不可能的。假定鼎延出生时其父年龄不小于18岁,那么鼎延的生年当不早于万历十六年。从《琅华馆帖》中王铎称鼎延为兄、而且其实际年龄也长于王铎的情况来看,那么张鼎延的出生当在万历二十二年王铎出生之前。由此推断,鼎延的生年应在1588至1592年之间,他于清顺治十六年去世时终年在68—72岁之间。

《琅华馆帖》中,“一册六”至“一册八”是张鼎延所撰《张中丞蜀事小传》,其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其父张论在四川做官时的事迹。“一册二”至“一册五”有王铎的《蜀抚张葆一年伯平奢安》诗和张缙彦的《葆一老伯水西战绩》诗以及张鼎延的《先君四咏》诗、张璿的《先祖川功》诗,这些诗篇都是了解张论事迹的重要旁证。张鼎延的《张中丞蜀事小传》已收入民国时期的《洛宁县志》卷六“艺文”中,文字略有差异,《琅华馆帖》中的这篇《张中丞蜀事小传》当是最原始的资料,具有文献价值,弥足珍贵。

关于明天启至崇祯年间奢崇明、安邦彦的叛乱及被平定,《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中都有记述,但是都没有提到张论的名字。据《明史》记载:明天启元年,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宣抚使奢崇明在蔺州(今四川古蔺)举兵反,其婿樊龙及其部属张彤领兵占领重庆;天启二年,朝廷任命朱燮元总督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军务,前往征讨;朱燮元用计擒获樊龙,张彤被乱兵杀死,官军收复重庆,此时,安邦彦在贵州举兵反;天启三年,四川官军收复遵义,进攻永宁,击败奢崇明之子奢寅;其后,奢崇明与安邦彦合兵,分犯遵义、永宁,川师败之于芝麻塘、龙场阵,擒获崇明妻安氏及奢崇辉等,平定蔺州;崇祯初,朝廷再起用朱燮元总督贵、湖、云、川、广诸军务,大会师,击败叛军于五峰山、桃江坝,奢崇明、安邦彦皆兵败被杀。《明史》在记述平叛经过之后总结说“扫荡蜀、黔数十年巨憝,前后皆燮元功云”⑩,把取胜的功绩都归于朱燮元一人。《明史纪事本末》“平奢安”一章,据《明史》及有关史料综合叙述奢、安的叛乱及被平定经过,篇末谷应泰的评语中提起平叛的有功之臣有秦良玉、杜文焕、卢元卿、王三善、秦衍祚、侯良柱、张云鹏、许成名等,并说“皆燮元之长算也”(11),同《明史》一样归功于朱燮元,仍然没有提到张论。yishujia.

其实,张论在任四川巡抚期间曾参与平定奢、安之叛,并起了重要作用。吴伟业《张公鼎延神道碑铭》中略记有鼎延之父张论事迹,云:“启祯之际,蔺州土司奢崇明反,连结水西。中丞初按蜀,继受任滇抚,克遂前功,先后收复四十七城,拓地两千里,五峰山、桃江坝之捷,馘其渠魁,邛筰荡定,论功为西南第一。”(12)詹钟玉《赠礼太子太保张中丞传》中记述了张论在平叛过程中参与的重大战役,并说:“擒斩奢崇明、安邦彦,时崇祯二年八月事也。公上疏报捷,归功于总督与将士用命而已,不言劳。天子览奏,诏发三万金犒师,而褒公甚笃。”(13)可见,张论在平定奢、安叛乱得胜之后不争功,不居傲,以至于后人撰修《明史》也就只记朱燮元等人功绩,而不提张论。yishujia.

