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付慢性病 中医膏方调

 sdlang 2011-04-07
对付慢性病 中医膏方调

                                   

  专家观点

  调理慢性病,膏方最适宜;脾胃不好,喝点补中益气汤;治疗哮喘,中医多管齐下有奇效;强身健体,不妨做做“养生操”。

  专家简介

  张镜人 1923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为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顾问。曾荣获 “上海市名中医”、“国医大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行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

  对于急症、重病,中医善用方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调养,则比较适合使用膏方——

  对付慢性病 膏方最适宜

  专家解读:中医将中药传统剂型分为汤、丸、膏、散、丹等五大类,其中的膏可分为内服和外敷两种。内服膏剂即是膏方,它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再把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熬、去渣,将药汁经微火浓缩,加入辅料(如饴糖、蜂蜜等)收膏而成,具有补养身体、调理疾病、祛病延年的功效。

  一般来说,膏方主要用于哮喘、反复发作性咳嗽、鼻炎、消化系统疾病、肾病、风湿病等慢性病的调治,因为这些病大部分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调整其体质状态有利于疾病的痊愈。调配这类膏方时,最好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下面介绍几款养生保健膏方,供选用。

  补精膏:牛骨髓、炒胡桃肉、杏仁泥各200克,山药250克,蜂蜜500克。将炒胡桃肉、杏仁泥、山药同捣成膏状,加入蜂蜜,与牛骨髓搅拌均匀,放入沙锅内,加入开水煎煮至黏稠时即可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晨空腹温水冲服1匙(约10毫升),宜常服。具有补精润肺、健胃壮阳之功,尤适宜体倦乏力的中老年人。

  桑椹百合膏:桑椹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将桑椹、百合加水适量,武火煎煮2次,每次约30分钟,合并2次所煎药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黏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待凉时装瓶备用。每次1~2汤匙(约10毫升),沸水冲化饮用,宜常服。具有滋阴、清心、安神的功效,尤适宜因用脑过度而导致的神经衰弱、健忘、眼目涩胀等症。

  温馨提示:膏方可存放在瓷罐内,忌用金属制品存放,如铝、铁等;保存膏方时需要注意防潮和防霉变,需要将膏方放进冰箱内,低温保存,如果没有冰箱,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取膏方时要使用专用的调羹;每次开盖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

  凡因脾胃气虚而导致的各类疾患,均可使用补中益气汤,一般做汤剂加减——

  脾胃不好 喝点补中益气汤

  专家解读: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另一种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功能正常,人体元气就能得到滋养而充实,身体才会健康。因此,古人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即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阳气就会不足,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宋金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是“补土派”(五行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他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对于补中益气汤,张老颇有研究,他指出:方中黄芪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甘草可甘温益气、补益脾胃;陈皮可调理气机;当归可补血和营;升麻、柴胡协同人参、黄芪升举清阳。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升提中气的作用。

  在临床上,张老为了提高疗效,将以上药物的用量相应增加,具体方法是: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各9克,升麻、柴胡、陈皮各5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2片,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温馨提示: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后人创制了清暑益气汤、补阴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多种方剂,但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

  哮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发作期应积极治疗,缓解期应对症服用中药,同时配合针刺、艾灸等方法,慎起居、节饮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等——

  治疗哮喘 中医多管齐下有奇效

  专家解读: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一般来说,秋冬季节最易发病,其次是春季,夏季多能缓解,部分患者则常年反复发作。发病时,患者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伴有哮鸣、咳嗽、痰多呈黏液或稀涎样、咯吐不利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不等。中医认为,哮喘发作时可辨证选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实证宜针刺,常用穴位有大椎穴、膻中穴、合谷穴等;虚证宜灸,常用穴位有膻中穴、天突穴等,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或白芥子涂法(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共研为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涂于肺俞穴、膏肓穴等穴位,每日1换,最好在夏日三伏天进行)效果较佳。注: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合谷穴——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即肩胛骨内缘。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禁养猫、狗及鸟类等宠物;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肥肉、韭菜和地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瘦肉、动物肝脏、豆腐等;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必须戒烟;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和剧烈运动;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深呼吸锻炼;外出时备上快速有效的止喘药物。

  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动而适度”,就能使经脉气血流通顺畅,对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张老最爱的“养生操”

  张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创了一套“养生操”加以锻炼,虽然此操只有简单的八节动作,但能从上到下运动全身各个关节,效果非常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节,按摩洗脸:即所谓的“干浴面”,用手指及手掌摩洗脸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穴、眉弓及脸颊。

  第二节,叩齿吞津:有规律地上下叩击牙齿,将蓄积的唾液咽下,叩齿能坚固牙齿;吞津能滋养内脏。

  第三节,运动眼球:上下左右多方位都要做到。

  第四节,握拳振臂:双手握拳,左右臂轮换向上向后伸展扩胸,挥拳抡出时要有力度。

  第五节,双臂弧圈圆抡:起势为双手撮指虚握,在脐前相对,然后将双臂悬肘沿着胸线缓缓上提,直达眉心,然后左右分开,展臂再回到起点,重点在于运臂提肩上移都要屏气运动。

  第六节,叉手扭腰:双手叉腰、双脚并拢,腰部(连同膝关节)扭动,幅度要大。

  第七节,弯腰俯仰:双脚并拢,前俯时弯腰,双臂下垂,指尖触地;后仰时双臂上举,上身尽量朝后仰,腰部尽量往前挺。

  第八节,左右弹踢腿:要点是踢腿时要有力度。

  温馨提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别做以下三种运动:下蹲运动;爬山;饱餐后2小时内散步。

  小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