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孤独地守望着爱情的归期

 乡下老太 2011-04-17


她孤独地守望着爱情的归期
 
 

 

     我想,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守候着那个不属于自己的灵魂,每天面对一个犹如冰冷的躯壳,没有思想,没有感觉,没有话语,更没有温暖,心是凉的,眼神是冰冷的,表情流露的是厌烦,更谈不上肌肤之亲,漫漫长夜,只有独自默默地流泪,孤单地守候,他近在咫尺,心却咫尺天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斗转星移,用自己的一生来等待和守候那个不属于自己的男人,那是怎样的感觉?

 

     某天,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一篇关于鲁迅与原配夫人朱安的报道,文章说鲁迅与原配夫人朱安一生都未讲过几句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就隐隐作痛,看完之后,真有点揪心和泣血的感觉,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在深宅大院里,一个穿着黑色夹袄的女人,日日枯坐天井边,望眼欲穿地等待他的大先生归来的情景,这一等,就是几十年。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我写成“泣血的婚姻”,觉得这样说对于朱安这位婚姻中不幸的女人更贴切一些。

 

     朱安,鲁迅的原配夫人,如果不和鲁迅扯上关系,大概没有人会提及她。也许,她这一生过得是另一种生活,幸福、平淡,和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了此一生。但命运却让她选择了鲁迅,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作家,因此,她的一生跟着不平凡起来。

 

     那年,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召回,说给她娶了媳妇。对于这桩婚事,鲁迅不大情愿,却也没有完全拒绝,他对这个未见面的女人多少有点期望,也就是说在他的心里有个最低的期望值,如果她能够达到,也许他会顺理成章地接受。然而,新婚洞房夜,当他揭开女方的盖头之后,马上放弃了内心的最后一丝期望。面对眼前这个深目长脸宽额的女人,他连多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便转身离开了新房。

 

     新婚的鲁迅,一连在外边住了4晚,只留下朱安一个人在新房,诚惶诚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她是没有错的,只是长得不漂亮,又小脚,没文化,于是,尽管她贤良孝顺,也是没有资格做他的女人的。婚后第5天,他就离去,借口学业繁忙,而将她丢在家里。那时候的朱安对鲁迅是抱有希望的,觉得只要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他不在家的日子她照顾着婆婆的饮食起居,料家事,日复一日地操劳与等待。

 

     在那个年代,面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可想而知鲁迅也是很痛苦的,他不爱朱安,却也不能休了她,一辈子,他没有同朱安说过几句话,更没有特别的亲近,他无法减轻他心灵上的痛苦,直到他遇上许广平。鲁迅和许广平走到一起似乎是必然的,尽管许广平比他小18岁,是他的学生,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很容易让他们彼此欣赏和心动。

 

     朱安也不是没有反抗过。当老太太责备她不生孩子时,她委屈地说“大先生不和我在一起,怎么生?”鲁迅与学生在一起聊天,并不希望她出现,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她只得以师母的身份出现并端茶倒水,她要让别人知道,她是有名分的。当时许广平也是在场的女生之一,朱安的出现,只会更加激起鲁迅的嫌恶。

 

     朱安等鲁迅等到50岁,等来的却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的结婚照,朱安彻底绝望了。她说“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随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用。”此时的朱安,虽有万般的心痛和委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朱安的一生,都是和鲁迅的母亲共度,直到老太太去世。如果说,鲁迅没有遇上许广平,也许他会比朱安更痛苦,但他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只留下朱安在原地,成了最终的不幸者。

 

     在鲁迅那个年代,人们是没有婚姻自主权的,不少女人成了封建社会婚姻的牺牲品,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自己是有婚姻的自主权的,我想真正美满的爱情婚姻,最高的境地那应该是灵与肉的交融,是不参杂任何私心杂念的。如果为了某种客观条件,与一个不爱的人结婚,那只能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也是为婚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潜在的悲剧发生。

 

     女人的青春很短暂,如果不爱她,不能给她幸福,就不要给她婚姻,不要让她在没有感情的婚姻里孤独地守望,痛苦地挣扎,都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去寻找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能让朱安的悲剧,在现代女人身上重演,那个用一生来追随和等待的虚无飘渺的爱情,对女人真的很残酷,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女人承受不起。

 

     如果娶她,就去好好地爱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