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大师---石川馨、田口原、休哈特

 tigerdargon 2011-04-02
石川馨(Koaru Ishikawa)
1972年著有《质量控制制南》一书而有名
质量圈:
石川馨提出,在公司内部一个单独部门中由非监督人员和领导人组成的团组,他们自发研究如何改进他们工作的有效性。
石川馨图:
因果图又叫“石川馨图”,也称为鱼刺图、特性要因图等。它是利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寻找影响质量、时间、成本等问题的潜在因素,然后用图形形式来表示的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揭示的的是质量特性波动与潜在原因的关系。
因果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         是对所观察的效应或考察的现象有影响的原因的直观的表示;
2.         这些可能的原因的内在关系被清晰地显示出来;
3.         内在关系一般是定性的和假定的。
 
 
田口原一(Genichi Taguchi)
 
田口原一三次荣获戴明奖,现任the American SupplierInstitute(美国供应商协会)执行总裁。因为他开发了设计实验过程优化的田口原一方法而出名。
田口损失函数
 
田口原一把质量损失定义为"产品性能差异度及所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和运作成本。"换句话说,质量损失是产品差异及产品使用中所带来的有害副作用造成的。
这一原则表明,每次偏差都会导致经济损失按几何级数上升。利用田口损失函数将质量特性与成本联系起来,是质量工程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使节省成本的设计能力迅速提高,迪安写道。
Peter Capczio(彼得)和Debra Morehouse(黛布拉)在Taking the Mystery Out of TQM(揭开全面质量管理的神秘面纱)一书中写道:"每个部件都稍有偏差,数个存在偏差的部件加在一起就会造成很大影响。但传统观点认为,只要部件的误差不超出工程容差和产品规 格所规定的范围,就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关于这点,田口原一的观念与传统观点正好相反。因此,按规格设计从整体上来说会对产品质量和利润产生消极的影响。"
田口损失函数在实际运用中可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福特公司(Ford Motor Co.)在其传动系统装配线上应用后,减少了产品误差,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ITT公司18个月内则藉此节省了约6,000万元。
线上和线下质控
田口原一的线上(on-line)和线下(off-line)质量法采用一种独特方式减少产品差异。其线上方法指在生产环境中保持目标价值和有关该目标变量的技巧,其中包括统计控制图表等方法。线下质控法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和流程开发。这是田口法的独到之处。认真抓好这个方面最能提高产品质量,因为最终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
线下质量控制涉及设计或质量工程因素,包括以下3个要素:
系统设计即为产品挑选整个系统或配置。该流程一开始需要脑力激荡,以期找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系统。
然后,必须利用完备的工程知识对这些系统逐一评估。最终确定系统时,应选择以最佳技术和最低成本来满足顾客需求的设计。
参数设计指找出生产流程中影响产品变异的主要变量,并建立一套参数标准从而确保产品性能尽量不出变异。
容差设计确定哪些因素对最终产品的差异影响最大,并为这些因素建立最终产品规格所要求的适当容差。运用田口法,可从经济角度决定容差。
田口质量观
田口原一的质量观涉及整个生产职能,共有以下5个要点:
·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削减成本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衡量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产品对社会造成的一切损失。
·改变产前实验的程序。从一次改变一个因素到同时变化多个因素,提高产品和流程的质量。
·改变质量定义。由"达到产品规格"改为"达到目标要求和尽量减少产品变异"。
·通过检查各种因素,或参数素,对产品性能特色的非线性影响,可以减少产品性能(或服务质量)的变化。任何对目标要求的偏离都会导致质量的下降。
 
 
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

光辉历程:
•    1891.3.18.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
•    1917获得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    1918-1924 西方电气公司( Western Electric)工程师
•    1925-1956 贝尔试验室研究员,期间曾先后在伦敦大学、斯帝文理工学院、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和印度讲学
历史地位: 统计质量控制 (SQC) 之父
闪光智慧: 控制图
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 , 1931年出版后被成为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本书对质量管理做出重大贡献。休哈特宣称“变异”存在于生产过程的每个方面,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抽样和概率分析来了解变异,他的很多著作在贝尔实验室内部发行。其中之一是1924年5月16日的有历史意义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向上级提出了使用“控制图”( Control Chart ) 的建议。
1939 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Quality Control) 一书,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大量文章。他关于抽样和控制图的著作吸引了质量问题领域工作人士的兴趣并对这些人产生影响。其中包括最杰出的W•E•戴明和约瑟夫•M•朱兰。
休哈特的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循环的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广泛应用,进行质量改进项目的管理。此循环包括计划你想要做得事、执行计划、研究结果、进行纠正,然后再开始新的循环。
至理名言: 纯科学和应用科学都越来越将对精确性和精密性的要求推向极致。但是,应用科学,尤其是应用于可交换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科学,在涉及特定的精确性和精密性的问题上,其确切性比纯科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工业化时代进入20世纪之际,一位名叫沃尔特#休哈特的年轻工程师加入到了制造行业,并开始尝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工序的质量控制.作为美国质量学会荣誉会员的第一人,他成功地将"统计、工序流程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奠定了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的基石,因而被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休哈特博士首创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之一控制图(Control Chart),SPC (Statistical Proceess Control )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用于侦测过程中的变异的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