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了解“核辐射”,使它为人类服务 这里“辐”字由车轱辘上的“辐条”引申而来。“辐射”广泛应用于“场论”。它普遍使用“平方反比定律”。例如: 重力场: G=g×M÷(h↑2) 电场: E=Q/{4πε×(l↑2)} 光学: L=C/{4πI×(l↑2)} 核物理: H=Ci/{4π×(l↑2)} ㈠ 放射性活度单位: 1居里=37×(l0↑9)Bq.(贝克勒尔 Bq. A·H·Becquere,1852-1908.法国物理学家) ㈡ 机体吸收剂量单位:1西沃特=100rem(雷姆;reontgen equivalent mammal) 所谓“平方反比定律”,就是按与“放射源”距离的平方而衰减。例如 1克的 镭(Ra226),距它1米远,吸收剂量为:H=701 毫雷姆;相距10米则为 7.毫雷姆.。而美国地面的“本底辐射”为 13 毫雷姆,大一倍。由此可见:辐射源的危害并不很大。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电磁辐射只有“热效应”(但是较短波的“谐波”有可能达到电离辐射)。市售的低波电疗器可能无害。 人们就是生活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之中。即使您跑到荒无人迹的高山之巅,那里还有“宇宙射线”(质子、α粒子、μ子、电子、光子……)。不必“杞人忧天”。 核能的应用很多:例如治疗“甲状腺亢进”的碘134,半衰期为 54分钟,(这期间不要抱小孩)杀掉多余的甲状腺就够了。 而福岛排出的 碘131,是铀235蜕变而来。半衰期为8天,过16天还剩1/4,过一个月还剩1/8.。慢慢地杀伤甲状腺,可能使甲状腺功能不足,脖子前要长痈袋,儿童可能患“呆小症”。即使不丧命,后果也严重。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性而贫血。 近代医学开发了十几项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先是昂贵的镭226,后来有人造的钴60.(钴59+n)。变杀伤之害为刀具之利。切除肿瘤、疏通血栓,不用开刀,不用输血“妙手回春”无与伦比。 可是,幸子因偶然接触钴60而得“白血病”。我认识一位工作人员偶然捡到一盒钴60,顺手装在兜里,不久因辐射而丧命。(高炉探伤人员半年一轮休)持用钴60者必须严格保管;不知者及儿童检到不明物件,切莫顺手装入兜内,以防不测! 最 危 险 ? 的是:摄 入 放射性物质(吸进、吃进),它们的“半衰期”长短不一。铀238.俘获一个中子→铀239.→鎿239.→钚239., 钚 可是一个大毒剂,而且半衰期高达24,300年。据悉:福岛核事故也排泄了这个坏家伙。海洋、大气难以防范,核泄漏地区的食品一定切忌入口! 还要提一提:核电站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现代工程上以焊接取代铆接。有的焊缝要求极其严格。用钴60探查高炉、船舶之焊缝,“明察秋毫”,金睛火眼,滴水不漏。 总之,放射性物质极为有用,也十分危险。然而,绝不能“因噎废食”。“火”是危险的;“电”是危险的,“核”也是危险的。人类要前进,都离不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