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郧县第一中学 陈 斌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指出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也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要求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基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正确处理“三基”之间的关系。加强基础教学,挖掘学生喜爱,又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的“三基”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育人质量。
《普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营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体育的“三基”教学,“三基”是教学中最基础的东西,三者不可偏废,互相联系,只有抓好“三基”才能实现课程的总目标,那么“三基”如何实施呢?
一、正确理解“三基”是恰当处理“三基”的必要条件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
使学生理解学校的目的任务和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基本实用的锻炼身体的技能与运动技术;使学生掌握与了解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适应终身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
教学中要善于从教材中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分阶段性地让学生逐步掌握。体育教学中时间与内容相比较,总存在或时间显得少,或内容显得杂而多,要求比较高,每节课,每个动作练习的教学时间只有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时间,它要求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必须是“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一练就会”。
如何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很好地确定教学中要抓住的重点是什么。在教学中不能指望一节课解决和掌握很多,只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情况下,确定每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短矩离跑的途中跑时,按教材中动作要领,上体稍前倾,蹬腿要快速有力的后蹬,并使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用力方向向前,摆动腿屈膝积极高抬,髋前送、落地时,大腿下压,膝关节放松脚落地时尽量接近身体的重心投影线,用前脚掌着地并作积极地“扒地”动作,脚着地后,作积极屈腿缓冲动作,髋关节迅速向前移动,并超过支撑点而转入后蹲,两臂配合两腿前后有力摆动,前摆不超过身体中线和下鄂,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大小臂角度在垂直部位时大于90度,摆至前后的角度要小于90度。这么多的动作要领,在教学中学生是难以听清楚的,几次练习也是难以解决的。我认为教学中可以抓住“大”(动作幅度大)、“松”(动作轻松有力)、“直”(在起跑后的加速跑和终点跑要直)、“快”(步频和速度快)、“稳”(身体重心高而平稳)这五个字,就会比较容易也被学生掌握。别外,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注意手臂摆动的正确性,出现直臂或横臂摆动现象,在此指导摆臂。后蹬与摆腿的配合。象这样,一节课解决一或二个技术动作,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练习,不贪多,但求正确。确保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