《琅华馆帖》中的《张中丞蜀事小传》正是弥补了《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中记事的不足。此文云:天启初年奢崇明叛,“杀抚军道将,据重庆,围省会,三阅月不解,朝廷忧之,乃命先大夫以巡方御史监督各都抚征进。……先大夫檄调土汉马步约六十万,请内帑饷军,蓐食夷其灶,陈兵新都。贼胆慑乃逃。进突泸溆之间,用计破之,挫其蜂(锋)气,贼撤成都围,宵遁。先大夫……乃乘胜率鬷迈逐北,覆其穴,擒黔首樊龙、张彤、石永高、蓬头等三十余人,弃市。……奢氏窜水西得免”。崇祯改元之后,“奢酋潜结水西安邦彦,复图报怨……进攻永宁州……诏起先大夫都御史,督抚其地。时我兵脆弱,授甲不敢前,先大夫按剑起抱桴誓曰……于是简兵得六千,急趋五峰山……歼渠率(帅)奢、安二酋,函其首……捷上,天子大悦曰:‘壮哉!……此西南第一奇捷也。’出御府金三万犒师。乃遣兵巡山谷……酋党陈文魁、胡宗禄及崇明妻马氏与子皆获焉。献俘作乐,考县告庙,因抚戢其地,留戍控守,巴蜀一带迨于渝岷宴然矣”。张鼎延的这篇传记,尽管有美誉父亲之意,但毕竟较详细地提供了张论在平定奢崇明和安邦彦之乱中的实际功绩和历史作用,可作为正史的重要旁证资料。yishujia.

一、文学价值

《琅华馆帖》中所收王铎、张鼎延等人的不少诗文,都是明清之际的文学作品,而且不见于王铎的诗文集以及其他相关的清代诗集如《清诗别裁集》及《清诗纪事初编》等。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无疑都是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

此帖中的诗作,较多的是赞颂张论功绩的作品。王铎的《蜀抚张葆一年伯平奢安》五律10首,对张论任四川巡抚期间平定奢、安叛乱的战功及行政治理方面的业绩都予以称扬。其一云:“酋长违常贡,十年频苦兵。天王劳远虑,都阃振边声。泸水诸军锐,雪山候公明。肃心观大略,戎有在师贞。”其二云:“铁骑水西头,长驱丈二矛。营连山月黑,士入栈风遒。万马嘶征旆,孤魂泣戍楼。不佣除大戾,非是为封侯。”其九云:“锁钥川南日,防苗更枕戈。休兵修地险,销瘴洗天河。庙告馨香远,时艰水旱多。肤功须永戢,编笮昼铙歌。”这三首诗,可作为这一组诗的代表,其诗略述奢、安叛乱的起始与经过,对战乱带给国家与民众的灾难有所揭示,对张论在平叛过程中显示的谋略与勇气给予赞誉。诗中写西南山川地势之雄壮险固,战争气氛的严酷炽烈,叙事简明概括,遣词生动精警,琅琅可歌,声情并茂,颇有唐代边塞诗与征战诗的韵味。这一组五言律诗,同王铎的其他诗作一样,都表现出大气与才气,显示着较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性。yishujia.

张缙彦的五律5首,也是赞颂张论功绩的。末署“宗侄缙彦述”,其实此人并不是张论本家侄儿,而是曾在明末官至兵部尚书、迎降李自成后又降清的张缙彦。其字濂源,号坦公,河南新乡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他在入清后历官至兵部右侍郎,顺治末年被人弹劾,流放至宁古塔,死于戍所。其著作有《依水园文集》、《宁古塔山水记》等。张缙彦和王铎、张鼎延都有来往。王铎曾到新乡与张缙彦同游苏门山、百泉等处;顺治六年王铎作《枯兰复花图》画卷时,在场同观画者就有张缙彦、张鼎延及商丘人宋权、宋荦父子等;王铎的《拟山园帖》之末有张缙彦题跋。由此判断,《琅华馆帖》中的这五首诗即是出自其手,自称“宗侄”,不过是和张论、张鼎延表示亲近的意思。其诗题为《葆一老伯水西战绩》,第一首云:“昔日蚕丛路,蚩尤见毒云。何人坼虎窟,百日净狐群。邛笮兵声合,牂牁地势分。应知隔世后,□(桴)鼓卧江濆。”第三首云:“剑门称绝险,两度射天狼。汉帜摇晴树,蛮歌冷夜霜。五丁沙岸断,八阵石图凉。拂袖功成日,云深绿野堂。”诗意不过是对张论的谀颂之词,但是由于其诗作流传下来的极少,这几首诗赖此帖得以存世也是很可贵的。yishujia.

