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脏病预防

 释迦牟尼888 2011-04-23

1、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巧妙地控制着人体的代谢过程,从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地进行。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如下5个方面:(1)维持水的平衡;(2)排除人体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3)维持酸碱平衡;(4)保持体液成分的恒定;(5)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2、肾脏病的中西医机理是什么?

   概括的说西医认为:

   (1)细菌、病毒感染,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毒素及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及功能;

   (2)肾脏本身供血失常,血液循环障碍;

   (3)  体内代谢失常。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主骨生髓通脑,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脏腑发挥各种功能及生命活动之根本。若肾元(元阴、元阳)受到先天不足,后天亏损等因素的影响而致损伤,自身不能调整,就会产生肾脏疾病。

3.患了肾脏病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浮肿、贫血、高血压、乏力、消瘦、恶心、呕吐、腰痛、腰酸、尿血、尿中有泡沫(蛋白尿)、嘴里有异味、手脚麻木、抽筋、夜尿增多等。  

4、肾脏病引起的腰痛有何特点?

   (1)肾绞痛是肾脏病最常见的一种腰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疼痛突然发作,常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多发生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疼痛呈间歇性剧烈绞痛。一旦阻塞解除,疼痛立即缓解。

   (2)肾脏疾病所致的腰痛,多由肾脏肿大牵拉肾被膜引起,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静脉血栓形成,多囊肾、肾下垂、肾肿瘤等。疼痛常为肾区钝痛或胀痛。

   (3)肾周疾病所致腰痛,主要见于肾周围脓肿、肾梗塞、肾囊肿破裂及肾周血肿。此时肾区疼痛较重,患侧腰肌紧张,局部叩击痛及压痛明显。肾周脓肿常伴有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化验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并核左移。肾梗塞则可伴有血尿、恶心、呕吐、发烧,检验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尿乳酸脱氢酶升高等表现。

(4)血尿综合症。多见于年轻妇女,认为可能与雌激素避孕药有关。常为一侧或双侧腰痛,伴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部分有尿痛、低热,可有轻度蛋白尿、无血细胞尿,临床易误诊为“肾盂肾炎”

5、得了肾脏病为什么要及早治疗?

   有些肾脏病患者得不到早期治疗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未能早期发现,有些慢性肾炎呈隐匿型,一旦发现就已进入慢性肾衰。二是自己患了肾脏病,但对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忽视了及早治疗,延误病情。由于以上因素,肾脏在早期受损时未能及早治疗,以至迁延不愈,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预后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十分注意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早期发现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线索,如见血压高、浮肿、血尿时要高度警惕,最简便的方法是查尿常规。如发现有蛋白尿则可确诊为肾脏有问题,再进行一系列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抓紧时间治疗,争取早日痊愈,决不能粗心大意或满不在乎,以致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程缠绵,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6、肾病的危害性有哪些?

肾脏好比我们体内的污水处理站,担负着清除有害物质的责任,同时保护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水分和盐类不致流失。因此,肾脏属于生命的重要器官。但是,正如其他器官一样,肾脏也难免会受到许多疾病和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遭受损害,引起功能减退,严重时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这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一旦发生了肾衰,肾脏即处于“罢工”状态,不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多余水分。于是患者出现水肿、腰痛、蛋白尿、心功能衰竭和其他中毒症状,直接危及生命。发生急性肾衰时,肾脏结构原来就无明显损伤,主要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便可以治愈。即使肾脏受到损伤,一般也能够完全恢复。比较麻烦的是慢性肾衰,此时由于肾脏已长期受损,是难以恢复正常的,故病情日渐加重,尿量日渐减少,身体日渐衰弱,最后可出现“尿毒症”。这是因为血液内有害物质不能经肾清除而引起的,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病情一旦发展到这种程度,就难以依赖自身的功能恢复正常,唯有透析疗法和肾脏移植两种救治方法了,由此医学界将慢性肾病称为“危及人类生命的慢性癌症,十恶不赦的投毒手”。

7、怀疑有肾脏病时应怎样就诊?

当怀疑自己有肾脏病时,应到肾脏病专科医院就诊。通过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双肾B超检查。可初步诊断是否患有肾脏病。必要时,还要对肾脏进一步检查,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血清补体C3测定、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血糖测定、肝功能测定、球蛋白测定、血气分析、凝血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结合率、血β2一微球蛋白(β2mG)浓度测定、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试验、尿微量蛋白测定、尿乳糜试验、尿细胞学检查、放射性同位素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同位素肾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四肢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胸部X线片、X线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CT及经皮肾穿刺活检等。

8、患了肾脏病可以结婚吗?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到了法定年龄应该结婚,夫妻生活好会幸福一辈子,但患了肾脏病是不是可以结婚呢?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患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后期的患者,因肾功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结婚后的夫妻性生活可以进一步伤“肾”,而且往往要有家庭生活的拖累而劳“神”,这样可能对治疗和康复不利,这部分病人对于结婚的事情要慎重。肾炎病人在病情活动期,如有浮肿中等量以上的蛋白尿、血尿、中等度以上的高血压时,宜抓紧时间积极治疗,暂时不考虑结婚为宜。如果病情基本缓解或完全缓解可以考虑结婚问题。有些青年正在恋爱阶段患了肾病,而且已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心里非常焦急思想压力很大,经常询问医生可以结婚吗?如果医生认为可以结婚,就大胆结婚吧!如果暂不能结婚应积极配合医生,集中精力治病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等病情稳定后再结婚也不迟。另外,还要忠告几句:装饰新房、结婚请不要搞得筋疲力尽,最好婚前向配偶讲明病情,使对方理解,婚后才能体贴照顾,理解并分挑重担,新婚性生活不要过频。

9、肾脏病患者能否过性生活?

   性欲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和要求,正常的性生活,不仅能协调夫妻感情,同时对健康也是有益的。性生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能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对一个健康人来说,性生活后第二天仍精神饱满就好;如果第二天精神不振,感到疲劳,这就是说性生活太多了,这样对健康不利。对于一个健康人尚须注意“节欲”,更何况一个患了肾脏病的患者呢?不仅要防止过度性生活,一般来说更应注意适度减少性生活,这对于治疗和恢复健康是有利的。但在临床上也遇到一些患者,一旦患了肾脏病,则完全停止过性生活,视之为畏途,使夫妻感情出现了危机,自己则陷于苦恼而不能自拔。我们的意见是肾脏病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肾功能受损和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像健康人那样过正常性生活。应当清除顾虑,增强信心,不要压抑自己的性兴奋、性欲望,否则会产生性淡漠、性厌烦,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性生活的能力。现代性医学统计证明,性生活是一种“到死方休”的事情。性生活的乐趣,有助于永葆青春,有助于健康长寿,有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

10、肾脏病患者性生活应注意哪些问题?

肾脏病患者在过性生活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为了提高性生活的质量,首先要学习性知识。要认识到性生活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卫生准备,如刷牙、洗脸、洗澡。不能洗澡者,也要用盆浴对会阴部进行清洗,防止因性交引起泌尿系感染,以加重肾脏损害。(2)性交次数不宜过多。这是因为任何肾脏疾病都可能伴有性紧张的降低或缺乏,病程中应用的某些利尿药、降压药,降脂药,也可能造成阴茎勃起阻碍或继发性阳痿。因此,追求病前的性交次数,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3)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性交时间,以免影响睡眠。一般应选择晚上睡眠前,因为性交能引起愉快疲劳感,因而有催眠作用。也可在清晨56时,此时一夜的睡眠解除了身体的疲劳,精神饱满,体内肾上腺素浓度最高,从而保障了理想的性功能,有助于夫妻双方都能达到性高潮,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4)性交时夫妻双方要协调,并选择消耗体力最少的姿势,以免使患者过度疲劳。

11、肾脏病妇女能否怀孕?

原发性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已痊愈,妊娠一般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最好在急性肾炎临床表现消失3年后才妊娠,这时就会更安全了。肾病综合征如果无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时可以妊娠。当然妊娠时会有蛋白尿增多,但肾脏病本身一般不会恶化。如果血中的白蛋白明显降低,有可能引起胎儿体重不足或早产。此外,有些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妊娠容易发生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当发生高血压或轻度氮质血症的时候,如果妊娠,容易发生妊高征,也容易引起胎儿死亡。因此决定是否能怀孕要慎重。如果在妊娠的早期就出现妊高征症状,应该中止妊娠。因为即使继续妊娠,胎儿多难存活,而且会使原来的肾脏病恶化。IgA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者,在妊娠时容易发生高血压。如果怀孕,应该十分注意监护,定期到医院检查。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性肾病,在妊娠时一般不会引起肾病恶化。但是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妊高征,也容易引起胎儿死亡。因此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对怀孕要慎重考虑。患狼疮性肾炎病人可以怀孕和生儿育女,但应该很慎重,要在病情完全缓解后一年,经医生的同意才能怀孕,在整个妊娠期,应有肾科医生严密监护和给予适当治疗。

   总的来讲,肾脏病人如有下面几种情况时怀孕要慎重:

   (1)血压增高的病人,妊娠时容易产生某一些合并症,例如心力衰竭等,病人一般不能承受妊娠。 

   (2)肾功能中度的损害,血肌酑为123265毫摩尔/升,此时妊娠,原有的肾脏病和肾功能会恶化;如肾功能严重的损害,血肌酐超过265毫摩尔/升,血尿素氮超过11毫摩尔/升时,禁止怀孕。

那么,有些妇女患了肾脏病又想怀孕时该怎么办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否能耐受怀孕,如果你的病情是稳定的,血压和肾功能也正常,而且你渴望生一个孩子,你可以到肾科医生那里,咨询是否可以妊娠,而且怀孕后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到怀孕32周后,应每周去医院检查一次。主要检查尿常规、血压、肾功能和胎儿情况。如有血压增高,要卧床休息,如果肾功能下降,则要中止妊娠。

12、肾脏病患者预防感冒有何重要性,如何预防?

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是肾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不仅会引起肾脏病,而且会使原先患肾脏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肾衰竭或导致肾衰加重。因此,肾脏病患者预防感冒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在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中,少去或不去污染严重的公共场合;

3)注意防寒保暖;

4)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一些预防感冒的中成药,如板兰根冲剂等;

5)注意室内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使室内空气保持卫生状态。

13、正常人每天尿量是多少?什么是少尿?什么是多尿?什么是无尿?

正常人每天(24小时)尿量约1左右。临床上将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定为少尿;多尿是指每日尿量大于3.0或每分钟大于2ml;而无尿则是指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

14、多尿常见于哪些疾病?

1)水摄入过多,常见的原因是心理性或强迫性多饮,症状多呈发作性,女性多见。

   (2)肾脏排水增多,常见两种情况:a.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b.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药物、代谢、炎症和机械等因素损伤了肾脏髓质高渗状态或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能力。另外,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及肾髓质囊性病等均可发生多尿。

(3)溶质性利尿,常见有两种情况:a.有机物排出过多:如未控制的糖尿病或大量输入葡萄糖、高蛋白饮食及高分解状态等情况,大量糖及尿素排出引起高渗性多尿;b.电解质排出过多:常见于急性肾衰恢复期、梗塞后利尿及肾移植后利尿。由于体内蓄积大量尿素及电解质滤过,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所致。

(4)心房肽分泌过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因心率快可增加心房压力,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心房肽释放,使排钠、氯量增加。

15、少尿和无尿常见于哪些疾病?

    两者形成的机制基本一致。少尿、无尿病人,常伴有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其原因有三:(1)肾前性:是由于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压及滤过率降低以致尿量减少。可见于脱水、心衰、休克、低血压、肾动脉栓塞或邻近的肿瘤压迫等情况。(2)肾性:少尿是因肾实质损害所引起,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及各种慢性肾炎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期。(3)肾后性:主要是尿路梗阻所致,可见于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血块或脓块梗阻输尿管,输尿管的炎症、水肿、瘢痕及狭窄等或是肾外的压迫(如肿瘤)、粘连引起梗阻。

16、什么是蛋白尿?正常人尿中有蛋白质吗?

尿中如有蛋白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浑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人体内脏就像一个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似筛子,正常情况下,它可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它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粘蛋白一起排出,所以,健康成人尿中也含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80mg,最多不超过150mg,青少年可略高,常规定性检测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的上限(即大于150mg/),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17、是不是尿蛋白越多,肾炎就会越严重?

