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贾诩——这个谋士有点冷

 无避 2011-04-21

歪论《三国演义》人物之贾诩——独善其身

网络作家:济溪河

论贾诩——这个谋士有点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百姓涂炭。人云:乱世出英豪,这英豪不仅包括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奸雄、枭雄,还应该算上那些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谋士。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谋士贾诩以“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在一众谋士之中出类拔萃。

      济溪河认为,贾诩给人一种“冷冷”的印象。贾诩用他的“冷”和超人的“智”,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左右逢源、安身立命。

      1、贾诩的“冷静”。

      早年,贾诩“被察孝廉为郎”,中规中矩地登上政坛。只是,那时的贾诩籍籍无名。

      干了一段时间,贾诩因病辞官返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反叛的氐人。氐人,是古代的一个部族,后来融于汉族。氐人很厉害,把贾诩和同行的数十人抓了起来,准备把他们活埋,众人都惊慌失措、面无人色。要知道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氐人说得出来做得出来!

      唯独贾诩不慌乱,他对氐人的首领说:“你们不要活埋我,你们知道我是谁?我是太尉段颎的外孙。我外公一定会用重金来赎人的!”当时,太尉段颎曾长时间担任地方将领,威震东汉西部各州郡,氐人们对他很是敬畏。贾诩情急生智,谎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想吓唬氐人。氐人首领见贾诩气定神闲、面相稳重,的确有“公子哥”的范儿,果然不敢放肆。

      最后,氐人与贾诩盟誓,把贾诩放走。剩下的那些人,可就惨了,全部遇害。

      这件事儿,贾诩运用计谋、“小试牛刀”。在极其危险的时刻,他冷静机警,三言两语迷惑住氐人,从而安然脱身。      

      2、贾诩的“冷血”。

      经过氐人活埋事件,贾诩有两个收获:一、我贾诩有超凡的随机应变能力;二、我贾诩绝不能任人宰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军,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董卓专权时,能力出众的贾诩已经是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的部队里当差,主要负责参谋一类的工作。

      董卓被杀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群龙无首”,惶恐如惊弓之鸟,便派人去长安请求赦免。哪知,王允有忠君之心,却无容人之量,回答是两个字“不行!”李傕几个更加慌了神,打算解算部队,各自逃命。

      此时的贾诩毕竟是董卓的余党,在王允的清算范围之内。为求自保,贾诩极力阻止李傕、郭汜等人弃军逃跑。他说:“听说长安城里掌权的那帮人要杀尽凉州人,如果各位将军抛下手下的队伍四散奔逃,即使亭长一样的小官就能把你们拿下,照样性命不保。与其如此,不如拼命。咱们带部队往西走,沿路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赢了,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征服天下;输了再逃也不迟啊!”

      众人都觉得有理。于是,四处散播谣言,说王允不仁要血洗凉州。果不其然,西凉诸将都带着军兵加入到李傕等人的队伍中。他们呜呜呀呀地杀奔长安,吕布战败率百骑逃走,王允被李傕、郭汜杀害。李傕等纵兵掳掠,京城一时间血雨腥风。

      贾诩的几句话,便让东汉末代朝廷风云变色。狗急了还跳墙呐!何况是人被逼急了,贾诩变得冷血无比!他举起了屠刀,尽管他是自卫。

      3、贾诩的“冷漠”。

      在帮助李傕、郭汜这一帮乌合之众搞死了死对头王允之后,贾诩获得了短暂的太平。

      可是,眼见着李傕、郭汜这两个不成器的家伙内讧愈演愈烈,贾诩知道他们不是靠山,他们是祸害。

      于是,贾诩交上官印,辞职不干了。不是他不想干,这是他避祸之举,他要与李、郭二人划清界限。

      辞官不做的贾诩还是离不开军队。他投靠到将军段煨手下,段煨算是贾诩的老乡,当时驻扎在华阴。

      时间不大,贾诩看出问题来了。段煨手下的将士都非常敬服贾诩,这让段煨心里很不爽。段煨生怕贾诩夺了他的兵权,却在表面上十分礼遇贾诩。善于察言观色的贾诩当然能看出来,他只得另谋出路。

      恰在此时,南阳的小军阀张绣钦佩贾诩,二人暗中常有来往。得知贾诩的境遇之后,张绣就派人去接贾诩。贾诩当仁不让,立马动身。与贾诩相友善的人就问他:“段将军对你这样好,你怎么要走呢?”贾诩回答:“段将军这个人疑心重,对我很猜忌。待遇再好,这儿也不是久留之地。待久了,恐怕会被他杀害,不如趁早离开。而且,我走了,段将军肯定会很高兴,他会指望我结连外援,一定不会亏待我的家人。张绣那边儿呢,正缺少个谋士,也会重用我。这样一来,我和家人都能够平平安安。”事情正如贾诩预料的一模一样,贾诩与家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

      贾诩为何走的如此仓促,甚至连家人都不管不顾?恐怕贾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有可能被段煨假意阻拦,夜长梦多、错失机遇。因此,贾诩“抛弃”家人,表现得“冷漠”不近人情。但这正是贾诩的过人之处,因为他胸有成竹,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4、贾诩的“冷对”。

      到了张绣的部下,贾诩果然如鱼得水。张绣、贾诩合作非常愉快,几次重创曹操,贾诩的计谋运用得出神入化。

      曹操、袁绍逐鹿中原,袁绍遣使招降张绣。按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张绣多次与曹操征战,并且还杀了曹操的爱将典韦、曹操的儿子还有曹操的爱马大宛马,两人之间有深仇大恨。此时,袁绍、曹操力量对比明显,袁绍的部队数量大大超过了曹操,张绣投到袁绍阵营顺理成章。

      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冷冷地回绝了袁绍的使者,他说:“你家主公连自己的弟弟袁术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够容纳他人呢?”

      接着,贾诩为张绣分析利弊,指出投奔曹操的若干有利条件。张绣对于贾诩的建议言听计从,果然曹操既往不咎、双手欢迎他们。

      5、贾诩的“冷酷”。

      至此,贾诩才遇上了雄主。在奸雄曹操手下,贾诩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深为曹操所倚重。

      为了接班人的问题,曹操想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闭口不答,曹操很纳闷,就问:“你想什么呢?”

      贾诩这才说道:“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们呢!”原来,袁绍、刘表在处理儿子接班人问题上都“废长立幼”,导致各自集团崩溃。贾诩的话外之意很明显:不能废长立幼,曹丕是长子,您觉得应该选谁!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世子。日后,曹丕也很感激贾诩的暗中相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贾诩的回答太酷了!还有些冷幽默的意思!岂不是“冷酷”?

      6、贾诩的“冷面”。

      在曹操阵营里,贾诩一直顺风顺水。即便如此,贾诩也不敢丝毫懈怠,夹起尾巴做人。他深知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却深谋远虑、精于策略,怕生性多疑的曹操猜忌,便关起门来过日子,平时不和别人有私交,子女的嫁娶都选择普通人家,绝不沾上“巴结权贵”的嫌疑。

      就凭着这样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贾诩始终为曹操、曹丕父子所敬重。

      

      冷冷的现实,催生了他冷冷的性格。冷冷的贾诩,用他非凡的智慧,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独善其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