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教育辞典(9):“经验的教育意义”

 一笑看天下 2011-04-12
我的教育辞典(9):“经验的教育意义”

作者:郭元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31    更新时间:2006-10-8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生活教育思想家陶行知,以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家多尔等人的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强调经验的生长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我的学术诉求中,经验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为此,我竭力主张教育要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充分发挥经验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我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就是对经验意义的尊重,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单一的知识教育或单一知识训练式教育的一种超越。但不知何故,在近两年对新课程的反思甚至批判中,有一种声音把回归生活联系实际称为轻视知识,认为生活经验不可教回归生活等同于回归猪圈。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批判,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观点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倒是找到了这些言论的症结所在:将经验表层化,误解和曲解经验的生长意义和教育价值。

    我这里所说的经验,主要是指直接经验,是个体化的、当下的、现实的、日常的、生活的,甚至是具体的、零散的。这些经验对学生的生长、对教育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教育怎样联系它,如何使它们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对这些问题如果不作分析,是难以认识到经验的意义的,难以理解卢梭、杜威、陶行知和多尔等人的,也是难以理解新课程的。

    首先,对经验要进行分类。经验有两种形态,即名词意义的和动词意义的。名词意义的经验是指经验的东西或内容,动词意义的经验是指经历的过程和活动。对教育活动和学生发展而言,两种形态的经验又可分为教育性经验、非教育性经验和反教育性经验三种类型。教育过程所要联系的是具有教育性的经验,而不是所有经验或杂乱无章的日常生活事件。具有教育性和生长意义的经验,必须内在包含两种要素:一是理性的反思要素,二是经验的改造和升华。理性反思能够剔除经验中无效的、反效的因素,使其与间接经验相关联,使得学生对间接经验获得生动的、形象的理解。经验的改造和深化使得经验与发展旨趣相关联,一方面将有意义的经验概念化,另一方面获得经验对人的生长的启迪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这里所说的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我的理解是对经验的理性反思、意义生成。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绝不是胡乱联系,不是要把学生置于无序的生活事件之中,相反,是在向学生传递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理性反思和经验升华。岂能简单地认为联系生活就是教经验?回归生活就是回归猪圈?联系实际强调经验就是否定知识教学?

    第二,任何知识,首先都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的,可以说,一切的书本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间接经验,是一种公共知识,是他在经验,是种系经验,是历时状态的经验,是已经被系统化、符号化、理论化了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要把作为公共知识的科学知识、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转化成为学生的个人知识。这些公共知识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个人知识,那它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永远只是一种他在经验,对学生生长必须的人生智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来说永远仅仅是一种材料,而不能成为一种养料。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过程,需要经验的参与,需要经验的改造过程,需要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不仅来源于对公共知识的转化,还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升华。对学生的生长而言,如果我们把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称为外在输血过程的话,那么,学生个人经验的升华为个人知识的过程则是自我造血过程。这两者对学生的发展、对教育是缺一不可的。二者的关系类似于教育理论上所说的正式教育(form education非正式教育(inform education的关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言,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甚至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悟与升华也是不可或缺的。

    新课程强调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实践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育学理解,就是尊重和发挥经验的教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