张鼎延所撰《先君四咏》诗七绝4首,题目分别是《按蜀功》、《抚蜀功》、《两永宁》、《二十年》,前二首云:“三案堪媲八阵图,千军雷震五溪苏。至今锦水寒霜外,曾见当年苍兕无?”“五峰山下落旄头,万里烟清夔府秋。若使当关尽安流?”无虎旅,焉能江水诗意是赞颂其父张论在四川做官的功绩,并表露出追慕与自豪的心情。所谓“两永宁”,是指其父曾在四川的永宁取得征讨奢、安大捷,又曾在家乡河南的永宁主持守城之役战胜李自成起义军,这两番功绩,皆可载入史册。张璿所撰《先祖川功》诗4首,题目与其父的《先君四咏》诗同,而诗体是五言律诗,诗前小序云:“宗伯王老师旧赋十律,家君咏有四绝,跽而读之,不禁葛藟条枚之感焉。亦成五言律四首,以识永慕。”可见,张璿诗是在拜读了王铎的五律10首和其父的七绝4首之后有感而作的,他称王铎为老师,可知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翁婿,又是师生,而此处称老师而不称岳丈,显然是他毕竟没有和未婚妻王相成亲的缘故。其《按蜀功》诗云:“三十年前事,七盘毒雾横。绣衣方淬斧,白羽已销兵。风雨识泸水,旌旗记锦城。澄清畴所赐,纶羽久知名。”《抚蜀功》诗云:“秉钺辕门日,军声鼓角阗。大猷曾靖乱,方略旧筹边。玉垒三灵协,铙歌万里传。谁能忘祖烈,金石不同镌。”诗的内容和主题,与王铎、张鼎延的诗大致相同。这些诗作,不仅反映出他们与张论的亲情关系,而且也是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平定奢、安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因而也就具有了史诗的意义。yishujia.

《琅华馆帖》中的诗作,还有些是张、王两家私交来往的作品。“二册五”有王铎题为《庚午夜坐玉调亲家德里山村斋》的五言律诗5首,庚午为崇祯三年,可知此年王铎曾来洛宁张家探访,受到张鼎延的盛情款待。此年王铎39岁,张鼎延40岁左右,两人相聚畅谈,情志投合,关系亲融。此年,鼎延次子张璿年方5岁,王铎次女王相8岁,两人就已经以亲家相称,可知两家订亲起码在此年之前。这组诗的第一首云:“相逢才隔岁,一笑冷嵯峨。宦历物情惑,谈深别事多。人心工议论,戎马伏关河。胸次盘涡拟,潀洄欲若何!”可知王铎和张鼎延在一年前曾有一次相逢,此时张鼎延正因为不得志而回乡闲居,王铎的来访是对他的极大安慰,因而感到分外亲切。王铎本人当时也经历了一些宦途中的风波,对于人情世态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与张鼎延的谈话也能够交心,诗中“宦历物情惑”、“人心工议论”等句甚为精警。又从第二首中“北里空山暮,西风秋水寒”句,可知王铎来张家在此年秋,诗中对于洛宁的山水风光也有生动的描写。yishujia.

“二册六”中有张鼎延《谪居德里喜觉斯亲家远访次韵》诗,即是崇祯三年秋王铎来访时的唱和之作。其一云:“升沉意若何,感慨向修阿。德里云峰暮,竹溪酒伴多。悠然窥鸟翼,从此理渔蓑。不负金川灶,空天老薜萝。”其四云:“吾爱子期至,爨余发远音。百年今夜醉,千里故人心。月白砧声急,山高木叶深。愿投陈氏辖,长此斫人参。”诗中反映了张鼎延在家闲居的落寞心情,他甚至有些看破红尘、隐居道山的出世之意,于是把王铎视为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在一同诗酒流连中倾吐肺腑之情。他的诗与王铎的诗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本页中还有张鼎延长子张琯《思金门德里二首》和次子张璿的同题诗2首,末署“顺治辛卯二月花朝书”,当是顺治八年所作,其内容虽然与崇祯三年王铎的来访没有直接关系,但写的也是故乡之事,可与前诗互相参照,使人对洛宁的山水景物有更多的了解。yishujia.