尿蛋白是诊断肾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正常人来说,尿中可有极微量的蛋白,用一般方法是检查不出来的。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应少于150毫克,超过这个数量值则称为病理性蛋白尿。

有的肾炎患者尿中无蛋白,尿液检查中只有红细胞和管型,被叫做无蛋白尿性肾炎。还应该指出,尿蛋白与肾炎的病理变化并不完全成为正比,也就是说尿蛋白量虽多,并不一定证明肾炎严重,而尿蛋白的质与病变程度有关,尿蛋白的质是指尿蛋白量的变化通常与检测时间、检测前饮食(含蛋白成份)有一定关系。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蛋白量的变化(“+”的多少)来判断肾病病变的程度。

18、什么是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哪些疾病?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全身或局部病变所引起的蛋白尿,在病变未痊愈前持久存在,常见的疾病分如下两类:

1)全身性疾病:

①发热期蛋白尿:可发生在任何发热的病人,尿中有蛋白和管型,但红细胞不增多,热退后复原;②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硬皮病等;③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④其它如糖尿病、痛风、肝硬化、牛皮癣、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发生蛋白尿。

2)肾脏病变:

①肾小球肾炎;②肾病综合征;③肾盂肾炎;④肾血管疾病;⑤肾小管疾病;⑥肾小管性酸中毒;⑦低钾性肾病。

19、什么是血尿?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吗?

血尿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尿路混入尿液中而形成的。由于出血量不同,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一般认为成年人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渣检查,在显微镜每高倍视野中,超过3个红细胞即为“镜下出血”;一升尿液中,出血量超过一毫升,可呈肉眼血尿。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尿常规检查,每高倍视野应少于3个红细胞,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量应少于50万个或每毫升尿中红细胞数应少于8000个。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后,尿中可能出现一时性红细胞轻度增多,亦可认为是正常。但如果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或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大于3个,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大于50万个,则称为血尿,多属异常,应及时就医。

20、引起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血尿的原因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统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急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其他如凝血异常的疾病(特发性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坏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引起血尿。

21、哪些常用药物对肾脏有损害?

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常用的有:

1)抗生素类  二性霉素B、先锋霉素IⅡ、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霉素类、万古霉素、新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甲氧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类等。

2)非类固醇类抗炎止痛药  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炎痛喜康、非那西汀、扑热息痛、安替比林、安醛比林、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等。

3)麻醉类药  乙醚、甲氧氟烷等。

4)抗癫痫药  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

5)肿瘤化疗药  顺铂、氨甲蝶呤、亚甲基脲类、光辉霉素、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

6)金属及络合剂  依他酸盐、青霉胺等。

7)各类血管造影剂。

8)其他  环孢素A、甲氰咪胍、别嘌呤醇、汞撒利等。

22、中医治疗肾脏病的优势有哪些?

中医治疗肾脏病有很大优势:其一,强调整体观。认为病变部位虽在肾脏,但与其它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也与年干节令的变化有关。所以在治法用药上既针对到体内脏腑阴阳虚实的病理变化,又要考虑到年干节令气候的影响而选方用药。完全不同西医那种机械地、孤立的认病和治症的方法。其二,强调动态观察,辨证论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其它不同的病理特征,治法用药也随之不同,使方药与病机始终一致。其三,所用的药物系纯天然所生的药物极少有西药那种毒副作用。

23、为什么肾脏病的治疗要注意巩固和坚持?

肾脏病有两个特点:一是病程绵长,急性肾炎的病程长者可达1年,慢性肾炎则更长。

二是容易复发,因为感染劳累及情绪激动等诱因可以使已经稳定的病情出现反复,鉴于上述因素,所以肾脏病的治疗要注意巩固和坚持,有的甚至要治疗3个月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但是在活动期和稳定期的治法、方药以及服药方法等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麻痹大意,病情一旦稳定就顺其自然不注重调治则易反复。然而因为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治疗造成思想包袱沉重,悲观失望,则更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24、常见肾脏疾病有哪些?其共同特征及转归是什么?

肾脏疾病常见的是: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肾结石,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痛风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紫癜性肾炎及各种中毒性肾病等。肾脏疾病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即水肿、血尿、蛋白尿、少尿、尿频、尿痛、腰痛、高血压等,病变发展均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如能及时地正规治疗,多数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或者好转,或病情得到控制。否则,最终进入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5、肾功能检查有哪些?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分泌一些激素,使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行。检查肾脏病病人时,除应积极寻找致病原因外,还需判断肾功能有无损害。有关肾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程度及发展速度,这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差,肾功能检查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肾的器质性损伤或肾功能受损,临床诊断要充分注意。较为常用的肾功能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血中氮质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酸。

2)肾脏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或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的能力。常用的有: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对氨马尿酸清除率。

3)肾小管功能试验:①近曲小管功能检查,包括酚红排出试验、尿糖、尿溶菌酶及β2微球蛋白检测等。②远曲小管功能检查,包括尿比重、尿渗透压、尿浓缩稀释试验及尿酸化验等。

26、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说明肾功能损害吗?

尿素氮和肌酐是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在肾脏功能正常时能将所代谢的尿素氮及肌酐排出体外,使其在血液中保持恒定的浓度。当肾功能受到重度损害时,影响排泄,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就会升高。所以,检验血中肌酐及尿素氮是检查肾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尿素氮正常值为3.2-6.0mmol/L.如果血中尿素氮﹥6.0mmol/L, 20.0mmol/L,称为氮质血症;>20.0mmol/L称为尿毒症。血肌酐正常值为70—133mmol/L.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肌酐及尿素氮升高时,有效肾功能往往已有6070%受损害。因此,血肌酐及尿素氮检测不是一项敏感的肾功能检查指标。当测得结果正常时,并不能除外肾功能受损。然而这项检查对于尿毒症的诊断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

那么,是不是一个病人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就一定是肾功能减退呢?不能绝对肯定。因为许多因素可使血中尿素氮升高,如吃了过高的蛋白质饮食、消化道出血、心衰、尿路梗阻、严重的感染、发热、脱水及休克等,都可以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尿素氮升高。同样,肌酐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进食大量肉类可使肌酐增高,而长期饥饿、妊娠及肌肉萎缩性病变时,血肌酐含量则较低。所以,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单凭一张化验单就草率的诊断。

27、如何正确留取尿液标本?

尿液异常是肾炎病人主要的表现之一,故尿液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肾脏病首选,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且无创伤,简单易行,费用低廉。正确地留取尿液标本是非常重要的,留取尿液标本应注意以下4点:

1)清晨第一次尿是最理想的常规检验标本。因晨尿较为浓缩和更酸性一些,尿中有形成分比白天尿更多,能较充分地反映肾脏病变情况,也可避免饮食干扰,保证化学成分测定的准确性。

2)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检验,以免因比重及酸度的影响使细胞成分溶解破坏或皱缩变形。

3)女性病人月经期一般不留取尿液做检查,以免和月经血相混合而造成血尿的假象。

4)采集尿标本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标记病人姓名。女性病人需清洁外阴,男性包茎者,应将包皮翻开洗净,均留中段尿。婴儿在清洁外生殖器后留取尿液。

28、什么是肾活体组织检查法?

肾活体组织检查是获取肾脏病理标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诊断肾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对确定诊断,探讨临床与病理的联系,决定治疗方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价值。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方法很多,肾穿刺针多种多样,现简要介绍一种经皮肤穿刺肾活体组织检查方法。

1)穿刺针:

最常用的穿刺针为管状针,针柄可与注射器相连,穿刺时由助手抽吸以造成负压。

2)操作方法:

病人俯卧位,腹部与肾区相应位置垫以10厘米15厘米长沙袋或枕头,使肾紧贴后腹壁。消毒皮肤,局麻,用B超检查选定理想穿刺部位,首先用探针探测皮肤距肾周围脂肪囊的距离,然后将穿刺针刺入肾脏,取出肾组织分为3份送光镜、电镜免疫荧光镜检查。术后按压穿刺部位15分钟,再平卧24小时。

29、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有什么价值?

国外于1923年就有肾穿刺活检的报道。我国开始于1958年,但开展较广泛的还是最近10余年。肾穿刺活检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肾穿刺活检可达到以下目的:

   (1)解决诊断:肾小球疾病诊断较复杂,目前常用的有3种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免疫病理诊断。后两种诊断需依赖于肾穿刺活检技术。这三种诊断有什么相互联系呢?例如,某些复发性血尿的病人,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病理诊断则是系膜增生性肾炎,而免疫病理诊断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同样一种病,从不同角度可下3种诊断。一般而言,病理诊断最有意义。

   (2)有利于制定及修正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临床诊断是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定的,正确地判断病理改变还需病理诊断。例如,临床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Ⅱ型,其病理上至少可有4种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些不同病理改变的肾炎,在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上均不相同。如没有肾穿刺病理检查,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拟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提示预后:肾穿刺检查可最直观地发现肾小球变化情况,能提示预后如何.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要注意肾穿刺检查的局限性。肾活检只能取少数肾小球,要以少数肾小球推断整个肾脏疾病,就必须保证肾小球达到一定数量。标本中肾小球越多,可靠性越佳,反之,则可靠性越差。

30、肾穿刺检查会加重肾脏的损害吗?

不会。正常人,每个肾脏有100多万到200多万个肾单位,平时这些肾单位并不全在工作,约有40%肾单位在进行工作。因此,肾脏的储备能力很大。某些肾脏病,如肾结核及肾肿瘤等,当一侧肾脏病变使肾功能丧失时,而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话,可以将有病的肾脏切掉。在尿毒症病人移植正常人的一个肾脏后,他仍可健康地生活。肾穿刺检查,虽然是创伤性检查,需要取一块肾组织检查,但是取出的肾组织是很小的,一般只有10-15个肾单位,这对于拥有200多万肾单位的肾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能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肾穿刺检查还是相当安全的,一般不会加重肾脏的损害。

31、什么是肾单位?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每个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是细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通常分为三段:第一段与肾小囊相连,称近端小管,依其走行的曲直,又有曲部和直部之分;第二段称为细段,管径细,管壁薄;第三段称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其曲部末端与集合管相连。近端小管的直部、细段与远端小管的直部连成“U”字形,称为髓袢

32、什么是原发性肾脏病?

所谓原发性肾脏病,是指疾病的本质是肾脏发病。我们平时所说的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就属这一类型。这类疾病临床所表现的高血压、水肿、血尿、贫血等,都是因为肾脏发生病理变化所引起的。肾脏发病是因,高血压、水肿、血尿、贫血是果。

33、什么是继发性肾脏病?

所谓继发性肾脏病,是因为体内发生了其它疾病,进而影响了肾脏,使肾脏受到了损害,发生病变。例如:高血压病,因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肾损害,成为高血压肾病;又如糖尿病,因未很好地治疗,长期的血糖较高,使肾脏受到损害成为糖尿病肾病;其它还有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妊娠中毒性肾病等等,还有很多很多。这类型的肾病,都是继发性肾病,是其它疾病发生在先,肾脏损害在后,其它疾病是因,肾脏发生病变是果。

34、什么是急性肾炎?它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各有哪些?

急性肾炎是一组常见的疾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为最高。其病因有多种,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多见。大部分病例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它在其临床上可有以下特征:(1)血尿(2)蛋白尿(3)水肿(4)高血压(5)少尿及一过性的氮质血症(6)一些全身表现,例如: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及腰部钝痛等等。

35、如何预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主要防治能诱发肾炎的其他有关的疾病(亦称肾炎的前驱病),尤其是防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丹毒脓疮等,人体感染上述疾病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引起肾炎,叫潜伏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其潜伏期约一至二周;猩红热约二至三周;脓疮病约二至四周。潜伏期是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感染上述前躯病时,如能及时治疗则可阻止免疫反应的发生。据临床观察,扁桃体炎、咽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病灶反复发病者,可引起急性肾炎并使其转为慢性肾炎。因此如果证实急性肾炎是由扁桃体炎引起,在适当时作扁桃体摘除,有助于治愈及预防复发。其他细菌、病毒、原虫等都能引起肾炎,因此,对引起肾炎前驱疾病的及时的防治,对预防急性肾炎的发生以及防止急性肾炎转慢性肾炎均有重要意义。

36、急性肾炎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肾炎的饮食治疗首先在于减轻肾脏负担,消除和减轻临床症状。饮食安排上应根据病人蛋白尿的测定和肾功能状况来确定,同时兼顾病人的水肿、高血压等情况综合考虑

1)急性起病时,肌酐、尿素氮升高:

限制蛋白质

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氮质血症,为了减少食物总蛋白质在身体中代谢产物的积聚,减轻肾脏的负担,患者于发病初期应采用低蛋白膳食,限制蛋白质的饮食,减少动物性食物、豆类,能量供给以主食为主,蛋白质不超过1/千克体重∕天。如果有氮质产物滞留,如血浆尿素氮超过60毫克/分升时,应严格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按照每千克体重计算,应不超过0.5,每日摄入量在30-40以内在限制蛋白质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优质蛋白比例,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当经过一般治疗后,如病人尿量较多,每天在1000毫升以上,同时体重也随之减轻,则可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每天每千克体重最好不超过0.8,一直到病情稳定2-3个月,方可恢复正常摄入量。

(2)水肿、高血压:

限制水分和钠盐 

水肿和高血压症状严重的肾炎患者需要严格限制食盐的用量,一般要求饮食中不用盐,并且食谱中不应包含有较多高钠的食品,如酱菜、腐乳、咸蛋、罐头熟肉制品、海产品等,钠的摄入量可介于无盐和低钠的水平。

(3)持续少尿:

限制食物中的钾

持续少尿的患者不仅要限制摄入的水分和钠盐,严格记录出入量,使入量不超过出量,还要关注患者血钾的情况,为防止发生严重威胁生命的高钾血症,在少尿症状发生之初就要避免摄入含钾高的食物。

(4)给予充足的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在应激状态下能保护受损的组织,尤应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C有抗过敏性炎症的作用,每日摄入量最好在300毫克以上,故饮食中可多采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但是含水溶性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往往含有较高的钾及丰富的水分,故在选择时应遵从限钾和限水的原则,此时通过口服药物和静脉补充维生素可完全代替食物来源。

(5)能量适当

因为患急性肾炎时需要卧床休息,所以每日热量摄入不必过高。成人每日平均约为1600-2000千卡。膳食成分中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应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此两项约占总热量的90%以上。但脂肪含量不宜过高,避免影响消化能力,并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

37、什么是急进性肾炎?病因有哪些?

