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李灏 2011-04-17

这种西洋大炮于明天启初年经澳门输入中国。因其来自红发红须的欧洲人之手,故也称“红夷大炮”。据说这种大炮前后共输入30门,除18门留在京师,1门试放时炸裂,余皆调往宁远战场。

据考证,这种大炮属当时最新改造的英国加农炮,为前装滑膛炮,管长3米,口径1325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24倍。炮身铸有六道箍,火门位于炮管后部,尾盖形如覆盂,尾部顶端有球珠。该炮低伸,命中率高,射程远,杀伤力极大,可调整发射角,且性能安全,为当时欧洲击杀密集进攻最锐利的大炮,其先进程度比之佛郎机炮高出数倍。

在宁远之战中,明军“凭城用大炮”的这种新战术已完全剥夺了后金军队昔日平野奔驰、疾不可当的优势,照旧蜂拥推进。这就恰恰给西洋大炮的轰击提供了集团目标,“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可见其威力之大。守城军民惊叹:“似兹火器,真所谓不饷之兵、不秣之马,无敌于天下之神物也! ”这也难怪宁远战役之后,明熹宗朱由校特封西洋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当然,宁远之战对长期以来傲视中原的满洲贵族也是一服清醒剂。大炮的厉害逼着他们开始向自己的对手学习。皇太极即位后,特别重视在战争中夺取明军的大炮。而且,他们还创造了“失蜡法”,使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由于“夷”字犯忌讳,他们新铸的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从“红夷”大炮到“红衣”大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