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转型,老总请为员工搭桥铺路、结伴同行

 昵称803582 2011-04-11

       由转型工作坊案例说起:三个月紧张的转型训练营项目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这次工作坊涉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近三千人、60多个班次,又创下了我们在国内进行转型变革工作坊活动规模的新记录,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客户高层、参与人员的高度认同。尽管在一些局部层面,还有着大量的问题需要接下来进行改进、提升与落实,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家对转型目标理解的一致性、企业各部门与员工行动的协同性得到了大幅改进,整个活动为客户加快实现业务转型、提升转型执行力奠定了良好的组织与文化基础。

在进行项目总结的时候,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在整个的工作坊活动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给客户什么新的知识技能,也没有什么新的、以前没有听过的新的概念,只是按照预先调研后设定的流程步骤、确定的目标与核心内容带领着学员做了一些练习、组织了一些讨论、进行了一些点评、强化了一些观念和体验,为什么客户感受到的收获却如此的明显?这种活动看上去并未有什么太多的难度,为什么客户花了那么多钱,却还一再的说值得?这个问题是比较有普遍性的,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转型期间各级管理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来谈起。

转型带给大家的困惑:我们喜爱旅行爬山的人都有一个常识,当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中时,如果没有现成的、或者熟悉的道路、而且也没有当地的向导带路的话,大家往往对于自己能否到达远处的山峰不是很有信心,多数人这个时候会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当一群没有走过这些路、但有相类似经验的人凑在一起时,大家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提出各自的解决意见,而结果往往是:要么在原地争论而不动窝,要么是不断采纳不同人的意见,结果是在一个小地方兜来兜去的打转转。

其实,企业转型变革过程中,我们的经历与这个旅行爬山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转型带给老总的困惑: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转型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的是转不转、转向哪里、有没有机会转?但是在转型的决策定下来之后,最困扰老板的是怎么能够快速转型成功、达到预定的期望?怎么能够在转型的过程中,各级员工能够积极投入、积极献计献策、完善公司制定的战略决策和行动计划?

可是现实往往与老板的期望相脱节。尽管老板觉得已经将战略构想、转型目标和工作要求向大家传达的很清楚了、讲了N多遍了,可是这些个中层和员工好像总也听不明白、总也不能够快速准确执行这些目标、总也不能围绕转型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转型带给管理团队的困惑:承认老板提出的目标是高水平的,可是这些目标现实么?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来讲,我们怎么有可能实现老板提出的这么多要求?即使我个人愿意按老板的要求去尝试,没有其他部门的支持也难以成事,可是这些部门一天起来就知道考指标、扣奖金,也不知从哪里找来那么一大堆无聊的KPI?

通常的情况是,你单独问某个人,基本上都不太会反对老板给的目标,但是,很少有人会有信心地告诉你怎么能够完成。总体来看,不同的人对目标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不同的人会对困难给出类似的解释——很难执行,因为难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转型带给基层员工的困惑:虽然员工们听到了企业要转型的声音,也接到了按照转型要求提出的新的目标、新的KPI要求,但是,事实上员工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好过。工资标准没有增加、扣奖金的理由越来越多,领导口中的美好转型,带给员工的似乎只有更多的工作量、更多的扣奖金、更多的不熟悉的要求与任务、更多的约束和更少的支持,没人知道领导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想让大家活的更好还是更差,员工在现实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好像从来也没有人关心、都不知道谁会来关心一下现实中的我们这些老百姓。。。。。

理解困惑背后的原因:事实上,这些挑战与困惑,与之前谈到的旅行爬山爱好者案例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本原因还是一个——决策层没有承担起带路向导的责任。   

  1、忽视“我懂了”与“大家懂了”的鸿沟。对于决定实施转型变革的企业来讲,老总们对于是否转型、转向哪里、如何转型成功等一系列问题通常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与讨论的,并且往往是经过多轮的高层会议和争论的,只不过当决定拿出来的时候是一个统一的、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但是,当老总将这个计划提给员工时,却往往会忽视他自己设定这个目标、发现这个路径、理解这个计划的艰难过程。

这个“健忘症”的结果是,老总往往希望发几篇文章、开几个大会、做几次讲解、发几封公开信之类的举措之后,各级员工就理解了转型的内容,大家就相信了转型目标的可信性、可行性,就找到了通往“那个山峰”的实际路径,就具备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能力、就会自觉自愿地积极投入转型工作过程中。。。。。。事实上,情况基本上是相反的。与前面谈到的旅游案例一样,员工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观望、疑惑、询问、揣测,表现出来的是“视而不见”的状态,充其量也只是一部分员工“不妨试试”的心态。

在这个时候,要想让员工实现零的突破,不仅仅是需要有为员工描述远方山峰多么美好的“英明领导”,更需要为大家指明路径、带领大家共同前进、途中不停鼓励大家一步步前行的“可靠向导”。

2、忽视了管理者的“陌路迷茫”问题。作为中层管理者,有点像旅游案例中有着各种过往经验的“驴友”。如果老总没有与大家就旅行路径、旅行工具、分工责任等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达成一致的行动计划,每个人都会简单地认为自己的经验、做法才是最有效的,都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见行动,任何的困难与分歧都可能成为改变计划、推倒重来的理由,结果是基本上大家会在原地打转转。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如何仅仅依靠这些中层管理者的个人理解和努力,依靠管理者在陌生状态下的个人经验行事,转型计划很难实现。而且,不但不能帮助大家实现转型目标,还会导致各个团队、各个部门、各种要求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转型的失败。