急进性肾炎是一种病情发展急骤,以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迅速发展为少尿、无尿和肾功能衰竭的预后恶劣的肾小球肾炎的总称。其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具体如下:

   (1)原发性:发病原因不明,前驱可有链球菌感染史或胃肠道、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三型:

    ①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此型患者血中抗基底膜抗体阳性,电镜下可以见到基底膜内侧有线状沉积物。

    ②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电镜下可见基底膜外侧有团块状免疫复合物沉积。

③Ⅲ型的发病机理不明,肾小球中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三型中以Ⅰ型病情最为凶险,治疗最困难。

2)继发性:可继发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继发于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较少见)等。

②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隐匿性脏器细菌性病灶、乙型肝炎及流行性感冒等。

③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血管炎、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自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等。

38、什么是慢性肾炎?如何分类?

慢性肾炎多见于成年人,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病程较长,可以有一段时间无症状,呈现缓慢进行性病程。可以出现蛋白质、血尿、水肿及高血压,还可伴有肾功能不全,病程长达1年甚至数十年。有些病人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慢性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化,为了便于诊治,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1)普通型:有中等程度的蛋白尿及轻度镜下血尿,轻度至中度水肿、高血压或伴肾功能损害。(2)肾病型:临床表现具有大量尿蛋白(≥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伴或不伴有水肿、高脂血症及血尿。(3)高血压型:除有普通型表现外,血压升高比较突出,常伴有慢性肾炎的眼底改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窄、变细、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或絮状渗出物等。(4)急性发作型:在患病过程中因感染、劳累或治疗不当,出现病情加重,这时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肉眼血尿、管型增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甚至使肾功能急剧恶化。

39、引起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原因主要有:

1)细菌或病毒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无症状性菌尿、流感、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症状加重。

2)过度劳累:包括过度劳累(如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开夜车、甚至房事过劳等,均促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

3)使用肾毒性药物:氨基甙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等。

4)应激状态:所谓应激状态,是指机体对外来的超负荷的各种原因,如突然消化道出血、严重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应激能力,主要是指肾上腺皮质为了应付突然到来的刺激,紧急地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各种应激状态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的病情急剧加重。

5)其它: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可引起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通常是在上述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当天或数日内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加重、水肿、高血压、少尿,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

如能及时去除加重因素,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急性发作以前的状态,肾功能恢复正常。但也有可能因上述加重因素导致病情的恶化,并迅速进入肾功能衰竭期。所以临床上必须重视处理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各种原因。

40、慢性肾炎患者有哪些康复措施?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在成人中本病比急性肾炎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病程迁延,不易速愈。正确的康复措施对缓解病情、减缓肾功能恶化是十分重要的。

1)要注意防止咽喉部、肺部、泌尿道感染,避免受凉、劳累、创伤等。因为每感染1次,病情就可能加重1次。

2)感染后应及时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严禁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先锋霉素Ⅱ号等肾毒性药物,否则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3)控制高血压。因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恶化加快,一般血压维持在18.7/12.0千帕以下为宜.

(4)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减少尿蛋白的丢失,因长期大量蛋白尿可促使肾功能恶化.

(5)配合中医药治疗,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41、慢性肾炎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为慢性肾炎,这种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可能是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也可能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而成。慢性肾炎的特点是起病缓慢,有些病人无明显不适,有些病人出现水肿和高血压。比较一致的症状是反复出现血尿、蛋白尿等尿液成分的异常,但是这方面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故而许多患者来院就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按照病程的进展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饮食治疗也有所不同。

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时候会出现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尿毒症的表现,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急性肾炎的饮食原则给予相应的安排。如有水肿、少尿、高血压,应限制钠盐和水分;如有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饮食上应清淡少盐、能量适当、维生素丰富。生活上要注意避免劳累,需充分休息。

2)慢性肾炎缓解期:

慢性肾炎的缓解期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此时病情相对稳定或是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没有临床表现。在饮食上,处于缓解期时不需要特别调整饮食中的营养素,可按每天正常人的平衡膳食要求进食,以维持正常的营养状况。

42、慢性肾炎发展下去有什么后果?

慢性肾炎是一个具有进行性发展倾向的疾病,但发展缓慢。在漫长的病程中,病情还可处于相对稳定,甚至患者没有症状,只在尿检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改变。这种状态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终因感冒、劳累等因素促使其病情加重,或因肾实质损害逐渐加重而发生持续性高血压,或因尿蛋白量逐渐增多而发生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又可以加重肾小球硬化,造成肾单位损伤,使肾脏内所健存的肾单位越来越少,毁损的肾单位越来越多,终因损伤过多,“健存”的肾单位不能代偿其功能而发生肾功能不全。基于此种情况,要抓紧在慢性肾炎的早期进行治疗,终止或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43、不吃盐,肾炎会好得更快吗?

不少肾炎患者,往往盲目禁服食盐而使病情加重,因为他们相信不吃盐肾炎会好的更快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要说清这个道理,首先要了解食盐是我们人体生理功能的必需品,没有食盐(主要氯化钠)不仅会感到饮食无味,而且会严重影响整个机体。长期限盐,可以出现低钠血症,表现出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少言懒语等症状。如果患了肾病,应适当地掌握食盐的摄入量非常重要,对治疗和健康都有利。人体中的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维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这对细胞内外,机体内外的液体平衡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当液体中的钠离子的含量增高时,就能保留更多的水,同时也会通过生理效应引起排钠排水增加,从而保持体内钠的平衡。

肾脏病患者一般低盐饮食或普通饮食没有问题,当临床上出现水肿及高血压时就要限制食盐,因为当肾脏有病时,肾脏对钠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钠的排泄功能受到障碍,钠离子越多,水也潴留,往往表现为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加重,所以根据具体不同情况,对肾病患者分为:1)一般饮食。如肾病患者从未出现过水肿、高血压、或者经治疗以后水肿及高血压消失,没有再反复者,则不必严格限盐,但食盐量也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钠盐摄入是不符合生理要求的,它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更何况是肾病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2)低盐饮食。适合于轻微水肿、高血压以及水肿、高血压消退患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症恢复期,慢性肾衰无水肿、高血压者都用低盐饮食。低盐饮食要求每日钠盐摄入量在3-5g之间。患者也可食用低钠盐。但也不能吃咸菜、腐乳酱、酱菜、咸鸭蛋等。3)无盐饮食。肾病患者有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应该禁盐,就连含盐的食物(咸馒头、咸饼干等)、小苏打、酱油等都在禁忌之列。这种情况见于急性肾炎初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伴有中、重度高血压及水肿时。无盐饮食往往要影响食欲,可以用无盐酱油,或糖、醋、姜、蒜等调味以增进食欲。禁盐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是看水肿和高血压两大症状,如果这两大症状不太明显或基本消失时,即可改为低盐饮食,不能长期严格禁盐。

44、什么是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粘膜及肾实质发炎的一种感染性的肾脏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史,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

正常人尿道内常有少量的细菌存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发病。如果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病菌就会乘虚而入,由尿道上行到膀胱,再通过输尿管进入肾组织发生本病。以下的因素也参与本病的发生,如尿路梗阻、尿路器械使用、性交、妊娠、尿路畸形和尿潴留等。急性肾盂肾炎都有突然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尿痛、腰痛等较重的临床表现。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就有可能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此病女性占多数,女男之比为101

慢性肾盂肾炎多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有些呈慢性反复发作,有的无自觉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18.6-37.5%,占慢性肾衰竭病例总数的20%,可见本病不可轻视.

45、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如何饮食调理?

宜多饮水,急性期每日饮水量宜在2000毫升以上,慢性期宜每日早起空腹饮水500毫升,夏秋季还需增加饮水量.急性期患者属热属实,饮食宜偏清淡、清凉,忌辛辣燥热助火及肥厚腻滞助湿之品,慢性者多属虚,饮食宜偏滋补,忌寒凉生冷。

46、什么是隐匿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是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又称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一般多在体检或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多无症状和体征,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隐匿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三种类型: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蛋白尿及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隐匿性肾炎实际上包括了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肾小球疾病。隐匿性肾炎虽然有隐匿、持续的特点,但由于其肾功能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故预后也是良好的。

47、什么是IgA肾病?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是具有相同的肾活检免疫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凡是在肾小球系膜区中,存在着的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时,同时又排除了其它继发性IgA沉积的情况,例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及肝硬化后肾炎等疾病时,均被归入细膜性IgA肾病的范围。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肉眼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腰痛,间或也有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者。

48、什么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组织学诊断名称,是指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经过不一及具有共同组织学改变的弥漫性肾小球疾病。其肾脏病变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伴或不伴系膜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弥漫性系膜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电子显微镜可见系膜区出现散在或均匀的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大致分为3种:(1)持续性蛋白尿伴镜下血尿;(2)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3)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三高一低,可伴血尿或无血尿,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

49、什么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原是一个病理形态学名词,是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特点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有弥漫性均匀的颗粒状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基膜增厚,通透性加强,蛋白质漏出。因肾小球内不伴炎症的病理改变,故称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

50、什么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何特点?

它是慢性肾炎的一种类型,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特定的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现,但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而只是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增生的系膜细胞和基质侵入,并充填于毛细血管袢致密物质,在内皮下和基质之间沉积(I型)或在内皮下及上皮下均有沉积(Ⅲ型),在基膜之中(致密层)沉积(Ⅱ型)。

本病主要见于青少年,老年人很少见。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区别。约10%-20%病人发生于呼吸道感染之后,呈发作性肉眼血尿,约半数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80%-90%病人伴有高血压及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病人常伴有较严重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呈苍白、乏力及气短。本病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

51、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并不是单一疾病,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及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它们的共同临床特点是有典型的“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即(1)高蛋白尿(尿蛋白量大于3.5g/24h),(2)高度水肿,(3)高脂血症,(4)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52、肾病综合征患者如何调理饮食?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有多种原因包括慢性肾炎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大量持久的蛋白尿、高度浮肿、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而对患者日渐肿胖的身体和日趋降低的血浆蛋白与体质,家长们无不忧心忡忡,有的还不顾囊中羞涩,尽可能地为其购买营养品或补品,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这样做的后果并非完全尽人意,甚而还会产生副作用,肾病患者饮食调剂的正确办法如下:1、给予高蛋白饮食:只要患者的肾功能正常(即血尿素氮和肌酐正常),而血浆蛋白低下者,一般应给予高蛋白饮食,这一方面可满足患者的正常需要,又可弥补尿中蛋白质的丢失,但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肾功能,一旦肾功能有改变应立即减少蛋白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脏负担,使肾功能恶化,同时应尽可能使蛋白质来源为鱼、肉、奶、蛋等高生物价蛋白,而减少植物来源的蛋白质。2、限制钠盐的摄入:①对于浮肿不严重者,可采用低盐饮食,即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少于2-3,同时不再加食咸菜、蛋等盐食品。②对于浮肿严重者可给予无盐饮食,即在烹调时不再加盐或其他含盐食物。为了调节口味,在烹调菜肴时加用一些糖醋食品,以增进患者的食欲。3、对于浮肿严重应限制液体的摄入量,以利浮肿减轻。4、由于患者食欲差,故应设法调剂食品花样,使其色、香、味、形具佳、以刺激其食欲,使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从而使摄入的蛋白质能得到充分利用。

53、什么是多囊肾?它是怎么形成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多囊肾指肾实质内有囊性占位性病变,为遗传性疾病,根据其遗传特征可分为婴儿型与成人型两大类。婴儿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比较少见,患儿大多在出生后不久死亡。成人型是肾囊性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家族中传递。成人多囊肾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原因,占住院血透、肾移植病人的5-10%

随着疾病的发展,囊肿不断的增大,使正常的肾组织受挤压破坏,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有:(1)肾脏肿大,可大于正常5-6倍,两侧可有明显差别。(2)腰、腹局部不适、隐钝痛,这是肾和囊肿增大,肾包膜张力增加或牵引肾蒂血管神经引起的,突然加剧的疼痛常为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合并结石或出血后血块堵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3)镜下或肉眼血尿,常呈发作性,主要原因是囊壁血管牵扯破裂所致,届时腰痛常加剧。(4)蛋白尿和白细胞尿。(5)高血压。

54、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发病原因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一种肾损害疾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使肝糖原和肌糖原不能合成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肾脏方面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管透明空泡变性及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硬化等改变。

临床上除糖尿病原有的临床表现外,还可以出现水肿,高血压,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大量的尿蛋白引起的小便内泡沫增多,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贫血以及低钙搐搦等。本病是较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脏病,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在西方国家中本病占继发性肾脏病的第一位。

55、糖尿病肾病的饮食调理和康复有哪些?

