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先活到七十岁

 蜀卿 2011-04-25

一定要先活到七十岁

过了七十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面这一张表是内政部户政司于 99 5 19 日发表的台湾人口数值。

 

50 54 岁年龄组比上一年龄组下降一坡,下降率是 9%

55 59 岁年龄组再比上一年龄组下降一坡,下降率是 19%

60 64 岁年龄组比上一年龄组有很明显的下降,下降率是 40%

40岁止的人口是 1,900,661人,

64岁止的人口是  872,403人,

15年之间 1,028,258人不见了,54% 的人口哪里去了?

 

以如此下降率来演算一个例子:

如果,有 100 个同为 50 岁的同学,

约定每五年元旦开一次同学会,全体同学都要参加,

每五年的参加人数将如下:

50岁时的元旦同学会来了 100 个同学,

55岁时的元旦同学会来了  91 个同学,9 个人不见了,

60岁时的元旦同学会来了  74 个同学,又 17 个人不见了,

65岁时的元旦同学会来了  44 个同学,又 30 个人不见了,

50岁的元旦同学会至 65 岁的元旦同学会,

经过 15 年之间,100 个同学只剩下 44 个,折损率是 56%

 

而最大的关卡是 61 岁到 65 岁之间,折损率高达 40%

这个数值是不是在暗示 65岁是人生的一个大关?

政府以年满 65岁以上者称为长者,

而以年满 65岁以上长者视为老人是否以此为准?

很显然 60 64 岁是人体急剧衰老期,为什么?

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因为身体的器官组织均需要充裕的

养分与足够的氧才能正常运作,血液循环正是扮演输送的角色,一旦

血液循环差,器官组织得不到适当的补给,自然会功能下降。

根据研究,人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系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

渐功能减缓。

通常 50 岁以上的人,容易感觉体力大不如前,容易劳累。

如果 50 59 岁还自认宝刀未老,未能及时调整工作或生活、饮食

方式,到 60 69 岁所有病号就纷纷出笼。

据临床统计,60 69 岁是各种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如:高血压、

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白内障、慢性支气管炎及癌症等疾病,

最容易在这个年龄层发生,

大部分的人在45岁前都是非常健康的。

换句话说,如果 50 59 岁能善加保养,降低身体机能老化程度,

有助避开 60 69 岁的疾病危险期。

那么,50 59 岁的人如何做健康准备?

 

医师与保健专家建议:

50 59 岁的人要先建立防衰老的准备,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避开

容易影响健康的刺激行为,饮食求清淡规律,不过度劳累,不加重

生理与心理的负担。

如果能渡过 65 岁的这个关,以后身体状况便会保持平稳:

人体在 70 岁之后,身体又将趋于正常,衰老现象趋于平缓。

70 岁的元旦同学会来了 39 个同学,只少了 5 个人,

彷佛想起唐代诗人杜甫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代人的平均寿命是 40岁,杜甫活到 58 岁算是长命,

但是,70 岁对杜甫而言还是遥不可期的事。

人到了 70 岁之后,便可以真正健康有活力地享受『人生 70 才开始』

的生活,且延年益寿,正如宋代诗人陆游所说:「柳暗花明又一村」。

1961年,82 岁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 72 岁的张群说:

「人生七十方开始」,结果,张群活到一百岁。  

 

人生七十才开始,八十不稀奇,世间九十满满是,一百笑嘻嘻。

六十还是老小弟,五十是婴孩,四十睡在摇篮内,三十才出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