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郎口教学经验材料(三)

 昵称5744980 2011-04-10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18:27

反思与建议

一、课程改革要结合实际,要选准改革的切入点。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经验是鲜活的、生动地,成功的,但只能学习,不能照搬。因为它有杜郎口中学独特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自然条件等滋生土壤,它只能在这片土壤上发芽、生长,直至枝繁叶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把杜郎口的经验全盘移植,或无法生存,或长成其他。同样,我们学扬思、学东芦、学南通,也只能学其精神实质,而且要和本地、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否则,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难怪有人总结说“学‘杜’者生,似‘杜’者死”。反思我市一些学校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的经历,鲜有成功者,就是因为往往只学其形,未学其神。外地经验怎样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结合的契合点,也就是要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从校园文化入手,从班级建设入手,从学校管理入手,从德育入手,也可从学生入手,但纵观杨思、东芦和杜郎口等学校的改革思路,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其中最核心的是改变教师的行为。我市西苑中学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就是因为西苑的管理制度真正触动了教师,考核机制在逼迫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建议学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校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突破一点,不断深入、扩大,从而带动全面。

二、改革要坚持不懈,要不断攻坚和破解难题。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甚至重重阻力和风险,能面对困难险阻依然坚持不懈,保持改革的恒心和毅力,这种精神本身就难能可贵。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靠得就是他们持之以恒、知难而上的精神。上世纪90年代,我市也曾推行过“3015讲练工程”的教学改革,这与杜郎口的改革思路颇有几分相似,但在遭遇种种困难之后无奈地放弃了,实在可惜。如今的课程改革为什么由热转冷,为什么许多学校即使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却无法深入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困难太多而没能及时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改革光有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克服困难、破解难题的能力。改革越深入,困难和难题也就越多,不及时扫除障碍,改革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同时,要做好破解难题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建议市、县(区)和学校组织研究队伍,逐一列出当前课改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及时、不断地攻坚解决,在不断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得到推进和深化。

三、将推进课改和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目前人们的标准来看,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坚持课改,并不排斥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在校长和老师中有一种将改革和和质量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搞课改势必会影响质量,要质量就不要搞课改。他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减少学生的休息时间、死记硬背、搞残酷的应试训练,令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身心俱疲,这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是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既搞改革,又保持较高的质量,这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智慧。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将提高质量与实行改革紧紧捆在一起,通过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才是根本的出路。只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才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自觉、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体验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何愁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不提高。怎样才能将推进课改和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不妨借鉴杜郎口崔其升校长在实行“045”改革时的思路:第一必须改革,第二成绩不能降,至于怎么改,就由学校和老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去吧。我们以后进行质量监控时,也要将关注学校成绩的提高和追究其提高成绩的途径、方法结合起来,因为在不实行改革的前提下,只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很容易导致上面所说的那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愈演愈烈。

四、学习引进,挖掘原创,坚持两条腿走路。

    外地学校的改革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应该组织更多的学校去学习、研究,并将可行的经验引入我市积极试点,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积极挖掘和发现本土学校具有原创意义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引进、借鉴,又自主探索。我市许多县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其中就有很多值得研究总结的经验和成果。对于这些改革学校,我们应给予高度的关注,要积极地培植和扶持,要组织人员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校研究、提炼、总结。对于已经进行改革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学校领导班子,我们应保持其相对稳定,留给他们更多的改革时间和空间,促使其改革成功。在校长的提升与使用上,我们应坚持改革者上、不改者下的原则,在改革中观察校长的真才实学,让他们得到锻炼和发展。对于那些光说不干、只会吹不会干的校长要坚决撤换,用机制促使校长投身于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在我市蔚然成风,我市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杜郎口”和“崔其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