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老鸭草
来源 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2厘米,全草酸味,故名“酸浆草”。茎细而柔软,下部平卧地面呈匍匐状,分枝多,呈丛状,上部稍直立,绿色,微带紫色,在节上生不定根,全体被毛。掌状复叶互生,叶柄纤细而曲折,被毛,小叶三枚,无柄,倒心脏形,长0.5-1.3厘米,宽0.6-1.5厘米,先端凹入,基部楔形,全缘,背面沿叶脉及小叶片边缘有短毛。春季开黄色小花,腋生伞形花序,具花2-6朵,花序梗纤细,带紫色,有毛,萼片与花瓣均为5片,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子房上位,5室,蒴果近圆柱形,有5纵棱,具毛,熟时自行开裂,弹出种子。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边、田原、住宅及沟边较湿润处。广布于全国各省区。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以秋季有花、果时最好。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酸、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行气。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神经衰弱、失眠:酢浆草10斤,松针2斤,大枣1斤,前二味加水8升煎一小时,滤去渣。另将大枣捣碎加水2升煎一小时,滤去渣。混合二液,加适量糖,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2.肺炎、扁桃体炎:酢浆草研粉压片,每片0.3克,每服5片,每日3-4次。 3.急性肝炎:酢浆草、夏枯草、车前草、茵陈各15克,加水1升,煎成750毫升,再加白糖60克,3次分服,小儿酌减。 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酢浆草、半边莲、水蜈蚣各30克,海金砂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5.乳痈:酢浆草30克,田边菊30克,水煎服,药渣捣烂敷患处。 6.丹毒:酢浆草60克,野薄荷30克,青蒿30克,捣汁,加麻油少许调搽患处。 7.扭伤瘀肿:酢浆草120-240克,马鞭草120克,共捣烂,加酒炒热揉伤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