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局部)
鞍马出行图是北齐墓道壁画,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以长卷式展开。画面构图新颖,层次分明,人物生动,表情逼真,技法娴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1979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睿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存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基本资料
名称:鞍马出行图;
用途:墓室壁画;
质地:壁画;
时代:北齐;
出土时间:1979年;
出土地点:山西省太原市娄睿墓;
现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北齐墓道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风嗖嗖,旗猎猎,远征的人儿出发了!莫道行程远,何惧路奇艰,手执弓,身佩剑,扬锐气,策骏骑,纵然千山万水,也要勇往直前。马嘶鸣,回首望,召唤身后的马队,快加鞭,紧跟上,越过前方的大山,将是我们的猎场……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表情逼真,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风嗖嗖,旗猎猎,远征的人儿出发了!莫道行程远,何惧路奇艰,手执弓,身佩剑,扬锐气,策骏骑,纵然千山万水,也要勇往直前。马嘶鸣,回首望,召唤身后的马队,快加鞭,紧跟上,越过前方的大山,将是我们的猎场……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表情逼真,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文物流传
娄睿墓位于西省太原市王郭村。该墓早年曾被盗掘,且墓主人被误传为斛律金。1971年,当地村民为改扩良田,一度将娄睿墓挖开,后又填埋好。1979年4月初,历时二十一个月,至1981年1月底结1979年起,考古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对该墓进行的发掘清理,证实为北齐东安王娄睿之墓。
娄睿墓壁画
![]() 墓主人生活图
![]() 胡角横吹图
![]() 门吏图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文物特征
鞍马出行图壁画为长卷式构图,分成几段,每段前有二骑作前导,后面八骑跟随。画家先以淡墨勾勒线条轮廓,再涂以红、黄、石绿、石青、褐色等颜色,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鞍马出行图壁画只是娄睿墓中壁画的一小部分。墓中原有壁画400多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有200多平方米,生动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的生活和死后升仙的景象。
包括鞍马出行图在内的娄睿墓壁画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墓道、天井、墓室四壁的下栏,主要表现娄睿生前的威仪和豪华生活。第二部分为甬道天井的上栏、墓门,墓室的中栏和上栏,绘制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北方人特点,长面高鼻、浓眉细目。其表情动作刻画细致逼真,有人直视前方,有人回首后望,另有人窃窃私语。
文物鉴赏
这幅壁画疑似出自以善画鞍马人物而著称的北齐宫廷大画家杨子华之手。
鞍马出行图壁画位于娄睿墓墓道西壁中栏,描绘墓主人出行时情景。整幅图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娄睿墓壁画用单线勾勒、重彩填色,晕染法的运用也相当出色。作者体现了晋南北朝的以写实力这一绘画传统,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画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画家善于描写动态,从动静对比中表达画意,运用透视的基本原理,表现凹凸明暗的画法和远近景深的绘画手法。壁画描写的人间富贵,天界幻境是吸取了汉画中的封建意识形态,又以佛教思想为特征,展现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场面。画家还以高超的线描技巧,勾勒出马儿奔跑、惊驰、嘶鸣之状。不仅线条千变万化,顿挫有力,如行云流水,而且众多马匹无一雷同。
吴作人先生对此评价“使千百年来徒凭藉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流,空缺得以证实。”
文物价值
娄睿墓虽经盗掘,但仍然出土了数百件精美的陶俑和陶瓷随葬品。不过墓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满布墓室内外的壁画。该墓内壁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壁画邢象地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除了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外,对当时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
200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
|
来自: 咖啡与烟 > 《禁止出国文物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