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双方签订的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可以变更和撤销吗?
案例 ▎现象: 发生交通事故后,损害赔偿的解决方式要么自行和解达成赔偿协议,即私了;要么通过诉讼由法院调解或判决。前一种方式省时、省力、成本低,赔付快捷,也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是事故当事人的首选。 实践中,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一开始双方在冷静下来后可能会选择协商解决,通常会在交警的协调下达成调解协议,但存在不少事后不履行或反悔的现象。甚至在肇事方履行完毕后,也存在受害方重新向法院起诉的情况。 那么,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之间自愿达成赔偿协议后,如果一方基于种种原因又反悔,不愿履行,是否合法?对此要具体分析,区别不同情况判断其合法性。 律师观点:
律师提醒: 1、交通事故发生后,在交通部门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属于人民调解的性质,也不是诉讼程序中的调解,不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如果当事人反悔或已经履行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应予受理。不过,当事人已经履行完毕的,其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因履行终了而消灭,如无特殊理由,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当然,若基于某种新的理由提起的诉讼请求,属于一个新的诉讼,应享有诉权。 ——最高人民法院观点集成P1496:《人民司法》2003年第1期 2、作为肇事方的法律防范:可以在签订赔偿协议后,双方共同到仲裁机关申请由其作出仲裁书,以防受害方再行反悔。 ■法律链接: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 行为人对行为的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 ●案例: 车祸之后签署一次性赔偿协议 受害方事后反悔未获法院支持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方与肇事方达成赔偿协议后又反悔的事例屡见不鲜。近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就宣判一起类似案例,法院最终以调解书合法有效为由,判决驳回了受害方要求肇事方增加赔偿的诉讼请求。 事后,刘某的父母以调解书显失公平,没有涉及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赔偿金标准过低,叶某至少少赔50余万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撤销上述调解书。 案件审理中,刘某父母还提供了一份司法鉴定意见书,称刘某的母亲身患精神分裂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叶某则称调解书合法有效,刘某父母的撤销理由不能成立,请求法院驳回。(林 静) 法官说法 协议内容合理合法 一审宣判后,主审法官对判决理由予以了解答。 法官认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涉案交通事故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刘某父母均没有异议,故法院予以确认。 就刘某父母所称调解书中没有涉及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赔偿金未按浙江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赔付的问题,法官认为死者刘某本系农村居民,暂住地也系农村,因此刘某父母主张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况且叶某因交通事故被判刑,已经体现了对刘某父母一定程度的精神抚慰,因此刘某父母主张精神抚慰金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另外,刘某父亲签订调解书时,明知刘某母亲已经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但其仍在该调解书上签字并领取了赔偿款,因此,在调解书已经载明一次性处理涉案事故的情况下,应视为刘某父亲放弃了刘某父母的扶养费。 因此,法院认为刘某父母与叶某达成的调解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赔偿金额合理,刘某父母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戚谦律师,开物律师集团(郑州)事务所专职律师,商都法律网www.首席律师;服务专线:13837159892 ,E-mail:qqlawyer@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