崇祯三年秋王铎来访时,张鼎延还陪同王铎一同游览了洛宁的名胜之地——金门山。金门山在洛宁县城南15公里,又名律管山,《洛宁县志》中有记述,并引证有关典籍说此山产竹,用来制律管,作为乐器声调的定音标准。郦道元《水经注》云:“洛水右会金门溪水,水南出金门山,北迳金门坞西,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黍艮谷水入焉,南出金门山。”(14)可知从金门山发源有金门溪水(今称金门涧)和黍艮谷水,都流入洛河,张鼎延的家乡德里即今洛宁县陈吴乡的德里村,就在金门涧的西岸。“二册八”是张鼎延《登金门山纪略》一文,其中说道:“余家世古金门川德里村,今名北里,即王赵峪,唐之暑凉谷也。”此文中说,张鼎延曾于天启六年秋因次子张璿出生而回家探望,同父亲张论、叔父张讚等“同游金山绝顶,登高赋诗,融融然乐也”。时过四年秋王铎来访,张鼎延陪王铎同游,再次登上金门山顶,此次的见闻与乐趣自然更具有新的意义。此帖中“二册七”是王铎所作《登金门山》五律6首及与张鼎延的和诗6首,记述了这次登山的情形。王铎诗题云《庚午秋,玉调、舜玄二亲家同阳虚登金门山绝顶,遇雨,即席限韵》,其一云:“峭壁残阳小,空濛世外游。石华缠一气,山力割双流。天日私吾党,渊泉富此丘。不期暮雨至,仿佛抚沧洲。”其三云:“危峰皆妙有,心息至天关。呼吸身千丈,苍茫水一湾。暮云囚老树,秋日瀹寒山。如意提携舞,仙风孰可攀。”这一组诗描写了金门山的秋日美景,山色、水声、树影、烟云等尽收眼底,自然风光与游人惬意愉悦的心情构成美妙的和谐;在游赏过程中,两家人的亲情友情之乐也洋溢于诗句的旋律与意境之中。王铎的诗作使人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有助于人们了解王铎其人和金门山的佳景胜迹。yishujia.

张鼎延和诗6首,题为《觉翁亲家咏金门山原韵奉和》,是对王铎诗的唱和之作。其一云:“修篁有老土,结伴金门游。为觅伶伦管,因探汗漫流。幽根穿石窦,细路抱荒丘。一啸秋云碧,苍茫太古洲。”其三云:“危梯高万丈,玄屑度三关。偶趁藤萝月,如游沧海湾。雨痕滋蜡屐,烛影媚空山。登陟洪濛外,翛翛未易攀。”张鼎延同王铎一样,也是饱读诗书并进士出身的文士,他对于诗文也具有深厚功底,仅从这两首诗来看,其诗意写景抒情追步王铎,其才力与学力也不逊于王铎。诗中“伶伦管”句,点出金门山之竹可制律管的传说,在记述游山玩景的闲情逸致时凸显了金门山的文化意味。因而这一组诗同王铎的组诗都应是歌咏金门山的名篇,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存世价值。yishujia.

《琅华馆帖》的“二册九”刻张论的《登金山绝顶》七律1首和张讚、张鼎延、张琯三人的步韵和诗各1首。张论诗云:“秋风吹我上青霄,金界横连景物饶。西望陇秦识地轴,东怀辽沈指天骄。林深涧古嚎猿切,日暮云平班马萧。觞咏何须安石妓,和鸣自有凤凰箫。”诗中写金门山西接秦陇、东望辽沈,登山览胜,遐思悠远。诗的气势宏大,用笔遒劲,应是即景抒情的佳作。此诗的写作时间并不在崇祯三年王铎来访时,而是可能更早;和诗三首的写作时间也不在崇祯三年王铎来访时,可能更晚。四诗之末落款为“顺治八年暮春金门张鼎延识并书”,可知和诗三首当是后来陆续写成的,在顺治八年由张鼎延一并书写出来,成为《琅华馆帖》的组成部分。因为内容相似,而同时可以成为歌咏金门山的系列作品并具有传世意义。yishujia.

