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调查:揭秘“一对一”高价培训

 家校新干线 2011-04-10

深度调查:揭秘“一对一”高价培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 16:20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从悄然兴起到风靡各地,“一对一”培训市场迅速升温。然而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仍是个谜。“谜面”是家长把孩子领进课外辅导机构,交上少则千元多则上万的学费,可对“谜底”却鲜有了解:学费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此高价的家教到底值不值?带着家长的这些疑惑,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并将在本期和下期做系列报道。

  近日,记者登录了京城多家专业辅导机构网站,发现各机构都在主推“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并且学费高得令人咋舌。以中小学课外辅导为例,“每小时课时费200-300元”,似乎已成为“一对一”的最基本价位,而一线名师的每小时授课费用则在1000元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某些培训机构,如果家长点名要某位老师授课,费用还需另加20%。

  ■ 质疑一:高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这是由行业经营模式决定的。”精华学校相关负责人刘潇琦表示:“现在的‘一对一’教育已经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家教小作坊’了,需要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场地,雇佣大量教学教研人员。”

  “老师的课时费和企业运营成本也决定了学费标准。”巨人学校家教中心副校长费允杰分析,高质量教学水平背后是专业的师资团队,培训机构为吸引、巩固和储备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支付高出市场平均价格的课时费。其次,价格也和企业运营成本、“一对一”服务能力有关。不排除某些机构没有真正实现“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节省了大量成本而获得暴利;但如果机构在教学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话,其后期综合成本很高。

  学而思智康家教总经理杨玉兰则认为,“一对一”价格不菲却仍风靡培训市场的原因在于“一对一”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家长的差异化需求。这部分家长在意的并不是价钱,而是注重其学习质量能否与价格成正比,而高质高价是任何市场的普遍道理。“一对一”授课方式成本高,收费自然要高。

  ■ 质疑二:家长反应为何大相径庭?

  “对于‘一对一’辅导的概念我完全接受。”正在某机构为孩子报名的张先生认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如果真能够给孩子制订具体的教学辅导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那么辅导费高也在情理之中。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自己因为工作太忙对儿子的学习关心较少,现在孩子马上要升高二,亟需有一套全面提高学习成绩的辅导方案。

  费允杰表示:“现在的家长有较强的主导意识,在选择‘一对一’时,他们希望自己为孩子选老师、选时间、选内容等。但多数家长对于‘一对一’的要求还只停留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层面上。”他指出,“一对一”能够提供的辅导不仅仅是课业成绩,还在于发现孩子兴趣、教授学习方法等多方面。

  也有部分家长对“一对一”表示质疑。一位初三学生家长宋女士认为,“一对一”的效果可能比较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自己真正付出了努力,才能取得成果。过度依赖家教,只会忽视课内认真学习,造成校内教育的缺失。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高价家教会让一些孩子有过度的优越感,形成骄纵、攀比的心理。

  杨玉兰向记者透露,目前“一对一”辅导已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明显作用。她认为这套从教学到管理的模式可以弥补学校大班授课、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

  ■ 质疑三:“一对一”是否普遍适用?

  但“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真能让家长少操心、学生有收获吗?刘潇琦认为,家长还应该谨慎选择。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刘潇琦指出,首先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一对一”是一种针对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培训模式;其次,家长应该理智对待孩子的成绩,认真分析其科目薄弱的原因。如果孩子确实自制力较差,需要督促学习,则可以选择“一对一”教学。相反,如果孩子习惯了班级上课的氛围,“一对一”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浪费。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一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认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请家教要特别慎重,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这种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并征得孩子同意。

  一名初二学生家长齐女士日前遇到一桩“烦心事”,她怀疑自己花高价请来的“名师”是一名没有教师资格的大四学生。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名师”打电话时居然谈到大学宿舍的琐事,还提及毕业证、报名考教师资格证之类的事。虽没有真凭实据,但是齐女士显然已不再信任这位“名师”和这家培训机构,并正协商退费事宜。

  上期,教育周刊聚焦京城“一对一”辅导高昂价格的构成,引发读者的强烈反响,很多家长打进本报热线,咨询“一对一”更为详细的情况。记者发现,“一对一”辅导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精细的教学计划”、“独特的教育方式”成为很多课外辅导机构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最大卖点。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反映,这样的辅导与以前为孩子在高校请的大学生家教根本没有什么差别。更有人指出,所谓的高价名师多数名不副实。为此,本期记者将针对“一对一”的师资问题展开调查。

  ■ 质疑一:和传统家教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当“一对一”逐渐成为培训学校的“重头戏”时,培训市场也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不少传统家教用“一对一”做招牌,教学内容没换,只是将授课地点从学生家里转移到写字楼里小隔断的教室,虽然授课人还是原来应聘当家教的大学生,但价格却比原来的家教贵了至少3倍。

  对此,巨人学校家教中心副校长费允杰表示:“尽管市场克隆了很多‘一对一’形式,但它的内涵不是那么容易被克隆的。因材施教才是‘一对一’的内涵。传统家教模式虽然也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但没有真正的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针对某个孩子研究和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方案,因而不是真正的个性化辅导。”

  益智学校副校长吴晖寒也表示认同,他说:“‘一对一’其实是一个团队在跟踪一个学生,不仅有科目老师,还有班主任、心理辅导师等,可以说是‘多对一’。其达到的效果也是多方面的,除了让孩子掌握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保证孩子的成绩及综合素质都能提升。”

  然而,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在学生当中“一对一”也还没有倾向统一的口碑。大多数家长则在同质化竞争的辅导机构的宣传口号中显得无所适从。有人认为,参加高价补课,家长只不过花钱买个“安心”,对学生而言,成绩提升还是要靠自身努力。

  ■ 质疑二:师资力量也是商业秘密?