众所周知,饮食的治疗可以说是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因此,对于饮食的调控应掌握一些原则。

首先需要获得足够的热量。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充分的热能,才不会使体内蛋白质被分解消耗掉。供能食物首选面粉、大米等食品。

其次,密切关注钠钾量。对于浮肿的病人,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做到低盐饮食,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菜类。对于钾的摄入量的判定则应根据患者的尿量来定,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则不必控制钾的摄入。若每日尿量小于1000毫升,则应避免食用含钾量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虾、蟹、鳝鱼、花生、豆类等。

再谈谈蛋白质的摄入问题。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排出蛋白质代谢产物能力下降,因此要限制蛋白摄入量,尤其要限制植物蛋白,提倡少量优质蛋白饮食:食谱可多吃牛肉、鸡肉、牛奶、鱼、鸡蛋等,少吃豆类食品。

饮食中还应注意补钙。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排除钙增加,因此补钙显得很重要。除合理使用药物外,饮食可选含钙丰富的食品,如骨头汤,牛奶等。

关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进行适度的有节制的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肾病重要的辅助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制定的运动强度各有不同,可在做了医学检查之后,和医生一道讨论运动的方法、运动量及注意事项。我们建议一种方法是餐后散步,每餐休息30分钟后开步,步速开始为每分钟60步,10分钟后渐加快至100120步,持续10分钟后渐减至每钟60步,调整5分钟,再结束。还有太极拳、气功疗法等都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措施。糖尿病肾病的运动治疗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成效的,病友应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运动,以期待早日康复。

56、什么是高血压肾病?发病原因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血压病作为病因,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称为高血压性肾病。

其发病病因主要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以致肾小球缺血、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最终使肾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除高血压引起的其它器官并发症,如:心脏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外,肾损害方面可以出现尿量异常,因尿蛋白增多而见小便内泡沫增多、恶心、呕吐、贫血、水肿等。

57、什么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它是怎样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一种肾脏损害。它是—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在过敏性紫癜中,绝大部分的肾内毛细血管被累及,但只有20%-60%肾小球有损害症状。此时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机体本身的过敏状态有关。致敏原可能是细菌、药物(如四环素、奎尼丁、阿司匹林等)、含异体蛋白的食物、虫咬、毒素或预防注射等,但绝大多数无明显的过敏原。

临床上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后出现发热,四肢伸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出现紫癜,多呈对称性分布;可有关节痛、腹痛、恶心、便血及呕吐。肾脏方面的症状可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58、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的饮食方面需要留意以下方面:降低膳食纤维的含量,不要吃那些粗硬多渣的食物。这是因为过敏性紫癜常常侵害肠道粘膜,容易发生肠道粘膜出血。如果进食粗硬含有很多难以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粗粮、笋、芹菜、萝卜、魔芋、枣等。可以食用的食物有冬瓜、白菜叶、生菜、去皮的茄子、西葫芦、肉类、鸡蛋等。

提高膳食中的总能量,补充过敏反应的消耗。出皮疹是炎症反应,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故患者需要高能量的均衡膳食来补充所需。一般可按照每日30-35千卡/千克体重给予,儿童则应参照同年龄的正常值,甚至可以更高些。

限钠,限钾,适当控制水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常常有水肿、少尿,适当限制水分和无机盐能缓解水肿的情况,防止发生高血压和心功能损害。

肾功能异常时限制蛋白质。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此时及早限制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对预后有益,具体可参照后面章节关于低蛋白饮食的论述。

59、什么是狼疮性肾炎?它是怎样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病变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最严重的内脏损害,属继发性肾炎。根据病理检查,肾脏受累者约占90%,根据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狼疮性肾炎是免疫复合体沉积于肾小球所引起的免疫性损伤。主要损伤在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也有累及。

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以是轻度肾损害型,可以是肾病型,也可以为急进型肾炎的临床表现。

60、狼疮性肾炎的不同阶段怎么进行饮食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遵循不同的饮食治疗原则。

1)轻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饮食原则与常人相近,能量适当的均衡饮食就可以满足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了,但是应该适当限制钠盐和水。多食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非常有益的。钙、磷、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2)肾病综合征型,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饮食上参照肾病综合征的要求,即限制食盐和水,给予正常偏低的蛋白质饮食将更安全。控制食物中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忌食粗粮和杂豆,但是热量要充足,这将很好的保护肾脏,减轻分解代谢。

3)急性肾功能衰竭型,肾性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饮食上要严格限制含钠的食物,限制水;蛋白质不能超过0.8/千克体重(这是一个低蛋白饮食的限量标准);可以适当采用输注肾必需氨基酸或口服“开同”(需要医生处方)的方法补充氮质,维持正氮平衡。

4)缓解期:

处于缓解期时患者通常要服用维持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补充钙质、水溶性维生素,适当限制能量(体重正常者可按25-30千卡/千克体重提供)和脂肪。保持正常体重是防止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应避免劳累、情绪波动和感染。定期做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61、什么是痛风性肾病?它是怎样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血中尿酸过高,引发肾脏损害的病变叫痛风性肾病。

是由于尿酸盐的结晶沉积,使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变形、间质血管肥大。从病理上属于慢性间质性肾炎,也可以形成肾结石,造成肾内或肾外管路梗阻。

本病除原有的痛风表现如:痛风石的形成、关节及软组织受损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外,肾脏方面表现多见结石引起的肾及尿路梗阻引起的绞痛、血尿蛋白尿以及肾功能不全而出现的高血压、水肿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62、痛风性肾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见第四章?页痛风性肾病

63、为什么痛风性肾病的患者要多喝水?

痛风性肾病一方面是尿酸摄入过多引起,一方面是由于尿酸排出不畅。为了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沉积应该多饮水,令尿酸稀释,每日入液量保持2000毫升-3000毫升,大约相当于10-15杯水,而排尿量最好能达到每日2000毫升,这有利用尿酸从肾脏随尿排出,同时减少其对肾脏的损害。为了防止夜尿浓缩,可在睡前和半夜饮水。

64、肾结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肾结石是发生于肾盏、肾盂内结晶的有机或无机的石状物。结石的形成始于超饱和尿中的一个结晶核,继而发生结晶生长,聚集成肉眼可见的固体。发病原因多因尿路梗阻、淤积或因钙吸收增多形成结石,是我国泌尿外科占第一位的疾病,且治愈后复发率高。

肾结石是病理产物,但它的形成和存在又会对人体和肾脏本身造成损害。(1)可因结石的存在致使泌尿管腔和(或)肾盂梗阻、积水,损伤正常组织。(2)因结石有一定的活动性,对局部组织损伤造成溃疡等病变,出现血尿、局部纤维化等改变,并可使损伤部位感染,甚至发生癌变。(3)结石在肾盂梗阻,往往造成肾盂积水,发生肾盂肾炎。肾组织受损后,被纤维组织代替,使肾功能受损害。

65、肾结石患者如何饮食调理?

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多饮水有利尿液的引流,防止结石形成以及减轻症状,每天除饮食中的水分外,宜饮水15002000毫升为好,除开水外,可包括果汁、淡茶及其他饮料。注意饮食调节:饮食应多样化,富含营养和维生素,忌辛辣及酸醋。属于尿酸盐结石的患者,饮食应清淡,低蛋白,低脂肪;忌动物肝、脑、肾、海虾、蛤蟹、豆角、花生、菠菜应少吃。属于磷酸盐结石的患者,应以低草酸、低钙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鸡蛋、牛奶类食品,尽量少吃菠菜、油菜、雪里红、香菇、榨菜、海带、芦笋、核桃、甜菜、巧克力、各种豆类、代乳粉、芝麻酱、腌带鱼、猪脑等,少饮浓茶。这样则有利于防止结石的形成与复发。

66、什么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ml),含氮的代谢废物排出急剧减少(1992年我国肾脏病界学者讨论后规定,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清肌酐应每日上升超过4488umol/L),迅速出现氮质血症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等功能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

67、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表现通常可概括为三种类型:

1)少尿型ARF以少尿(尿量少于400ml/日)或无尿(尿量少于100ml/日)为显著特点,一般都经过少尿期(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临床阶段。少尿期通常持续3天至1个月不等,平均约10天左右,少尿期的主要表现为:①水钠潴留:表现为全身浮肿、血压升高等。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②电解质紊乱:包括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等。高钾血症常为少尿期死亡首位原因;③代谢性酸中毒:为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所致,感染和组织破坏可使酸中毒加重。酸中毒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大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血压下降;④尿毒症症状:为各种毒素在体内蓄积引起的全身各系统的中毒症状。消化系统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尿毒症性肺炎等;循环系统包括心律失常、心衰等;神经系统包括意识障碍、躁动、谵语、抽搐等。进入多尿期后尿量每日可达30005000ml,血清尿素氮、肌酐逐步下降,尿毒症症状逐渐消退。多尿期因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排出,可出现脱水、低钾、低钠血症等,如果不及时补充,患者可死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入恢复期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恢复至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再生和修复,肾功能的完全恢复约需半年至1年时间,少数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2)非少尿型ARF一部分病例无少尿或无无尿的临床表现,仅表现为短时间内生肌酐清除率迅速降低,下降幅度达正常值的50%以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血清肌酐每日上升速度超过4488mmol/L,这种类型称为非少尿型ARF,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常易误诊。

3)高分解型ARF一部分病例发生于组织分解代谢极度增高的情况下,每日血尿素氮和肌酐上升速度分别>14.3umol/L>17umol /L,称为高分解型ARF,通常见于大面积外伤、烧伤、大手术后以及严重感染等情况,表现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中毒症状显著,尤以神经系统突出,可表现为嗜睡、昏迷、抽搐、癫痫样发作、反射亢进或减弱等。

68、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发生在各种原发的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导致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这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当发展到终末期,出现明显的氮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及出现各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预后严重。

69、慢性肾功能衰竭容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肾脏是人体内一个极其重要的器官。它维持着机体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维持体液分泌恒定,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重要功能。因此,肾脏功能衰竭,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之出现多种并发症。主要有: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病、心衰、尿毒症肺炎、胸膜炎、贫血、消化系统病变、神经系统异常、精神障碍、发育迟缓(儿童)等。

70、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所有进展性肾疾病的最终结局,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其常见的病因主要有:①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②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③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④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⑤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⑦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⑧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另外,大约有6%-9%的患者病因难以确定。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占第一位的是糖尿病肾病,约为27.7%,第二位的是高血压肾损害,约为22.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三位,约为21.2%,多囊肾为3.9%,其他各种病因共占24.5%。我国目前尚没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大规模调查的资料,从临床经验来看,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最近几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由此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大量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数量也大幅增多,这一动向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7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慢性肾衰患者的血中有氮质潴留。在保守治疗期间必须配合饮食疗法,限制蛋白质的入量以减轻氮质的潴留量;减少机体内蛋白质的分解,纠正体内氨基酸代谢异常,维持氮质总平衡;保证营养,增强抵抗力,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在饮食疗法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食用有高营养价值的优质蛋白;即蛋白质的入量要少而质量要好,少而精。通过限制蛋白质的入量可以阻断或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过程。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称为优质蛋白,其中含必需氨基酸的量高,且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含氮物质较少。宜先用动物性蛋白,如鸡、牛奶、瘦肉等。植物性蛋白质一般非必需氯基酸较多,生物效价低,故应限制。尤其是含植物蛋白质较高的主食如玉米、面粉等,对肾功能继续恶化者,控制应更严格。