此帖中“一册十”是王铎书写的自作诗3首(尾四行在另块碑上),题目分别为《礼九峰山》、《河上寓目》、《至宜沟》,皆为七言律诗,末署“辛卯二月廿七日夜玉调老年翁亲家博正,弟王铎具草”。这几首诗当皆是王铎旧作,此时应张鼎延的请求重新书写出来,刻入帖中,可以作为了解王铎诗歌创作的补充资料。

二、书法价值

《琅华馆帖》既然以字帖的名义刻碑收藏,它必然也具有书法方面的价值。王铎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已负盛名,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推重,以至于他被称为“神笔王铎”。《琅华馆帖》中的王铎作品大多书写于顺治八年辛卯,即王铎去世的前一年,这时他的书法作品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成就和风格,也最能集中地表现他在书法方面的思想认识。此外,《琅华馆帖》中还有张鼎延的书法作品,由此可看出他明显地受到王铎书法的影响。张鼎延将《琅华馆帖》刻碑珍藏的做法,反映出他的确是王铎书法的崇拜者,并且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收藏者。当代出版的《王铎书法选》和《王铎书法全集》虽然都选收了《琅华馆帖》中的部分王铎作品,但皆非此帖全貌。因此,《琅华馆帖》从整体上来说,是研究王铎的一份宝贵资料,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yishujia.

《琅华馆帖》所收录的诗文信札中,有些议论表现了王铎自己学习书法的一些见解,这是今天研究王铎书法思想的可靠依据。“一册九”王铎的草书作品之末有数行小字云:“辛卯二月十八日,玉调亲家携卷求书。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二字损坏,疑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之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他日当为亲家再书,以验所造如何。王铎六旬书。”这段话是王铎顺治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应张鼎延的请求书写了若干幅作品之后所写,此时他已年届六旬,对于平生学习书法的经历感慨颇多。品味此段语意,大抵有三层意思。一是说他研习书法数十年,都是以古人的名帖为根本,自己不敢随意独辟蹊径。二是说他在临摹古人名帖的时候,总是怀有一种惴惴不安之心,常觉得自己像攀登霍山、华山那样的名山似的,仰望古人的成就而自愧难以企及。三是说自己虽然已经年届花甲,学书的决心与实践却仍未停止,还要勤学苦练,争取能再有新的进步。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王铎对于前人书法的基本思想是主张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慎重地进行再创造,学习前人的同时保持一种谦虚勤学、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的可贵态度,非常符合王铎本人在实践中一贯恪守的原则,也是他的书法能够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yishujia.

在二册一的“求书帖”中王铎又说:“弟于笔墨,敝帚也,无益国家,暇中偶一戏为之,全力惟求经史,批观诗文,操觚求知己不易易耳。”这里表现出王铎的一种重要思想,即他在一生中是以经史为第一位的,全力以赴,而书法不过是“偶一戏为之”的末技而已。实际上,王铎和中国历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一样,他们首先是一位受过儒家思想系统教育的文士,是一位以儒家所倡导的修齐治平为己任的实践者。为了这样的人生根本目标,他们自然都把攻读经史放在首位,同时按照儒家“六艺”的要求,也把书法作为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深造。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士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其书法作品往往并不仅仅反映书法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而是如常言所云的“书如其人”之理,其书法成就也是其思想、才气、道德、人格等诸方面状况的反映。王铎的这一认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文化的基本特征。yishujia.

此帖中王铎的书法各体兼备,较多的是行书,如“一册一”的“书奉启”,“一册一”至“一册三”的“蜀抚张葆一年伯平奢安”五律10首,“一册十”至“二册二”的《礼九峰山》及《绝粮帖》、《求书帖》等帖,“二册三”至“二册五”各帖以及“二册十”《琅华馆帖跋》等。有一部分是草书,如“一册八”至“一册九”的“琅华馆草书”、“二册二”的《欢呼帖》,《桃花帖》则可称为行草。还有一部分是楷书,如“二册六”至“二册七”的《谪居德里喜亲家远访次韵》等各诗都是小楷,又如《登金门山》五律6首题下明确地注云“琅华馆帖小楷”,“一册四”和“一册五”的各诗也都是正楷。王铎的书法不掩饰对于前人的模仿,如他的草书就直接题署为“王铎仿古”。前人评论王铎书法,大都认为他的楷书取法于东汉末的钟繇,同时对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黄、米、蔡”等,皆有所师从,行书与草书则效法于唐代的张旭等,各体书法对元代的赵孟頫以及明代前期和中期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也有所借鉴。总之,王铎是广取百家之长,在师乎其技的同时得乎其神,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因此,王铎的书法在明末清初时达到一座新的高峰,进入一种继往开来的神奇境界。yishujia.

