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钱穆墓

 苏迷 2011-04-06
西山秉场村俞家渡有一山,称石皮山。海拔高约百米,都是紫石连根。那儿面向东南,山上山下,果林一片。站于斯顶,太湖水色尽收眼底。就在这石上,有一块约7分左右的墓地,居中矗立着一座花岗石坟墓。墓呈椅状,柏树环周。墓地有一碑,高150公分,宽70公分。碑正中镌刻一行字:“无锡七房桥钱穆先生墓。”碑石侧镌刻:“钱穆先生字宾四”。下分列两排小字:“生于民前十七年农历六月初九戍时/殁于民国七十九年农历七月十一已时。”
钱穆何许人物?一个无锡出生的人怎么安葬在西山俞家渡?说起这,还有一段故事。
钱穆是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十八岁就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代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历史教授,四十年代末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今香港中文大学三大书院之一),五十年代赴台讲学,六十年代赴台定居,八十年代代受聘为“总统府资政”,九十年代获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钱老治学严谨,道德高尚,他认为做学问和做人是一体的。论及教育,他常对学生说:“为学与做人,乃是一事之两面。若做人条件不够,则所做之学问,仍不能到达一种最高境界。但另一面,训练他做学问,也即是训练他做人。如虚心,肯负责任,有恒,能淡于功利,能服善,能忘我,能有孤往精神,能有极深之自信等,此等皆属人之德性。具备此种德性,方能做一理想的人,方能做出理想的学问。真做学问,则必知同时须训练此种德性,若忽略了些一面,便不能真达到那一面。”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受到了众人的尊敬。
钱老自六十年代起一直居于台湾。但他身在台湾,心在大陆,他渴望祖国能早日统一,也可早日回归故乡。他曾立下遗言:如果人不能回去,也要葬回去。1990年8月30日,一代国学大师在台北与世长辞。大师去世后,他的夫人依照钱老的遗愿将他的灵骨安放在台北永明寺,等待着归葬大陆。
11月下旬,钱老夫人亲来大陆专为钱老“找地安家”。在吴县人大工作的女儿钱辉去看过胥口的渔洋山,向母亲介绍那儿,但钱夫人说:虽然依山傍水,但那里不一定是个适宜读书的地方,那里将日趋繁华而渐失清净。27日,母女俩去无锡的马山区,无锡的领导热心地为她们引导到一个被称为“龙头渚”的地方,那里四周环境极清雅,眺望湖面,碧波万顷,天水一色,确实是个好地方。但钱夫人对女儿说:这里固然好,却富帝王气度,你父亲则只是一个读书人。28日,她们在无锡县的领导陪同下又去看鸿山。鸿山距钱老老家七房桥不远,可以说到鸿山也就到了故居地。鸿山不高,但林木茂密,油亮的绿色极富灵气。山有泰伯等墓,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个理想的安葬地。但钱夫人又说:鸿山再好,却有古迹,你父亲一个读书人怎么可以去占一席之地呢?她们也去东山看过地,但都觉并不适宜。最后,钱夫人决定交丈夫的英灵安顿在西山。西山是钱辉工作过的地方,她对西山有着独特感觉和情结。其实,在她们看马山区、鸿山等地前,已到过西山。钱辉在回忆录《叶落归根-----为父亲选择墓地小记》中写道:“我们是11月24日去西山的,当天玩了林屋洞和石公山,十分尽兴。母亲有感于西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淳朴的民风,很觉得安慰。当晚西山镇三位主要领导来住处小谈约一小时,他们的诚恳与友善,也给母亲深刻地印象。。。。。。(石皮山)石坡面向东南,站在坡上只见满坡的绿一直流向太湖边,农舍掩映在极茂密的橘树和银杏树丛中,湖里有小岛两三座,近山青翠,远山如烟,羊忽驶过的船划破宁静的湖面,使如画的风景格外生动起来。母亲后来说:在这里所见的景像,与在沙田和风台五号所见相似,而正是在风台五号居住的八年中,父亲和母亲曾在楼廊观海赏月时无数次谈起过太湖,谈起将来有一天能在太湖边建一小屋安度晚年。。。。。”因此,到过石皮山,钱夫人的感觉“就是它”
钱老来自百姓,对百姓的利益十分看重。钱夫人了解丈夫,她千般叮嘱女儿,要在不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墓地。女儿钱辉也对当地政府讲了母亲的意思。因此,在整个择墓过程中,没有折损百姓的一枝一木。
1992年1月9日,是钱老的归葬日。葬仪按传的安家祭礼仪进行,出度葬礼的有我国著名学者钱伟长夫妇。钱穆是钱伟长的三叔,伟长读书时深受三叔的照顾,因此,尽管他工作繁忙,身体又欠佳,还是从北京赶来参加叔叔的葬礼。参加葬礼的的还有县海外联谊会、对台办公室、教育局、文化局、文联、西山镇等领导。笔者当时也代表石公中心小学去参加了钱老的葬礼。在一片肃穆中,我们都恭恭敬敬地向钱老鞠躬致衰,绕墓一圈。
钱老一生从事教学与写作,他是离不开书的。墓地也随葬着钱老部分精品之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语新解》、《国史大纲》、《新亚遗铎》等。
一代大师就安息在俞家渡,他的名字将和青山绿水永远共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