2)热量摄入应充足:每日摄入约8368-12552千焦(2000-3000)千卡,其来源主要依靠糖和脂肪。食物中脂类的变化可以影响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的进展,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实施证实,通过影响前列腺素的水平而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应该以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

3)应注意维持各种维生素的正常水平: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食欲不振,食入含维生素的饮食太少;另外尿毒症本身可导致水溶性维生素代谢改变,所以对慢性肾衰患者应注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补充。而不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升高,可刺激甲状腺分泌而引起肾性营养不良。还可以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致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再者慢性肾衰时1.25二羟胆骨化醇产生不足,致使钙磷和骨骼的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肾性骨病,因而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

72、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哪几期?如何分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如下四期

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脏储备功能降低,剩余的正常肾单位对已受损的肾单位能进行代偿,故临床上肾脏的泌尿功能基本正常。此期生化指标:血清肌酐133-177mmol/L,肌酐清除率50-80ml/min

第二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肾脏的储备功能明显降低,但在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症状。只有当感染、手术及创伤等因素使肾脏排出分泌功能负荷增高时,才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症状或征象。血生化指标:血清肌酐:177umol/L-443umol/L,肌酐清除率20-50ml/min

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

或叫氮质血症期肾功能明显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血磷、血镁增高,肾小管功能受损害,临床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酸中毒。

此期称为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前期,血生化指标,血肌酐443-707mmol/L,肌酐清除率10-20ml/min

第四期(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

肾单位及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进一步增多,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生化指标:血肌酐≥707umol/L,肌酐清除率<10ml/min

7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首先要保证足够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不足,间接可引起蛋白合成减少和肌蛋白分解。因此,营养治疗的基本措施是应保证病人有足够能量摄入,一般认为能量摄入应为30-40kcal/kg.d。蛋白可以维持病人体内氮平衡,但应以高质量蛋白为主,为了短时间内降低BUN和减轻症状,蛋白可限量更低但需补充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以增加体内蛋白质合成,而不增加氮代谢产物的生成。必需氨基酸疗法还不足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必需氨基酸用量一般为01-0.2g/kg.d.由于酮酸本身不含氮不会引起身体内氮代谢产物增多,同时a-酮酸于尿素能生成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尿素的再利用.

74、什么是尿毒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在此阶段中,除了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外,由于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潴留而呈现消化道、心、肺、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广泛的全身中毒症状。也就是说尿毒症这一名词是从临床表现这一角度来谈的。因而医生诊断时不仅要结合血尿素氮、血肌酐的数值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所出现的机体自身中毒的症状来判断,不能随便地下“尿毒症”的诊断,以免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

概括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系统症状是恶心、呕吐、纳差、腹泻或便秘,口中有尿味;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包炎、心肌疾病等;血液系统症状是贫血显著、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是早期出现神经肌肉失调症状,周围多神经病变,后期出现尿毒症性脑病;呼吸系统可出现尿毒症性肺炎的症状;皮肤可出现皮肤瘙痒及尿素霜。另外常伴代谢酸中毒,并有高钾或低钾、低钙、高磷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可有上述诸种表现,但临床遇到的慢性肾衰患者,每一个人所表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有的出现一个系统症状,有的则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75、尿毒症患者如何饮食调理?
尿毒症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或住院治疗。在饮食上则应注意:

1)饮水量:尿量多、无浮肿时,应鼓励多饮水,以利于排出有害代谢产物;而尿少浮肿时,则应按每日排出量加500毫升计算进水量,以免增加水肿及肾负担。

2)低蛋白高热量饮食:应仅限制蛋白质的进食量,而给予高质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对质量较差的蛋白质食物,如米、面应减少,同时给予足够的热量(主要是糖和脂肪),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及合成代谢的需要。

3)增加必需氨基酸,提高食物质量,可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加上服用必需氨基酸,每日服用必需氨基酸200毫升或颗粒12,这样有利于氨基酸代谢的改善,增加了对尿素的再利用,达到正氮平衡,血尿素氮降低和血浆蛋白上升。

4)在尿少或血钾高时,不能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大蒜、西瓜、赤小豆等,以免引起高血钾症。如果已进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人工肾),则蛋白质摄入量逐渐不受限制,各种含蛋白质食品均可选用,尤其滋补之品有利于体质恢复。

76、血液透析配中药是尿毒症病人最佳选择

尿毒症目前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为主,由于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机把毒素排出体外,代替肾脏排毒以缓解临床症状,它对肾脏本身无治疗作用,对肾功能恢复无任何帮助,相反长期透析会加重肾脏萎缩,尿量会更少。我院采用中医中药配合穴位免疫调节疗法治疗尿毒症,可使损伤的肾小球逐渐恢复,能使一部分尿毒症病人透析时间得到延缓或长期保持稳定,即使晚期尿毒症经常透析的病人配合中药治疗,亦可减少透析次数,消除并发症,改善贫血,使肾脏不再继续萎缩,尿量增加,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一部分病人最终能脱离透析。

77、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尿毒症?

防止高血压发展成为尿毒症,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研究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

 1)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在同一家庭集中出现。父母双方都是高血压,子女有45%是高血压,父母一方是高血压,子女28%是高血压,父母双方都不是高血压,子女3.5%是高血压。

2)肥胖因素:体重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3)饮食因素:饮食过咸,过于油腻,饮酒过多,营养过盛等。

4)吸烟:是高血压的三大原因之一。

5)精神紧张:司机、会计、统计员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职业高血压的发病率高。

针对上述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对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监测,定期检查,以图及早发现早期患者;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按时作息、心理调适等综合措施,以对抗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

第二个环节,是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中国是高血压的大国,但是中国的高血压存在很危险的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更低、控制率极低。普查发现,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还不到一半;有高血压而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而能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仅为2.9%。所以在全社会进行高血压的教育,提高国民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就诊率和控制率,是迫在眉睫大事。虽然说医生,特别是心血管科医生和肾病科医生责无旁贷,但是政府、传媒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战胜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杀手而团结奋斗。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血压标准为:正常血压:<130/85mmHg;理想血压:<120/80mmHg

第三个环节:防止损害肾功能。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其具体措施是: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最好每2个月检查1次。

2)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等虚弱症状,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面色萎黄、舌质淡、口唇眼睑苍白等贫血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确认或排除。

3)凡是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患者,应按照尿毒症的早期治疗方案进行及时治疗。

78、高血压与尿毒症

在我国,1991年的统计高血压患者是9000万人,到1998年增加到1.1亿人,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每3个家庭或者说每11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全世界约有6亿高血压病人。据西方国家的统计,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硬化在年轻时即已开始,在67岁左右发展成尿毒症者占全部尿毒症者的26%,因高血压性肾硬化而进行肾移植的病人已占整个肾移植病人的25%。国内的会议资料显示,因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衰竭者占慢性肾衰者的10.428.2%。肾硬化是导致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肾硬化的主要因素和促进因素,所以高血压与尿毒症的关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肾脏是全身血流量最多的器官。肾脏的重量只有人体重量的0.5%,但却接受2025%心排血量,肾脏血流量是脑的7倍,是冠状动脉的5倍。肾脏的这种高血流量决定了其与血压的密切关系。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分为良性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硬化。

1)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由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是由于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引起的,以小动脉硬化及肾脏缺血性改变为主,继而出现缓慢发展的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肾硬化症和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时,血液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增加,肾脏小动脉的压力增加更加严重,因此可引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发生炎症、硬化,管腔变窄,引起缺血,由于缺血而引起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皱缩,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壁增厚粘连,最后导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之相对应的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间质纤维化。随着小动脉病变加重,正常肾组织越来越少,肾功能不断减损,最终导致尿毒症。因为肾小管对缺血更敏感,所以高血压性肾损害时,肾小管的病变先于肾小球。

临床表现:

①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出现持续而顽固的高血压,休息及简单用药不能使之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有头痛、头晕、心脏扩大等症状。

②肾功能损害的早期症状为夜尿增多、多尿、尿钠排出增加,尿化验可发现NAG酶(N-乙酰-β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增多,这些都是肾小管损害的表现。如果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继之有轻中度蛋白尿(+~++),表示肾小球已经受到损害。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2,不会大于2(这是与肾病综合征的区别,肾病综合征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尿中红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少(这是与慢性肾炎的区别,慢性肾炎常见细胞、管型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肌酐清除率(Ccr)降低(正常80120ml/min),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Scr正常值是男性53106μmol/L0.81.2mg/dl,女性4497μmol/L0.60.9mg/dl BUN正常值为3.26.1mmol/L920mg/dl)。

2)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是一种以恶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迅速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疾病。

恶性高血压又称为急进性高血压,其表现为:①血压持续、明显增高,舒张压大于120mmHg(16.0kPa);②伴有广泛性急性小动脉病变,其中以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肾脏损害尤为显著;③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12年死亡,大多死于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临床常以下述两种方式出现:或多年的良性高血压在短短的几周至几个月内转变为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无明显高血压,起病即表现为急进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高血压的18%,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050岁,其中男性以4055岁多见,女性以3650岁多见。

恶性高血压可导致肾脏小动脉坏死,血压越高,小动脉坏死越快,程度也越严重。当血压显著升高时,血管壁张力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素等成分渗入血管壁,产生小动脉的病变,最终因为缺血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在有恶性高血压的同时,有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是其特征。

79、慢性肾炎如何预防尿毒症?

国内的统计表明,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首位的原因,占55.7%。慢性肾炎和尿毒症关系密切,防治慢性肾炎对预防尿毒症有重要意义。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预防慢性肾炎的发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原因和病理表现都很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经研究认为,其病因与下述因素有关:

①少数慢性肾炎可能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演变而成,据报告,大约有10%的病人有急性肾炎既往史。

②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

③可以是原发性的,但原发性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不清楚,其发生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关,如感冒、乙肝等都可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

从上述慢性肾炎病因的研究可以理解,慢性肾炎的预防比较困难,因为病因不明确,不容易找到特异性的预防方法。但从下述方面着手应该有积极意义: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具体做法仍然可以参照维多尼亚宣言倡导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②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各种感染和感冒。

③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急性肾炎。

④积极治疗可以导致慢性肾炎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其演变成慢性肾炎。

2) 积极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超过1年。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但青壮年为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可以毫无症状,有的可以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和高血压等,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常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血尿,高血压,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腰酸腰痛,面色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等。

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蛋白质、管型;血常规检查:可见轻度贫血;肾功能检查:可见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含量升高。

由于慢性肾炎常隐袭起病,有些病人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到了尿毒症,所以定期的体检是十分必要的。如检查尿液、血常规、血压、肾功能、肾B超等。检查尿液是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最简便、最可靠的方法。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地控制其蛋白尿、血尿、水肿、血压、血脂,是防止慢性肾小球肾炎向尿毒症发展的有力措施。目前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应强调两个方面:

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佳方案,也是我国防治慢性肾炎的优势和特色,所以慢性肾炎患者应进行积极的中医治疗。

②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特别是血压高和肾功能损害者,可用苯那普利。

3)一定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已有肾功能损害的应按照尿毒症的早期防治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80、慢性肾炎与尿毒症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慢性肾炎是肾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病程冗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其临床症状如下: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表现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慢性肾炎与尿毒症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国内的统计表明,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炎是首位的原因,占55.7%。足见慢性肾炎和尿毒症关系密切。从慢性肾炎发展成尿毒症,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长,因为影响因素较多,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理解。根据大量的研究和长期的临床观察,与下面的因素相关:

1)病理类型:慢性肾炎可见于多种病理类型,在其常见的病理类型中,一般而言,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较好,比较容易缓解乃至治愈;膜性肾病虽然不容易治愈,但是病性相对稳定,一般在5年之内不会出现尿毒症,有的肾功能可保持20年左右,预后尚属乐观;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的预后较差,容易发展为尿毒症。另外,伴有下列病理改变者容易发展为尿毒症:一是新月体形成的数量,新月体在肾小球囊中所占的体积越大,发生新月体的肾小球的数量越多,则进展为尿毒症的速度越快,凡是新月体的体积超过肾小球囊的50%,发生新月体的肾小球数超过肾小球数量的70%,患者多数在短期内死于尿毒症;二是肾小球病变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者容易发生尿毒症;三是肾内血管病变迅速者容易发生尿毒症。

2)临床表现:发病前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者较无链球菌感染史者预后好,后者更容易发生尿毒症;患者仅有蛋白尿,或蛋白尿伴血尿,或仅有血尿而无其他临床症状者预后较好;慢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者预后差,更容易发生尿毒症,如果对降压药治疗有效,血压能降至正常者预后相对好些,对降压治疗无效,或不能将血压降至正常者预后更差;已有肾功能损害,出现氮质血症者进展至尿毒症的速度快。

3)治疗因素:如果能够正确及时的治疗,并且能够坚持治疗,一般的慢性肾炎都能缓解,可以有效地延缓尿毒症的发生;如果治疗错误,或治疗不及时,或不能坚持治疗,都会加速肾功能的损害,导致尿毒症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对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所以慢性肾炎的治疗应首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81、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如何预防尿毒症?