从《琅华馆帖》中的作品来看,王铎的书法在师承前代的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王铎学书过程中一直不间断地临摹前代名家名帖,书法艺术精益求精,至老不辍。他笔下的字体、笔画皆显出历练圆熟的真功夫。这种真功夫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骨力。王铎书法的笔画遒劲异常,显示着硬度和力感,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铁划银钩”等词语来形容不为过誉。二是气势。王铎书法的笔画具有一种昂扬的态势,舒展开张,笔力的外露呈现出飞动鲜活的造型。三是神采。王铎书写的每一个字,其笔画的配合和谐得当,流畅自然,显示出书法艺术独特的韵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王铎对于一个字常有不同的写法,不管他怎样写,字的形态都优美可观,不露瑕疵。他对于整体的章法布局并不甚讲究,字与字之间的配合颇为随意。然而就是这样的随意而书,其作品便在整体上因每一个字的精妙而达到最佳视觉效果。以上这三点真功夫,在《琅华馆帖》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展现。yishujia.

《琅华馆帖》中,“二册九”的《登金山绝顶》诗之末落款云“顺治八年暮春金门张鼎延识并书”,并有“张鼎延印”图章,可知本页和“二册八”的《登金门山纪略》文都是张鼎延所写,其书法的功力也不弱。由于古代的读书人自幼开始学习写字时起就一直使用毛笔,在求学过程中都曾在书法上下过工夫,进士出身的张鼎延也是如此。他的书法造诣尽管比不上王铎,但是可以看出他也具有较深的书法基本功,而且在用笔之势及字体笔画的处理方面都有意效法王铎。从这一事实及他诚挚地敦请王铎作书并将王铎墨迹刻碑留存的行为,可以看出王铎的书法在同时代文士心中的地位及影响。

《琅华馆帖》的刻石也反映了明清之际高超的镌刻水平。“二册十”王铎《礼九峰山》一文之末题有“长安飞卿张翱镌”,“二册四”《谈古帖》之末题有“关中张翱刻”,“二册十”《琅华馆帖跋》之末也有落款云“张翱刻石”。这标明《琅华馆帖》的刻碑者是张翱。此外,在孟津王铎故居后院保存下来的《拟山园帖》也是张翱所刻。此人当是与王铎同时代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刻石巧匠,其字号及生平不详,据其题署可知他是陕西长安人,或号飞卿。从《琅华馆帖》来看,碑刻的字体功力遒劲而细腻,清晰而自然,逼真地保持了原书的风貌。这样高超的刻工技艺和王铎的书法艺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套非常珍贵的书法碑刻佳品。《琅华馆帖》能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张翱之功亦不可没。yishujia.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注释

①如任博文《王铎〈琅华馆帖〉简介》,《中原文物》1981年第1期。

②吴伟业:《张公鼎延神道碑铭》,《碑传集》卷十,又见《吴梅村全集》卷四

③王铎:《女相墓志铭》,《拟山园选集》卷六七,《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

④王铎:《通议大夫巡抚葆一张公墓志铭》,《拟山园选集》卷六九,《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

⑤张鼎延:《陈情疏》,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六“艺文”。

⑥张鼎延:《异井记》,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六“艺文”。

⑦王铎:《祭张年伯文》,《拟山园选集》卷七四,《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

⑧王铎:《淑人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拟山园选集》卷六九,《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

⑨吕友仁等:《中州文献总录》(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62页。

⑩《明史》卷三一二“四川土司二·永宁宣抚司”,中华书局,1974年,第8055—8056页。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九“平奢安”,《丛书集成初编》本。

詹钟玉:《赠礼太子太保张中丞传》,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六“艺文”。

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洛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90—49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