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铭
(1)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性了 。
(3)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蔓延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览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旧宅。
(9)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陋室铭》的作者,人们普遍认为该文为刘禹锡所著。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 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 苏州), 洛阳(今属 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刘禹锡生活在 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 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 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 《忆江南》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