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慢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预防尿毒症的发生。针对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时作息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2)注意阴部卫生

经常清洗阴部,勤换内裤。尤其是女性病人,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媷期,更应注意。男性包皮长应注意清洁,包茎应矫治。

3)多饮水勤排尿

坚持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

4)注意性生活卫生

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性生活后宜立即排尿,并按常用量服用一个剂量的抗菌素以预防,一般可口服2片复方新诺明。

5)彻底治疗尿路感染

因为尿路感染经过治疗症状很容易消失,但是感染并没有治愈,很容易导致病情迁延,所以一定要坚持彻底治疗,治愈的标准是停用抗菌素后连续3周尿细菌培养阴性。

6)去除易感因素

应尽量去除尿路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去除尿路结石、矫正尿道畸形等,尽量避免尿道器械检查;尽量不上导尿管等。去除了这些因素可避免大部分尿路感染的发生,并使尿路感染的治疗变得容易。

7)中药预防

可用白茅根、车前草煎水代茶饮,鲜品更好。一方面可促进排尿,对尿路起冲洗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杀菌作用,可预防其得发。

8)定期检查肾功能

对于确诊的慢性肾盂肾炎首先要彻底治疗,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以半年查1次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一定要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每分钟80毫升(80ml/min)时,说明肾功能己有损害。发现肾功能损害者应按照尿毒症的早期防治方案进行及时治疗。

82、慢性肾盂肾炎与尿毒症

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占21.2%;欧洲透析和移植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慢性肾盂肾炎导致的尿毒症占20%。所以防治慢性肾盂肾炎对预防尿毒症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盂肾炎属于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男女老少皆可发生,以育龄妇女最常见。

尿路感染根据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即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即膀胱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根据尿路是否有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属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其感染途径主要是上行感染,就是细菌经过尿道口进入膀胱,再向上行到达肾盂,这是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女性,特别是已婚的育龄妇女肾盂肾炎更为常见的原因,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宽而短,且紧靠阴道和肛门,容易受粪便和阴道分泌物的污染,性交可将尿道口的细菌挤压入膀胱。细菌进入膀胱后,有30%50%可经过输尿管上行到肾盂引起肾盂肾炎。其次是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牙周炎、疖疮等进入血流,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种途径少见,约在3%以下。

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与细菌的致病力和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关。人体防御尿路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机制就是排尿,排尿能使99.9%的上尿路细菌进入膀胱,当尿路通畅,膀胱能完全排空的情况下,细菌很难在尿路停留。此外,人体还能通过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渗透压和尿浓缩等抑制细菌的生长;膀胱、尿道的粘膜、前列腺等能分泌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所以在体质强壮,抵抗力正常的前提下一般是不会发生尿路感染的。

导致慢性肾盂肾炎发生的基础是尿路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既使发生尿路感染也容易治疗,不会形成慢性肾盂肾炎。常见的原因有:①尿道流通不畅: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尿路畸形、肾下垂、神经源性膀胱等;②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其他尿路畸形或结构异常: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马蹄肾、游走肾等;③导尿和泌尿道器械检查;④妊娠;⑤代谢因素: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慢性失钾、肾小管性酸中毒;⑥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女性尿道旁腺炎、阴道炎、男性前列腺炎、包茎等。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有的会有尿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部疼痛等;重症可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有的仅表现为排尿不适,有的会没有表现,其诊断依靠尿细菌培养。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愈率很低,容易复发,除非纠正了尿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否则不易治愈,复发率高达50%80%,治愈率仅为20%,导致慢性肾衰尿毒症者很常见,预后较差。

83、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尿毒症?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大杀手,据中华肿瘤糖尿病研究中心报告,我国的糖尿病人已达1亿。糖尿病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30%的糖尿病患者将发展成为尿毒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已成为尿毒症的首要因素,约占50%。可见糖尿病在尿毒症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防止糖尿病向尿毒症发展是防治尿毒症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大力进行健康教育

在全社会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与尿毒症相关性的教育,特别是医学专家应该发挥核心作用。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籍以提高糖尿病的早期就诊率和控制率,预防尿毒症等重要并发症的发生。

2)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家族史、肥胖、曾有血糖高或尿糖阳性、出生超过4公斤孩子的母子、烟酒、X综合征(高体重、血压、血脂、尿酸、血粘稠度、脂肪肝)。不难发现,在上述高危因素中,除家族史是遗传因素外,其他因素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是可以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维多尼亚宣言,牢牢把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只要能做到这四句话,糖尿病就可减少50%

②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监测,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糖耐量、体重、血压、血脂等,一方面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善,一方面早期发现糖尿病。

3)有效控制糖尿病,防止其向尿毒症发展

在上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对已经发病的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控制的指标如下:

血糖:空腹:4.46.1mmol/L

餐后2小时:≥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c):<6.2%

血压:<130/80mmHg

体重指数(MBIkg/m²):男:<23

            女:<22

总胆固醇(CH):≤4.5 mmol/L

甘油酸脂(TG):<1.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1.1mmol/L

糖尿病不仅要治疗,而且要定期检查,达到治疗目标。

4)严密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

糖尿病的肾损害可分为五个阶段:蛋白尿前期、初期、临床显性蛋白尿期、氮质血症期、终末期(尿毒症期)。发现越早对治疗越有利,所以要及早发现蛋白尿前期。蛋白尿前期的特征是间歇性的微量白蛋白尿,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至少11次,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要缩短检查周期,并进行治疗,方案有以下方面。

①苯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

②冬虫夏草:每天3,直接嚼服。

③六味地黄丸和香砂六君丸:每次6,每天2次,交替。即一天服六味地黄丸,一天服香砂六君丸。

④按尿毒症早期防治方案执行。

84、糖尿病与尿毒症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大杀手。近期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群中,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的患病率分别为3.63%4.19%。而糖尿病中有3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尿毒症。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局199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尿毒症的病因中糖尿病是首要的因素,约占36.39%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是最重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医药费居高不下的原因。糖尿病肾病的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也就预示尿毒症将不可避免。糖尿病如果合并尿毒症,这对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负担而言,都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称为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病变是微小血管因为血糖升高,代谢紊乱而硬化,导致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损害其功能。肾脏主要是由小血管球组成的器官,也是全身血流量最多的器官,肾脏的重量只有人体重量的0.5%,但却接受2025%心排血量,所以糖尿病时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在临床上,从肾脏受损到尿毒症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肾功能亢进,有的患者肾脏体积有所增大,做B超检查可见到肾脏体积有所增大。

第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

第三期:病人开始出现临床上的不正常,血压开始增高,此期的关键性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高于每分钟20微克(20μg/min),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

第四期:第四期的主要特征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高于每分钟200微克(200μg/min),这一期被称为临床肾病期。主要表现为尿中出现大量白蛋白,血压持续性的升高。

第五期: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肌酐、尿素氮等)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Cr)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2.0mg/dl),或者超过176微摩尔/(176μmol/L)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如果血肌酐超过8.0毫克/分升(8.0mg/dl),或者超过707微摩尔/(707μmol/L),就已经进入尿毒症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常伴有中到重度贫血和出血倾向,有显著的高血压,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全身各系统出现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心力衰竭等也很明显。

85、尿毒症离我们有多远?

经历了SARS以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时刻困扰着肾病科医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尿毒症却还远远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尿毒症至于这么危言耸听吗?

1)尿毒症的现状

请大家关注一下现状。在媒体中报道最多,呼吁社会进行救助的疾病主要是尿毒症和白血病,现在能有效延缓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大家知道透析是什么吗?透析就是人工肾,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洗肾。其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身体中的血液引到透析机中,将血液中有毒的代谢废物清除后再送回体内,让透析机替代肾脏的清除毒素的功能。整个过程需要5个小时左右,按照要求应该每2天做1次透析,每做1次透析的平均费用500元钱,每个月做15次,共需7500元钱,如果加上其他药物的费用,每月将近10000元。肾移植就是通常所说的换肾,除了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外,肾源严重缺乏,移植后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也十分昂贵,每月的费用也将近10000元。可想而知,尿毒症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许多家庭因此而倾家荡产,人财两空;许多单位因为有尿毒症的患者而负债累累,濒临倒闭;整个社会也因此而不堪重负,就连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因此而导致医疗保障难以承受。因此,在我国只有近5万名患者能够接受肾移植或透析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只能望而却步。从医生和患者亲属的角度而言,尿毒症甚至比癌症更可怕,在感情上更折磨人。因为大多数的尿毒症只要能透析或者肾移植,就是可以生存的,如果因为经济的原因而不能为其治疗,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

2)尿毒症离我们有多远?

大家可能会说,尿毒症虽然很可怕,但得尿毒症的人毕竟是少数,用不着大惊小怪。我们了解了尿毒症的发病情况以后,心情将会变得沉重。

①高血压: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15%其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在我国1998年的统计是1.1亿人,其增长速度为每年350万人,到2003年则为1.275亿人,占到了总人口的10%。将每3个家庭或者说每10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全世界约有6亿高血压病人。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10个高血压病人,有1.5个会成为尿毒症。

②糖尿病:近期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63%,糖耐量降低者为4.19%。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320万人,糖耐量降低者5064万人,二者之和为9384万。而30%的糖尿病患者其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也就是说,仅仅因为糖尿病我国就有约1300万尿毒症患者和1500多万尿毒症高危人群。

③肾病:肾病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其中慢性肾炎是首要原因,国内的统计表明,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据全国泌尿系统疾病普查协作组1981年对13个省、市、自治区人群的调查结果,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为2.26%,其中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占21.63%

④尿感:尿感是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的简称,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其发病率为0.91%,男性为0.23%,女性为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约30%的妇女在一生中曾经发生过1次尿路感染。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占21.2%。据欧洲透析和移植中心统计,由慢性肾盂肾炎导致的尿毒症占20%

⑤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肾毒性是严重而普遍的问题。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

⑥老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据估计,至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9.3%。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有17.3%的老年人罹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住院病人中,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占3.4%6.3%,是老年住院病人的第8位死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人类肾脏在3040岁时重量为250270克,40岁以后,肾脏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至8090岁时重量仅为185200克,约减少20%30%。年轻时仅约1%的肾小球硬化,40岁以后逐年增加,至80岁时硬化的肾小球可达10%以上。肾血流量40岁以后进行性减少,每10年约下降10%,至90岁时仅为年轻时的50%。肌酐清除率40岁以后每10年下降8ml/min.1.73m2,男性较女性更为显著,自50岁以后开始下降明显,80岁较20岁组下降41%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肾功能丧失50%时,还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比如切除一个肾脏以后,人还可以健康生存。也就是说,人类的肾脏有50%的贮备功能,其他系统也大致如此,这是人类应付突发伤害和疾病的防御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贮备功能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在没有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肾功能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没有应付突发损伤和疾病的能力。所以老年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很容易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而发展为尿毒症。如感染、感冒、失血、缺水、肾毒性药物、其他疾病等,都可成为老年尿毒症的诱因。

⑦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尿毒症呈上升趋势,已经占到尿毒症病因的1%,但在年轻人黑人中可能存在与艾滋病相关性尿毒症的流行。

以上是与尿毒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所列数据足以使人出一身冷汗。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尿毒症的原因还远远不止这些,比较常见的疾病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多动脉炎、韦内格氏肉芽肿、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硬化等;其他原因如毒品、生物制品、重金属、蛇毒等。

86、尿毒症从小防起

肾病是小儿科的常见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等都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在尿毒症中,儿童患者或因儿童时期泌尿系统疾病迁延至成年引起者占相当比例。可见,尿毒症要从小防起。

