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婚理财五项原则

 kairry 2011-04-05
准备结婚的情侣们不要忘记在婚前提早设计自己的新婚理财计划,让家庭财产也结婚生财,新人们心往一处使,钱往一处花,让家庭财富得到快速积累,成了新人们新婚理财的必修课,首都建设报为新人们准备了新婚理财的五项原则。

有专家建议,新婚理财应坚持五项原则,一是理财方式慢慢磨合,二是不要冲动消费,三是双方财务要透明,四是及早计划未来,五是建立家庭账本。

专家表示,新人们应确立婚后理财的原则性问题,结婚是一件大事,不光是感情上的,更是生活上的。结婚后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如钱归谁管?重开源还是重节流?生不生小孩?如果有房贷、车贷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人生重大决策。建议由女性负责落实家庭的各项财务计划,因为女孩子一般都比较心细,相信相对于男孩子更能胜任这一工作。古话说:男主外,女主内,不是全无道理的。

确立理财方式和充分利用资金是一项重要课题。婚后面临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短时间内是否要孩子,要与不要在婚后理财方式的确立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短期就要孩子,在理财规划上就要稳健一点。就像我们单位的小王和小周,她们目前这两年还不想要孩子,这样的话,她们在财务上的自由度就比较高了。

制订财务计划是专家比较提倡的一种做法。建议在新婚之初就做好财务规划,并建立家庭账簿。一般房屋贷款的每月还贷金额,银行要求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50%,但建议控制在30%以内,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活品质。没有小孩的家庭,如果能把食物的花费控制在10%之内,置装费用控制在10%之内,交通费用控制在5%,娱乐支出控制在10%,杂项支出控制在10%内。这样一来,家庭总支出为总收入的75%,每月可以留下25%进行投资。

开销:确保1+1的结果小于2

婚姻不只是爱情的印证,从经济上说也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个体的联合,可以预期的是,婚后的花费应远远低于两个单身人士的花费之和。也就是说,1+1的结果将小于2。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居住成本这一部分。假如新婚夫妇在结婚前都是在外租房,就以最基本的1300元房租开销来计算,两个人每个月用来支付房租的费用就达到了2600元。而婚后为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可以租赁一套1500-2000元的住房。有了婚姻伴侣这样一个牢靠的“合伙人”,新婚夫妇在提高自己居住质量的同时,可以省下相当大一部分的住房支出。

不单单是住房成本,其余的一些日常生活费用,如餐饮、水、电、煤这样的基础费用之和都会比以往单身生活中的费用要低。而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从风花雪月走进日常生活,用于联络和约会的通信成本和交通费用也会大幅地缩减。

按照目前平均的生活水平,粗粗地计算一下来看,两人结婚后所需要承
担的日常生活费用将比单身生活时减少1000—2000元。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夫妇们来说,花费的减少就意味着财富积累的提升,以婚姻为纽带,就相当于每个月增加了1000—2000元的财富积累。

生财:调整投资组合方式

现在晚婚的人越来越多了,和父辈们“从零开始”的婚姻生活相比,不少人在结婚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分配在各种投资的组合里面。对于这样的一对新人来说,不仅人结婚了,财产也要“结婚”。

财产“结婚”的形式就在于统一调动现有的资产,并重新进行分配和投资。
 
在婚前双方可能都有一些资产和零散的投资,现在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整理各自的账户,适当地进行归并。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便于了解家庭的整体资产状况,免得东一张存折,西一张银行卡,既浪费资源,又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此外,现在有的银行还推出了针对VIP客户的专属服务,门槛设置得也不高,如果两人的资产归并在一个账户里,达到VIP门槛的话,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银行优惠服务。在结婚前,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收入、职业特点和投资风格来确定自己的投资组合方式。现在结婚了,这些影响投资组合的变量都会产生变化,因此小家庭的投资也应该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说,婚前你已积累10万元资产,其中2万元的资金投资在储蓄、货币市场基金这种流动性较强、但是收益率偏低的产品里,以应对临时出现的紧急状况,抵御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而婚姻的另一方出于同样的考虑,在5万元的资产中也购置了2万元的低风险产品。现在两个人的资产加起来达到15万元,其中4万元属于低风险投资产品,对于一个收入稳健的新婚家庭来说,这样的资产配置就太显保守。一个明智的做法是保留2万元的流动性资产,把其余的2万元投资到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中去,这样既足够保障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又可以提高小家庭的资产增值速度。

结婚不仅收获了爱情,还通过资源共享达到了生活费用的降低,这当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不过新人们很快就发现,步入婚姻殿堂,进入了现实生活,与钱打交道的机会多了,甜蜜的小两口由此产生的摩擦也不在少数。

对于家庭理财谁做主的问题,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根据双方的收入水平,确定在家庭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比如由收入多的丈夫(妻子)来负责供房、供车这样的大宗费用,而收入少的妻子(丈夫)承担家里的伙食、水电煤气通信费用等等,同时规定双方每个月都要上缴出一部分的资金到共同的储蓄账户里面来,以保证家庭财富的积累。而剩余的部分,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支配。这样,对于刚刚结束单身生活的人来说,既体会到家庭带来的责任和义务,又保留了一部分单身生活的自由。当然,为了保证这种“自由”不离谱,新人们也可以对自由支配的资金限额予以控制,比如规定当一方的单笔消费超过1000元的时候,必须提前告知另外一方,得到对方的同意。在财务上互相尊重对方的想法,可以让甜蜜的新婚生活更加幸福。

必修课:提前安排育儿资金

完美的婚礼,温馨的蜜月旅行,这是新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但是,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婚后一两年内就生宝宝成了不少新婚夫妇不得已的选择。所以,筹划育儿基金也应该作为他们的必修课了。即使那些23-25岁就结婚的新人们,也有第二年就要孩子的。我们单位的小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家开玩笑时都说他够神速的,结婚、生子,啥事儿也不耽误。但笑话过后,小谢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将来抚养孩子的各项开支了。

这几年,育儿费用也一直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从准妈妈怀孕开始,包括检查费、生育费、宝宝出生前的准备等等各项费用在内,花费就要达到1万-2万元。在宝宝出生之后,保姆费用、婴儿的日常开销等等也都要占到家庭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能不提的是,准妈妈在生育过程中收入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尽管有生育保险金的补偿,但是与现实相比,准妈妈们在返回工作岗位前后收入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合这些因素,在近两年内有生育计划的新婚夫妇们,不仅要考虑生育费用,还要提前预留出由于生育带来收入下降造成的影响。因此,在享受新婚甜蜜的时候,育儿资金这样的头等大事就要列入现期内的财务目标。有的新婚夫妇可能为了结婚买婚房、装修,已经把原来的资产花费得差不多了。对于他们来说,积累育儿资金的主要途径来自于日常的积累:从每个月的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按照定期储蓄或是基金定投的方法,积少成多,以尽快地筹集到这笔资金。对那些已经有一定资金基础的新婚夫妇来说,可以按照未来宝宝生育成长过程中的花费,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投资于一些偏稳健的理财产品,例如债券、基金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