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第四者现象”:“爱情之外的爱情”?

 信步闲庭--艺苑信步 2011-04-23
6

    这虽是一则短信,但篇幅略长。短信内容看似幽默,实则严肃,它揭示了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第四者”,亦称“第四者现象”。“第四者”长的什么样?我还真不好说。他们可能以各种身份存在,他们可能出现在你最熟悉却最不注意的地方,他们彼此疏远又彼此亲密着,发现他们,你得使劲擦亮自己的眼睛。

 

    短信内容:

 

    最近,高层就“第四者现象”专门发出《通知》:

   《通知》指出,人们对“第三者”这个词并不陌生,而且在茶余饭后常常谈论起这个话题。殊不知,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悄然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那就是“第四者”,亦称“第四者现象”。 

    何为“第四者”? 

   《通知》明确定义,凡兴趣相近或相互欣赏,以不破坏对方婚姻家庭为前提,以不干涉对方工作、生活为基础,不以金钱交易为条件,不谋求对方合法的家庭地位,仅以精神和肉体享受为目的的成年男女,均可称为“第四者”。 

    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的今天,不少人已把与“第四者”的交往作为释放工作压力并享受精神生活的另一种形式。 

    追根溯源,“第四者现象”起始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办公室恋情,演变于企业老板、政府官员的“包二奶”,发展于单身贵族和白领阶层的“一夜情”,普及于高校生的“合同夫妻”。“第四者现象”是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是对“孔孟之道”所倡导的贞德观念的强烈冲击。但因其对家庭和社会没有明显的破坏性,并满足了人们渴望新异性,寻求新刺激的天性,于是,“第四者”现象已加快了其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渗透的趋势,就连观念保守的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妻子”、“留守丈夫”也加入了“第四者”的大军,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无怪乎社会学家惊呼:“不是‘第四者’插足家庭,而是‘第四者’插足社会。”    

    《通知》强调,“第四者现象”,事关民生,关乎和谐,大家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关心“第一者”,保护“第二者”,打击“第三者”,鼓励“第四者”!

 

    这么长的一条短信,我看了几遍,思考了许久。我以为,“第四者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固然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貌似合理,但是只要经过一定的剖析,你会发现,“第四者”要比“第三者”更阴险,更具有颠覆性。

 

    第三者变异症

 

    有统计表明,情感的裂变频率与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呈正比关系。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关于“第三者”的真实故事已不再稀奇。然而,“第三者”并不是演变的终极,当今,传统“第三者”中的部分已经变异出一个新的群体:“第四者”。

    据观察,“第四者”已成为一种存在并悄然发展的现象。究其根本,其注释在“不求名分、不谋独有、默默献心、暗暗献身”。“红粉知己”或“黑脸知音”,是饮食男女做了几千年的梦。

   “第四者”的表现还在于,尽管可能有肉体关系,但更像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其超越婚姻而存在,没有节育、生子、养家等诸多“劳务”,更不必考虑门当户对、存折上的数字、事业前途有无阻碍……

    于是,“第四者”在“游戏”中,异化成当代婚姻及两性的现代病之一。

 

    明火执仗和长袖暗舞

 

    第四者的出现,受其影响冲击最大的自然应是“第三者”了。社会舆论对于“第三者”从来就没有过好脸色,“第四者”可不想步“第三者”后尘。相比之下,“第四者”远比“第三者”更具隐蔽性。他们并不希望像“第三者”那样以瓦解对方婚姻、更旗易帜为目的,而只是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对方的自由,更不会因此要挟对方,只是简单地保持亲密的情人关系,不事张扬。

    进一步看,“第四者”不考虑“篡位”,即使最终篡了位,也似乎只是意外。但若撕开其“无欲无求”的面具,则比“第三者”更令人胆寒。上善若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三者”明火执仗,注定早晚会下课;“第四者”则藏在暗处长袖曼舞,这才让人防不胜防。

 

    一场意淫的春梦

 

    不过,所有的“第四者”似乎都是要变异的,“永远”只是一种近似意淫的幻想。“第四者”,虚幻而短暂,甜蜜而酸楚,恰似一场春梦。正如俄国西瓦列夫在其著作《情爱论》中所言:“那种不追求结果的恋爱男女,他们的嘴唇从未碰在一起,思想是云雾朦胧的一片,这种爱情不过是臆觉。”

    尽情享用“第四者”的确只是幻觉式的存在。几乎可以肯定,“ 第四者”迷恋在阶段里,终将陨落在时光中。

 

    不管怎么说,“第四者”的出现还是带有侵略性的。“红粉知己”也好,“黑脸知音”也罢,他们貌似善良,看似不具杀伤力与破坏性,甚至能将“第三者”堵截下去,但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其对配偶感情淡漠,导致夫妻之情名存实亡。再发展下去,情到深处必是自私,最终还是走向了“第三者”的立场。从这一点来说,“第四者”要比“第三者”更高明,更阴险,也更具颠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