1)急性肾炎

小儿急性肾炎多因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部位是咽部和皮肤,在感染之后13周出现急性肾炎的症状,多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典型的表现。急性肾炎一般预后良好,但是有极少数可迁延而成慢性肾炎,亦有处理不当而致肾衰者。对于急性肾炎应该注意的有几点:①注意小儿卫生,防止咽部和皮肤感染的发生;②发生急性肾炎经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迁延;③不要滥用补肾药,特别是温补药,临床上有在急性肾炎恢复期自行服用补肾药而致肾衰者;④症状消失后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

2)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95%的患者对激素敏感,预后良好,有些家长不能坚持正规治疗影响预后。因此肾病综合征应该注意的事项有:①应正规用激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长,1年半左右;②对复发的病例可加用细胞毒类药,但一定要坚持治疗,不能放弃;③配合中医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④定期检查肾功能。⑤要预防感冒和感染,因为感冒和感染可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3)慢性肾炎

小儿慢性肾炎是尿毒症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措施有:①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②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各种感染和感冒;③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急性肾炎;④积极治疗可以导致慢性肾炎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其演变成慢性肾炎;⑤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佳方案,也是我国防治慢性肾炎的优势和特色,所以慢性肾炎患者应进行积极的中医治疗;⑥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特别是血压高和肾功能损害者,可用苯那普利;⑦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已有肾功能损害的应按照尿毒症的早期防治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4)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是儿童期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我国21省市儿童尿过筛检查统计,尿路感染占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12.5%。婴幼儿的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疤痕,造成永久性的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中,约1/3有肾疤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约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而即使已无细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甚至发生尿毒症。据欧洲透析协会报告,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童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

尿路感染根据部位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为下尿路感染。但是在儿童期难以准确定位,一般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病程6个月者为急性尿路感染,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迁延,就会造成慢性、反复感染,以致肾脏损害,形成肾疤痕,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女孩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高于男孩,尤其是女婴幼儿。因为女婴尿道短,外阴易受粪便污染。少数婴幼儿存在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或尿路梗阻,尿液排泄不畅,细菌容易繁殖。

尿路感染的症状轻重不等,有些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其中只有在尿检时发现异常。并且常因年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如新生儿以全身表现为主,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体重不增等,并可伴有败血症。婴幼儿则全身症状重,常以发热最突出,可有腹痛、腹泻、呕吐、排尿时哭闹,尿布有臭味,夜间原无遗尿者出现遗尿。儿童的症状与成人相似,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寒战、腹痛或腰痛,有时有尿血。

尿路感染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以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用抗菌素。目前抗菌种类繁多,不可滥用。应根据尿检、细菌培养结果、小儿年龄、病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以初次发病的儿童常首选磺胺类药物,而新生儿及婴幼儿则宜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并经静脉给药。慢性反复尿路感染者多伴有尿路结构异常或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应在儿童肾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进一步的检查,一经证实,应及时纠正和治疗,否则尿路感染不易治愈。

因为小儿尿路感染常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建议凡是小儿尿路感染,均应作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考虑作排尿期膀胱输尿管返流造影,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尿路结构异常或泌尿的先天畸形。有效防治小儿尿路感染可降低尿毒症的发病率。

87、肾病时的合理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已经成为健康的法宝。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人类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运动的浪潮日益高涨。肾病患者应该运动吗?可以运动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许多肾病患者已经加入到运动大军中去了,并且已经从运动中受益。运动可以使气血运行流畅,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肾病的康复。当然肾病患者不同于健康人,有一些问题应该注意。

1)有些肾病在一定的时期需要卧床休息,需要静养:

①中度以上水肿。水肿可以分为轻、中、重3种,轻度水肿指仅限于眼睑或踝部;中度水肿见于下肢;若出现全身水肿、甚至伴有胸腹水,则为重度水肿。

②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大于180/110mmHg,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③肉眼血尿或少尿,每日尿量在400毫升以下者。

④肺部感染或心功能不全导致气短、咳嗽、心慌、胸闷者。

⑤急性肾炎出现氮质血症者。

⑥慢性肾衰中晚期有严重合并症者。

卧床休息不是长期的,只是相对的。若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或消退,则可适当活动。急性肾炎一般治疗23周,症状会明显改善,如水肿明显减退,血压下降,肉眼血尿消失患者可以下床活动,症状体征完全消退后可以增加活动量,但一般休息不少于3个月,以后可以工作和上学。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无上述症状体征也可进行适当活动,若病情稳定,水肿消退,蛋白尿减少,可从事轻工作,并参加运动。慢性肾衰早中期的患者、晚期患者只要病情稳定,也可进行适当活动。

2)肾病患者运动种类的选择

一般而言,运动种类以简单易行为好,如果对条件要求太高则不易普及,也不易坚持。如走路、体操、太极拳、气功等。特别是走路,不需要任何条件,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而且可以根据身体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如开始运动,或体质较差时可以选择慢走,经过一段时间运动锻炼,体力增强,则可快走,再进一步则可慢跑。所以有人说“百炼不如一走”。

3)肾病患者运动量的把握。

运动量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两方面。时间可在半小时至1小时间。强度应因人而异,大致的标准是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不觉心慌和疲劳。现在正常人有一个运动标准,即半小时,3公里,每周5次,强度是运动后心跳次数加年龄等于170。肾病患者可参照此标准,结合病情和体质状况灵活掌握。

88、肾病时的忌口

1)一般忌口

一般忌口是所有的疾病都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①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寒凉,易伤脾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为人体的饮食营养和治病的药物都要经过脾胃消化吸收,所以生冷食物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病人体质的恢复。

②忌辛辣

辛辣食物刺激性强,易助热生火,损伤阴液,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特别是一些偏于阴虚、热盛、湿热的疾病更应注意。

③忌油腻

油腻食物即我们常说的肥甘厚味。油腻食物易生痰湿和湿热,困阻脾胃,阻滞气血运行,可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恢复。也是许多疾病的原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过食油腻有关。

④忌海腥

中医认为海腥类食物味咸性寒,易伤脾肾,可诱发旧病,加重病情。现在研究认为海腥类食物,特别是蟹类和虾类,属于异种蛋白,对人体而言是一种过敏源,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因为过敏源的刺激而诱发或加重。

⑤忌发物

所谓的发物大多性偏温热,味辛香,有刺激性,如芥菜、南瓜、蚕豆、公鸡、海鲜等。大多数属于过敏源,可诱发或加重免疫性疾病。

2)肾病时的特殊忌口

①忌食过咸 

中医认为五味之中,咸入肾,适度的咸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第五十六》中有“谷味咸,先走肾”。《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中医强调适度,过与不及都是损伤人体,导致疾病的原因。肾病时肾已损伤在先,所以饮食过咸会进一步伤肾,使肾病加重,或不易痊愈。凡是肾病患者,虽然不要求忌盐,但饮食都应尽量淡一些。如果肾病患者有水肿或高血压,或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则应忌盐,直至水肿消退,血压控制,心力衰竭缓解。现代研究表明,过咸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是肾病患者,所有的人都应提倡清淡饮食,清淡的标准是每天6盐。调查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饮食过咸,北方最严重,北京人每天1415克,东北人每天1819克,广东人比较符合健康标准,每天67克。经常吃咸菜是盐摄入过量的重要原因,尽量少吃咸菜,参照广东人的饮食标准,就比较接近清淡的目标了。

②忌食煎炸

煎炸类食物性温热,易助热上火,在肾病的过程中,阴虚、湿热、热毒等证候常见,煎炸类食物会使这些证候加重,不利于肾病的康复。食物经过煎炸以后,会使甲基胍含量增加,甲基胍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尿毒症毒素,会加重尿毒症患者的病情,故尿毒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多用蒸煮炖汤烹调,少用煎炸。

③忌食高蛋白、高磷食物

慢性肾衰尿毒症时,进食蛋白质过多,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就会增加,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就是含氮的代谢产物,如尿素氮等,是尿毒症的主要毒素。所以过食蛋白质会加重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尿毒症患者每天的蛋白质可按1袋牛奶、1个鸡蛋、2两瘦肉的标准摄入。同时尿毒症患者多有血磷增高,血磷增高会降低血钙,导致肾性骨病,所以应控制磷的入量。一方面控制蛋白质的入量可减少磷的摄入,另外还应少食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鱼、肉类用水煮后弃水食用,不喝肉汤,也限制磷的有效措施。

④忌食高钾食物

尿少或尿毒症时会出现高钾血症,而高钾血症可抑制心脏功能,甚至出现心脏骤停。故尿毒症患者应限钾,忌食高钾食物是重要措施。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橘子、酱油、味精、土豆、玉兰片、榨菜、冬菜、萝卜干、菇类、木耳、银耳、海带、紫菜、柿饼、黑枣、莲子、杏仁、核桃、榛子、火腿、干贝、虾米等。

⑤忌食高嘌呤食物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所引起,所以痛风性肾病要忌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高蛋白质、菇类、菠菜、芹菜等,并特别强调要戒酒。

89、肾病时如何选用降压药?

肾病和高血压常常互为因果,同时并见。肾病是高血压的常见原因,而高血压又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地控制血压,直接关系到肾病的预后转归。所以对于肾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肾损害应只有有效地控制血压,才能有效地保护肾脏。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治疗肾病时的高血压应考虑以下问题:一是降压的同时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二是降压的同时没有损害肾脏的副作用;三是药物的排泄最好主要不是经过肾脏。根据上述原则,可以从下面几类药物中进行选择。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部分交感神经的作用,使正性及负性变力作用均被抑制,从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并可抑制肾素分泌,而起降压作用。在降压的同时,可稳定或改善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其中喷布洛尔(环戊丁心安)对血糖、血脂和血钾无不良影响;美托洛尔其排泄不受肾功能影响;倍凡洛尔经肝脏代谢,肾脏病时体内无蓄积,是肾性高血压的常用药。钠多洛尔(心得乐)、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卡特洛尔,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所以对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须调整剂量。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低全身血压的同时,具有独特的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作用,既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又保持肾小球血流量,因此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可以稳定和改善中度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病人的肾功能,防止血清肌酐升高。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与一种利尿剂合用可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但对于少数双侧肾动脉狭窄和单肾并肾动脉狭窄者,由于不能保证充分的肾小球滤过率,易引起肾衰,应慎用。同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其中苯那普利(洛汀新)除具有降压作用外,已经被研究证实还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对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小于4mg/dl)有治疗作用,也无须减量,因为其经过肾和胆道双通道排泄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应减量或停用。福辛普利(蒙诺)与苯那普利相似,经过肾和肝脏双通道排泄,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理想选择。其中依那普利(悦宁定)95%经肾脏排泄,赖诺普利只由肾脏排泄,应注意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可选择性地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和白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好的地方在于,其还可产生尿酸尿,使血尿酸水平降低;没有持续性干咳的副作用。但肾功能严重损害时(血肌酐大于354μmol/L4mg/dl),肾动脉狭窄时禁用。常用的有洛沙坦(科素亚),每片50mg,每日50mg,可增至100mg。缬沙坦(代文),每粒80mg,每天80mg

4)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作为抗高血压药,疗效肯定,起效温和,作用持久。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尚可维持肾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能减弱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使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血肌酐下降,因而可作为肾性高血压的首选药。常用药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氨氯地平(络活喜)、尼群地平和拉西地平(乐息平)等。其中硝苯地平最常用,其控释片为20mg,每日1片,服用方便。氨氯地平在肾病时无须调整剂量,故肾性高血压时可优先考虑。拉西地平可用于预防急性肾灌注过低和肾移植病人由于使用环孢素引起的暂时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血管扩张剂

一般而言,外周阻力增加是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所以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外周阻力是合理的。动物实验证明,血管扩张剂能引起普遍性的血管扩张,但在降压的过程中,却能持久地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仅在过度降压时才受影响。常用药物有肼苯达嗪、双肼苯达嗪、哌唑嗪、长压定等。其中长压定具有不降低肾血流量的优点,故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有报告长期应用长压定能使肾功能明显改善或稳定,而且少数患者在积极控制高血压后,不再需要做血液透析。由于血管扩张剂有水钠潴留,兴奋交感神经,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副作用,需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合用。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可用α-甲基多巴或可乐宁以缓冲交感神经张力。

90、肾病是否都可以用激素?

