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有一种热度…… 至诚大兵 走进汶川,虽然我们马不停蹄,走马观花式参观,然而,无论男女老少,我们遇到的汶川人,总让我有一种热度,始终在感染和温暖着我。 水磨镇,作为汶川“5·12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可能最有其红火的代表性。 我们一行来到水磨镇,整个镇子仿佛过节似的,摩肩接踵,人满为欢,林立的商铺簇拥着青石板铺就的“古老”路面。如此红火的场面与镜头,我怀疑眼睛是否真成问题,哪曾想这是三年前的大地震核心灾区? 在这偏僻的山区,在这曾经的地震灾区,莫非政府动员了民众来应付这30多家网站来客? 年轻的水磨镇党办主任张宝玉,看出了我的疑惑,平静解释说:“我们现在的水磨镇,每天老是这样在过节似的。你们要是昨天周末来,人比这还要更多,真的是人挤人水泄不通呢!” 目睹这样的热闹,我眼前突然闪过“5·12大地震”时电视上看到的那些镜头与场景。我趁机询问张主任,“张主任,我问一个可能唐突的问题:5·12大地震时,您有亲人受伤或遇难吗?您可以不回答我。”
她回答道:“地震时我在去上班的路上,可我当时83岁的爷爷,受伤骨折。如今爷爷他早医治康复,过上这样的新生活,他老人家逢人就说感谢呢。” 走过来一个头上插着两片白色羽毛的美丽姑娘,我迎了上去,“姑娘,请问您这是什么民族?” “我这是白马藏族。我叫班亚南。”看姑娘健谈,我同她交谈起来。她告诉我,三年前的地震时,她幸运走在上学路上,只受到了惊吓,可年逾古稀的74岁爷爷,却受了重伤多处骨折,家里房屋财产全被地震恶魔毁坏。如今住上了镇子上既可居住,又可经商和开发旅游的房屋,守着家门做生意,家家户户发了财,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到这里,她转头对我说:“像你们这样的人,肯定当时都为我们地震灾区捐了款。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无限地感恩,感恩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恩全国人民的关怀!” 告别了高挑的班亚南,此时正值午饭时分,抬头看眼前正好是一家坐满了就餐人群的餐馆。我大致数了数,约有30多人就餐,店内所有餐桌全有人。中年主人满面春风,面前是看着就眼馋的堆成小山似的川西名菜佳肴。 看老板笑盈盈的样子,我跳进餐馆,站在老板身边,吆喝大时(凤凰网编辑时伟松)为我和老板拍摄一张合影。趁着照相的时候,我简短采访了他:“老板的生意好红火哦,您钱太多了咋个办哟?”
见我开玩笑调侃,这个叫孙庭武的老板,也同我开起了玩笑:“钱再多我不虚火哦,莫非我是瓜娃子还怕钱嗦……”说到这里,他一本正经地说:“说正经的,我们有今天,还是要感谢政府和全国人民支援啊!” 话还没说完,那边叫我们吃饭了。我们就餐的这家“陶雾轩酒楼”,显然比其他的餐馆气派。吃饭完毕,看到个年轻的女子站在门边,我猜测这是老板娘吧。遂上前询问这气派酒楼的情况。女老板声称姓文,街道两边共有800多平方米的房屋,是地震破坏后无偿援建的,只花了装修费80来万,又住宿经商又搞旅游,收入非常可观。
看同伴大时要为我俩照相,文老板认真对我说:“面对这每天像过节一样的美好生活,我心里每天无数次地重复一个词:感恩!” 听到我俩的对话,汶川常务副县长李扬接过话说:“大兵啊,所有有汶川人民,没有哪个不懂得感恩啊!” 是的,在这水磨镇,在这地震曾经的重灾区汶川,我感受到了汶川人民浓烈的一种热度,前所未有的热度。这热度在我胸腔中激荡,扩展到我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 其实,不仅是大兵我,其他的同行朋友,全都感受了汶川人民心底的这一份热度,这一份感恩的纯洁。因为,汶川全体人民在地震面前,并不孤独,而是与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