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祁阳祁山观

 自问心如何 2011-04-18

祁山观

  祁阳县城北十里许祁山之巅,有一祁山观。唐初成淳年间(公元675)蒋氏始祖天锡套,读书好道,籍自擞歙,宦游采祁,访古寻幽,览胜玩景,见祁山盘屈昂藏,钟灵毓秀,遂寓家于山麓,出囊资,备工匠,改茅辟基鼎建寥阳正殷,以祀走道三清,延道士毛绍和以居之,置田产以养之,此山遂为蒋氏产业矣。

  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有蒋晖,七世修道,于祁山观坚持行道六十年,后九十六岁,尸解仙去.元末蒋德先公,携儿子蒋如玉,孙蒋天贵,采祁阳立旧业,蒋天贵生子九人,置业千项,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蓼阳殿左右重修两庑,从此,祁山观从此焕然一新也。於是,举道士唐道宗,起送赴京受牒,常住此观.

  伟哉寥阳殷,历古有牡丹,一奉其大足围,县中科甲得人,其花鲜艳异常,世称神种仙花。当年有一广州权贵采游,见是花不凡,尽掘其本徒去,越十余年,忽从原处而生苗干,众人称日:仙花复归也。

  当年学者日:隆崇巍萃,翠嶂云屏者,祁山也。巅间画栋树里,柬槛者,祁山观也。县城恰居祁山之南,由是而命名焉。跨余溪,载南岳,峰峦绝胜,元都襟湘,诸峙九嶷,风景装成,福地清虚,洞府古迹,万派朝宗,元坛祈大有而祝升平,迎休祥而驱戾气,四时胜景,万派朝宗,乃八景中之首也,诚一县之壮观哉!”

  祁山从建观1324年以来,历经变乱,元末兵变之余,玄坛之倾圮者,不可胜纪。日寇侵华,观字尚存,解放战争,道观受其保护。但十年浩劫之际,偌大的一座观宇,竞荡然无存,惋哉!惜哉!

祁山观

隆崇巍萃,翠嶂云屏者,祁山也。巅间画栋树里,柬槛者,祁山观也。县城恰居祁山之南,由是而命名焉。跨余溪,载南岳,峰峦绝胜,元都襟湘,诸峙九嶷,风景装成,福地清虚,洞府古迹,万派朝宗。

白鹤山,在太白峰东北对面,高621m.近山顶原有一道观,名白鹤观,民国时,观内有张道士、李道士。抗日战争时期,蒋伏生的祁一东自卫队的总司令部曾设于此。1949年,李道士走广西。张道士1966年被斗,在饭桌方下自吊身亡。1958年改为挂榜山林场一个工区,曾在此举办过祁阳林业专科学校,县城知青下放时,曾有100多人居此。作为景点,一是观白云,二是观绿山,白鹤观是县内最古老的道观,相传屈处静(春秋时人)在此炼丹,山顶留有灶台遗址,屈后乘白鹤归仙,山故名。观现已荒废。历史上,许多祁阳知名人物曾游此,留有白鹤云屏诗多首。附近出产祁阳小鲵、祁阳石。

 祁山观: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认为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道教信仰中与并提的是,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生活安乐,这是一种精神修炼,目的是追求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清静无为的出世境界。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都需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大部分道教徒为了避开嘈杂的城市,纷纷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所以虽然城市中也有道观,但大部分道观也同佛寺一样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绿色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同时优美的环境对于寻访名道的病人而言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正适合病人静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