肾病属于复杂性的难治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免疫学的发展揭示了肾病的一部分免疫发病机理,激素被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疗效,不过激素的运用有严格的适应症。由于肾病现在还是处在一种无药可用的局面,激素有滥用的倾向。临床所见,几乎所有的肾病患者都用过激素,但其中许多人是不应该用的,也有许多患者因此而致病情复杂或加重,患者有必要应懂得一些使用激素的知识,避免激素的滥用。下面就激素的正确使用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广大患者参考。

1)病理诊断

①微小病变性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对激素敏感,可首选正规激素治疗,小儿有效率在90%以上,成人可达80%左右。

②中度以上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对激素部分敏感,可正规使用大剂量激素812周,有效则继续用,无效则快速撤减。

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对激素无效,不用激素。

2)临床诊断

①临床诊断的典型的肾病综合征(NS),即典型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小于每升30),无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者,也就是以前所说的“肾小球肾病”、“类脂性肾病”、“ Ⅰ型肾病”,大部分对激素敏感,可首选正规激素治疗。

 NS伴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者,即以前所说的“肾炎型肾病”、“Ⅱ 型肾病”,对激素不敏感。其影响因素还有:非选择性蛋白尿、低补体血症(特别是C3降低)、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高、病程超过半年等。

③小儿NS80%为微小病变性肾病,故对小儿NS一般可首选正规的激素治疗;成人(年龄超过45岁)者80%为非微小病变性肾病,用激素应慎重。

3)中医辨证

①中医辨证属于气虚和阳虚的NS,一般对激素敏感,可首选正规的激素治疗。气虚证表现为全身浮肿,气短乏力,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有齿痕,脉濡细等;阳虚证除有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可见明显的怕冷,手脚冰凉,舌质淡嫩,脉沉细等。

②中医辨证属于阴虚、湿热、热毒的NS,一般对激素抵抗,副作用明显,应首选中医辨证论治。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证临床表现有口苦,口干,口粘,舌苔黄腻等;热毒证的临床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因此,广大肾病患者在就诊时,如果医生建议您用激素治疗,您应该和医生勾通,确认您是否属于肾病综合征?如果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的,应确认您是否属于微小病变性肾病?中医辨证是否属于气虚或阳虚?如果能够确认上述问题,用激素是正确的;如果不能确认,用激素则应慎重。

91、血液透析的适应症有哪些?

肾功能衰竭、某些中毒、某些非肾功能衰竭的疾病可采用透析疗法以恢复内环境(指人体的细胞外液)的稳定。

肾功能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迅速减退:原先肾功能正常的,肌酐清除率(指肾脏清除肌酐的能力)降幅达50%以上;原先有肾功能损害的,肌酐清除率降幅达15%以上。急性肾功能衰竭若出现以下七种情况,可考虑透析。①急性肺水肿;②血钾高于6.5毫摩尔/升;③动脉血酸碱度(pH)低于7.25,或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低于13毫摩尔/升;④血尿素氮高于21.4毫摩尔/升,血肌酐高于442微摩尔/升;⑤有高分解代谢,血尿素氮每日上升超过14.2毫摩尔/升,血肌酐每日上升超过177微摩尔/升,血钾每日上升1毫摩尔/升以上,血HCO3每日下降2毫摩尔/升以上;⑥无高分解代谢,但无尿超过2天,少尿超过4天;⑦少尿2天以上,出现呕吐、烦躁、嗜睡或体液潴留表现,或血钾高于6毫摩尔/升。

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入多尿期,血肌酐低于350微摩尔/升,内环境稳定者,可停止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血尿素氮高于28.6毫摩尔/升,血肌酐高于707微摩尔/升,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10毫升/(分·1.73平方米)可考虑透析。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主张尽早透析。血肌酐超过420微摩尔/升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15毫升/(分·1.73平方米),即可予透析。

透析尚可用于某些药物中毒。毒物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且毒物剂量不大、与毒物作用速度不太快的可进行透析,应争取在服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以下情况应行紧急透析:①经常规方法处理后,病情仍恶化。如出现昏迷、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暂停、难治性低血压等;②已知进入体内的毒物或测知血液中毒物浓度已达致死量;③正常排泄毒物的脏器因有原发疾病或已受毒物损害而功能明显减退;④合并肺部或其他感染。但是对脂溶性高、分布容积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药物,应采用血液灌流技术予以清除。

此外,非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可考虑透析纠正。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哪些原发病血液透析效果较好?一般来说,慢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较好,其次为多囊肾、红斑狼疮及肾硬化,糖尿病肾病与恶性高血压效果很差。

92、血液透析的禁忌症有哪些?

1)休克和低血压、严重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者。

2)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3)恶病质、极度衰竭、临终患者。

4)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未得到控制者。

5)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障碍无法合作者。

6)严重肺功能不全者。

93、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应注意些什么?

1)水  血液透析患者应限水,保证透析前体重较干体重重4%。故每日需测体重,控制饮水量。对渴感强烈的应建议含服冰块,小杯装水,忌食辛辣和咸腌食品,仔细计算食物所含水及内生水,控制血糖。

2)电解质与微量元素  对于无尿的高血压患者,钠盐每天只能摄入1-2。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红枣、柑橘等也应限制。高磷食品如蛋黄、内脏、奶类、豆类等亦应限制。

3)蛋白质  由于透析丢失氨基酸、蛋白质,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在1.2/千克体重左右,其中50%应为优质蛋白。

4)糖类  糖类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0%左右。过多的糖类会引起高血脂,并易导致糖耐量异常。

5)脂肪  应避免过多摄入脂肪。注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为15时,降血甘油三酯作用较好。

6)能量  血液透析患者摄入的能量以每日146千焦/千克体重(35/千克体重)为宜。

7)维生素  应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C及叶酸等。不宜补充维生素A,以免蓄积中毒。

94、如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

首先,针对病因。改用血液透析滤过以清除中、小分子毒素,提高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纠正心力衰竭引起的胃肠道淤血;清除感染灶;纠正酸中毒;解除抑郁症;处理消化不良;使用蛋白合成激素。

其次,加强营养管理。对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者可在血液透析时补充糖类100,氨基酸50,脂肪50;对不能进食者给予糖类250,氨基酸50,脂肪50

其他措施,如有氧运动、心理辅导、中药和针灸等。

95、为什么血液透析患者要配服中药?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患者长期患病、体质较差以及透析费用昂贵,很难长期坚持透析治疗。加之透析的非生理性,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均可能产生各种并发症。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透析患者配服中药有以下作用。

1)提高透析质量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伴有高脂血症,血黏稠度过高。透析最基本的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弥散和对流作用,使代谢毒物从血液中扩散到透析液中,从而达到清除代谢毒物的目的,而血液黏稠度过高将影响这一过程。活血化瘀中药,能纠正高脂血症,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避免血栓形成,提高透析效果。对于腹膜透析的患者,活血化瘀中药还能改善腹膜微循环功能,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提高毒物清除率。

2)有利于协同排毒,延长透析间隔时间  血液透析是通过机器运作直接从血液中排除代谢毒物,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半透膜,通过腹膜透析液排除毒物。但临床上种种原因,如贫血、血压偏低、高脂血症等以及血液透析费用昂贵,使多数患者不能充分透析,因而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探索出多种中药透析方法,如皮肤透析、结肠透析等以及相应的一系列纯中药制剂,可以通过皮肤汗腺和肠道排泄毒素,以起到与血液透析协同排毒的作用,从而增进疗效,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透析费用。

3)纠正营养不良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长期患病,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患者不能坚持透析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频发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配用中药制剂可以补气养血,增进患者的营养摄入,从而纠正营养不良。

4)治疗并发症  透析患者常常出现透析失衡、肌无力、皮肤瘙痒、低血钾、低血钙等,中医的辨证施治能很好地治疗这些并发症。

96、腹膜透析的适应症有哪些?

1)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确立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2-3天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透析:①有明显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神经精神症状;②有明显的水钠潴留表现或心力衰竭迹象;③血尿素氮大于或等于28.6毫摩尔/升(80毫克/分升),血肌酐大于或等于530.4微摩尔/升(6毫克/分升);④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大于或等于6.5毫摩尔/升。

2)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尿毒症。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或等于10毫升/分,或血肌酐大于或等于707.2微摩尔/升(8毫克/分升),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b.明显的水钠潴留(高度水肿、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c.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大于或等于6.5毫摩尔/升);d.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或等于6.74毫摩尔/升)。②肾移植前后。③几种特殊情况的慢性肾功能衰竭:a.糖尿病肾病;b.儿童患者;c.老年患者。

3)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  腹膜透析能清除具有下列性质的药物和毒物。①可透析性:分子量小于5000ku;②以非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相比,治疗中毒的作用较弱,在无上述两种设备时可试用。

4)其他  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昏迷、牛皮癣等。

97、腹膜透析的禁忌症有哪些?

1)绝对禁忌症  ①各种腹部病变导致的腹膜清除率降低;②腹壁广泛感染或严重烧伤无法插管者。

2)相对禁忌症  ①腹部手术3天内,如伤口未愈合,腹膜透析时切口漏液;②腹膜内有局限性炎症病灶,腹膜透析可使炎症扩散;③晚期妊娠或腹腔内巨大肿瘤,由于腹腔容积减小,腹膜透析效果不理想;④腹腔内血管性疾病,如多发性血管炎、严重动脉硬化、硬皮病等,均会降低透析效能;⑤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入液量过大,会加重呼吸功能不全,如做腹膜透析入液量宜少;⑥长期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者,不宜长期慢性腹膜透析,因腹膜透析每日丧失蛋白质超过6

98、腹膜透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腹膜透析在进行过程中应该重点防治腹膜炎。为什么会发生腹膜炎呢?通常是由细菌通过腹膜透析管进入腹腔引起的,往往是操作不慎污染所致,因此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腹膜炎的关键。腹膜炎易治愈,并且随着腹膜透析连接管道系统的不断更新,腹膜炎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如现在国际通用最新的“双袋”管路系统使腹膜炎的发生率降到了50个月一次(即平均每个患者4年以上发生一次)。

除了要注意预防腹膜炎外,由于腹膜透析是患者自己在家中进行的,因此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着腹膜透析治疗的质量。

1)患者是否依从医嘱是影响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腹膜透析患者不依从医嘱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不依从包括对无菌操作、透析次数和时间、药物以及饮食治疗等的不依从。究期原因,部分是由于经济因素,部分是由于患者对腹膜透析知识的缺乏。要知道,对治疗的不依从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反而提高透析的治疗费用,降低透析质量。

2)患者应随着肾功能的变化(尿量的改变)而调整饮食及透析方案。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尿量会不断减少,多数患者在透析后3年左右残存肾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方面,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腹膜功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少患者出现腹膜透析对水的清除能力下降,而许多患者往往仍然维持恒定的水分摄入,因此临床上常见患者逐渐出现水肿(亦可不明显)。血压控制较为困难,需要服用更多降压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治疗的退出率很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难避免,患者应根据水清除能力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水、盐摄入)及透析处方,以维持正常的水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腹膜透析患者对于水、盐的摄入应有节制,而不是完全自由。

3)腹膜透析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工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这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血压控制,调节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不过,在锻炼时应注意防止骨折、低血糖和关节肌肉损伤等问题,应注意保护好腹膜透析管。腹膜透析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安排旅游、休假。

99、腹膜透析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吗?

透析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只有工作,才有充实的目标、适宜的地位和收入、社会交往及对社会的融入感。调查显示,坚持工作的患者,焦虑和疲劳感较轻,自信程度较高,因而应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也可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我国目前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太低,不少患者在家休息,也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费用增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及社会价值,使患者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100、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由于腹膜透析伴有大量的蛋白丢失,因此患者宜摄极高蛋白饮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推荐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2-1.5,其中50%为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腹膜炎时蛋白质丢失量增加到每天15,抗炎治疗后蛋白质的丢失量下降,但数天至数周又恢复较高的丢失量,故必须增加摄入予以补充。

此外,尽量避免高磷饮食。含磷高的食物有虾皮、黑豆、黄豆、冬菇、龙井茶叶、牛肉干、猪肝、全脂奶粉、高梁、紫菜、蘑菇(干)、花生仁、绿豆等。

尿毒症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每周从透析液中丢失的氨基酸量为10-20,故必须增加摄入量。有人提出在透析液中用氨基酸代替葡萄糖,既作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渗透剂,又补充了氨基酸。

患者每日摄入的热量应高于每千克体重146.5千焦(kJ)。从透析液中吸收葡萄糖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余需从饮食中补充。患者每天摄入的总能量(包括饮食和透析液),50%来自糖类,30%来自脂肪,20%来自蛋白质。

如患者体重增加迅速,出现水肿或高血压,须略微限制水钠的摄入。若透析不能很好地调节血钾水平,宜适当地进行饮食调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