因此,如果领导仅仅关注目标阐述,忽略了就转型流程、转型的方法、协同目标与相关责任、资源配置与考核激励、领导能力与管理方式、问题梳理和预期协同等问题的沟通研讨,管理层必然会互相扯皮、各执己见,必然会导致员工团队陷入“陌路迷茫”的困境,导致员工队伍整体出现“见而不行”的心理状态。

3、忽视员工行动中的“心理疲倦”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大量的目标、要求、制度、规范会层出不穷,这些制度规范在提供新的目标和规则的同时,往往对于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技能、行为习惯、协同配合等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同时,员工的改变对各级管理者、甚至老总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也会提出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各级员工要实现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受到很多系统和心理因素的约束的:

1、组织层面,各级目标的协同、部门间配合方式与责任的协同、领导管理方式和转型文化要求的协同需要重新建立;

2、员工层面,员工行为与转型目标要求的协同、员工能力与转型意愿的协同、行为习惯与激励机制的协同。。。

对于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来讲,大家都处于一个学习改变、挑战自我并获得绩效的多重压力下,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这些个转型的,如果得不到组织制度、流程系统、部门配合、资源机制、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很容易产生“心里疲倦”,导致“行而不达”的状态出现。

老总们对以上问题处理方式的错误。面对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常见的错误做法有:

1、   高压、强制:不换脑筋就换人,通过职能部门、咨询公司制定强制的考核制度,迫使大家短期内实现转型与改变。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前提是你有很多合适的人可用、可换,你的确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流程与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领导支持,有大量的奖金和资金支持;

2、   放任、抱怨:希望大家能够凭良心积极主动的改变,对于不改变的个别“能人”采取容忍的态度。要想这种方式有效,前提是你已经为转型建立了明确的路径和规则,大家已经在按照公司搭建的目标指引、流程要求、能力和激励要求、行为文化要求在努力的转变中,是对学习过程的支持、而不是对拖延不改的妥协。

总之,要想有效实现企业的转型,老总和管理团队不仅仅是在强硬与妥协之间寻找平衡,更需要为员工的转型搭桥铺路,需要同时关注多个方面的协同改进,真正做到“英明领导”与“可靠向导”两方面的协同一致:指引目标与关注过程的协同、系统框架与关注细节的协同、沟通交流与关注考核的协同、鼓励参与与关注制度的协同、从我做起与辅导教练的协同。。。。

工作坊与训练营方法的价值所在: 从转型困惑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转型成功的企业需要解决好“视、见、行”三个方面的问题。

视——看清目标、看清现实与差距。帮助所有利益相关者做到对目标的理解明确、一致统一,并对于目标的必要性、合理性达成共识;同时,对于我们目前现状与目标的差距有清晰的认识,既不至于由于盲目自大、漠视差距而导致挫折,也不至于盲目悲观而放大差距、放大困难;

见——看清问题、看清问题背后的原因。让相关人员对于问题的原因进行充分沟通,在沟通和争论中对于问题与背后的根本原因形成共识,找到并对企业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形成共识,对于落实方案过程中各自的任务、责任、配合要求、计划进度等问题达成共识,以共识的方案协同大家的行动;

行——筹措资源与能力、促进执行绩效。帮助各级相关者理解自己责任要求的同时,明确应当采取的具体行动,明确需要改变的方式方法、需要提升的知识技能、需要改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习惯,帮助各级管理者明确需要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支持、需要自己做出的行为改变、需要关注的管理改进热点,为各级员工的行动和改变提供辅导与激励支持,实现绩效目标与转型任务的协同实现。

所有这些与“视、见、行”有关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员工的自觉自发来协同一致地完成,企业必须为大家搭建一个平台,必须一个由老总发起、组织和参与的有效的沟通交流和系列活动,转型工作坊就是实现这个任务的一种有效形式。

转型工作坊——为员工顺利转型搭桥铺路。在这次的转型工作坊过程中,虽然看似没有什么以前没有听过的独特概念、也没有什么新鲜的知识技能的传递,但是,正是通过这些事先调研制定的这一系列研讨主题、交流分享、方法工具、参与规则,活动中的相互鼓励、互相拍砖、专家点评,帮助学员:明确了转型的目标要求、看清了主要的问题和解决出路、理解了大家彼此的想法和要求、看到了实现转型会得到的资源支持、理解了各级领导的决心与关怀、制定了创新突破的、客户导向的、切实可控的协同行动计划。。。。。。。

事实上,正式这些按照“视、见、行”规律设定的系列主题、交流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工具模板、任务要求、阶段计划,起到了为大家实现转型目标“搭桥铺路”的作用。特别是老总亲临现场与大家共同查找问题原因、共同寻找创新突破、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现场为大家提供资源和管理支持的过程,更是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看到成功路径的同时,感受到了公司的重视与支持,感受到了老总这位“可靠向导”的正确,更加确信了转型成功的必然性、加速了推进转型的节拍和进程。

因此,要实现成功转型,企业老总们请为员工搭桥铺路、带领大家共同前行!即使你觉得需要借力专业的咨询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