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而代之 这个成语是关于少年项羽的一个故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代之!”说的就像囊中取物一样的感觉,有豪气! "大丈夫当如此也!”“彼可取而代之”,一声不屈的高吼,吼出了一位英武豪放、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成就了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 先发制人 一举两得 项羽在钱塘江边禹王庙前力能举鼎,一得八千子弟武装,二得美人虞姬芳心。后比喻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从此成就了旷世英雄的千古传奇,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
破釜沉舟 项羽率军队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项羽率军救赵,破釜沉舟,"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个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壮举,表现出项羽为实现灭秦理想而殒身不恤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不畏强暴勇于挑战强敌和自我的超人胆略,更表现出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气。这种志气和豪情鼓舞了楚兵,击败了秦军,慑服了诸侯。项羽是用自己的胆识和勇气成就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以一当十 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反映的是诸侯联军惧怕强敌。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衣锦夜行 锦衣夜行意思是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当时项羽率兵西进入主关中。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韩生因项羽不 听 其言,因而忿然曰:"人言楚人沐猴则冠耳 。 "《汉书注》 项庄舞剑 好自为之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劝别人自已想办法好好地活下去或干下去。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楚汉春秋》中引录和歌,虞姬为霸王和歌垓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反映的是项羽在垓下四面被围的境地。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危险的境地。 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江东父老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 卷土重来 一代霸王就这样悲壮地死在乌江之畔,多少人为之发出遗憾的叹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叹息项羽说:“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项羽宁肯刎颈而死,也决不苟且偷生,对他,依旧满怀钦佩之情。南宋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正高度评价了项羽悲壮的英雄举动。时至今日,为他的勇敢和果断,为他的率性和功绩,人们依旧为这位失败的英雄高唱赞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