  “师资力量是不能说的商业秘密”,这似乎已经成为“一对一”培训市场的潜规则。近日,记者在某培训机构的电梯口遇到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这位家长有些不快,他说:“最关心老师水平如何,是从哪些学校聘请来的,但是机构说那是商业秘密,那我怎能相信都是‘名师’呢?”

  的确,这些被培训机构宣传成“名师”的究竟是何许人?记者带着疑问辗转调查了京城四家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发现一般来说辅导老师分三类:一类是正规院校的在职教师,他们利用工作以外时间在培训机构带学生;一类是拥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的社会自由职业者,他们直接把家教作为谋生手段;还有一类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勤工俭学。除了专职教师的水平比较容易界定以外,其余两者水平不一,很难让家长做出合适选择。

  对此,业内专家提醒家长,在选择“一对一”辅导时不能盲目,事先要对培训机构进行实地探访和试听,对师资和教学设施宣传极尽浮夸的培训机构予以警惕。一般具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必须具备教育机构审批的《办学许可证》,辅导老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在交纳学费时,要事先咨询清楚是否还有额外的收费、退班如何退费等事项,同时做好书面约定,并一定要向培训机构索要正规发票妥善保管,以便将来作为维权凭据。

  ■ 质疑三:对名师的渴求是抬高价格的“虚火”?

  精华学校相关负责人刘潇琦分析说,作为辅导机构,应该承认名师本身属于稀缺资源,机构能请到的真正名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限的。实事求是地讲,一些教学成果丰硕的知名老师一般都愿意做大型串讲、大班辅导,或者是为一线教师做教学、教研培训,最终的教学还是通过普通的一线教师去完成。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教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吴晖寒认为,家长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名师。他说,名师更多的是全职教师,他们往往担任了较重的教学、教研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课外辅导。相比之下,“一对一”的专职辅导老师时间灵活,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欣赏与鼓励也更多一些,并且,“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产生被轻视或冷落的心理,进而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家长请家教辅导不要走极端,要看是否适合孩子,个性化辅导也要看相互匹配。家长对于名师的渴求心理,切不可被某些培训机构利用为抬高市价的“虚火”。

  此外,各机构均表示,如果家长和学生觉得老师不合适,机构会再推荐其他老师,实在不行,可以退费。几家机构负责人均表示,“名师”是个模糊的概念,教育部门并未真正评选过所谓的“名师”,因此,“培训机构里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老师,就可以算作名师”。

  “1对1”培训回应“名师观”

  “1对1”个性化辅导,从炙手可热的市场概念,到遭遇价格质疑、师资瓶颈,已经走过5个年头。日前,“1对1”模式的市场开创者,学大教育总裁金鑫首次回应“1对1”培训的“名师观”。

  近年来,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1对1”个性化教育模式迅速崛起,这种“现代私塾”的教学形式既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大班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打独斗的“家教”,辅导机构将它升级为个性化课外辅导。

  很显然,这种辅导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师资。当“1对1”辅导机构遍地开花,并均声称名师助阵,家长们不由质疑:哪来那么多名师?更何况,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校外机构代课。

  不仅是家长们质疑,就连辅导机构自己也困惑——师资是否会成为“1对1”的瓶颈?“1对1”模式如何才能走的更远?在“学大教育8周年媒体见面会”上,学大教育总裁金鑫坦言:“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转变‘名师观’很重要。”金鑫表示,首先机构要承认名师的稀缺性,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据介绍,目前“1对1”辅导机构的教师逐步向全职教师转变,多数是从公立学校退休或辞职过来的,这些显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但是,由于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从传统家教演变而来的,而传统家教的教学方主体是大学生。金鑫说:“很显然,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是能够担当起课外辅导的任务。”

  金鑫透露,学大教育有建立“教师培训学校”的想法,将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二次培训之后留岗任用。他认为,创造高质量的行业标准是“1对1”辅导机构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对明年即将上市的学大教育来说,是必须补齐的功课。

  在记者多次对“1对1”辅导展开调查采访之后发现,以学大为代表的校外家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小视的教育领域,但这个领域目前的状态相对无序,入门门槛低、队伍良莠不齐,甚至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费价格、评价体系、服务规范及管理标准,大批的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及评定更是真空地带。面对这些严重与教育发展脱节的事实, “1对1”个性化课外辅导是否需要打一场攻坚战?(北京参考记者 冷冰)

  相关链接:家长质疑“1对1”哪些问题?

  教育周刊连续两期《揭秘高价“1对1”培训》文章刊出之后,接到许多读者热线,现将读者反应比较集中的问题予以公布:

  1、大学生担任家教经验不足;

  2、如果不满意,退费时间拖延较长;

  3、针对小学、初中的课外辅导相对有效,但针对高中生的“名师”难求;

  4、各家收费标准不统一,从100元到300元差距太大;

  5、教学环境嘈杂,大开间、小隔断的“1对1”环境中,学生和老师只能低声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