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性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忻家陶然公 2011-04-10
个性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人的生长发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躯体,一是心理。躯体需要营养和锻炼;心理同样需要"营养"和锻炼;躯体的营养是食物,心理的营养是文化、教育。躯体的锻炼是运动,心理的锻炼是环境。越是优越的环境,人的心理发育越是娇嫩;越是艰苦的环境,人的心理越是能得到磨炼。但心理发育除了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教育,在优越的环境中如果有良好的文化和教育,同样能培养出良好的、坚强的个性性格,健全的心理素质;在不良的甚至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如果同时缺乏教育,甚或伴有不良的文化和低下的教育,那么形成的个性就会懦弱、无能,甚至扭曲、变形,变态。反之,情况同样会向两极方向转变。
    人在成年以前的发育是被动的,难以抗拒外界、客观的影响;但成年以后就完全可以变成主动,就有了主动权;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抗拒、避开、客观的影响,直至更积极的改善,甚至改变客观环境。成人能否做到和掌握主动权,与成人的知识文化层次、程度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消极应对者,一味埋怨客观,不作主观努力,就很难改变成年以前形成的个性性格;懦弱者依然懦弱,甚至更懦弱,消沉悲观坚强者当然坚强,坚强者随波逐流,也会变成懦弱。积极努力者,决心要改变形象者,则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个性,使之完善、坚强、健全。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强者,首先必须抛弃对客观的埋怨,接着是主观的努力和锻炼。
   人的个性心理与客观环境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在于主观的努力和正确的认知。
    忻志鹏2001/10/13第一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