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赤壁赋》学案

 zangxiaotong 2011-04-26

新课标《赤壁赋》学案

(2009-11-05 16:15:54)

编号:01                        《赤壁赋》学案

制作人:贺会会  柴丽娟  审核人:赵宗生

一、自学 发现(自习完成)

(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

1、通读一遍,独立感知。(10分钟)

(1)本文的诵读要把握好节奏,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读出意境;抒情

的句子,要随文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乐则节奏明快,悲则节奏低慢。在朗读时,应读出停顿,同时在句中可稍加延长。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些带“兮”字的句子,更要在“兮”字后稍做延长,以舒缓语气。如:“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2)不看注释,在读的过程中运用储存的相关知识,试着迅速理解翻译词句意思,并划出一时不能理解的词句。

2、再读一遍,梳理思路

(1)读完后,借助注释、参考书、文言词典、同学老师和相关理解方法,试着去理解不懂的词句的意思和用法。

(2)内容思路

第一节: 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

第二节: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

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

1、当年舳舻千里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

2、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

3、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

第四节: 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天地万物变与不变,只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而已。

2、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永存的,对天地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3、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们可以共同享用。

三层意思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尽管政治失意,被贬黄州,但作者能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对待它,找到自己心理平衡的支撑点。

第五节: 客人转悲为喜。(由“悲”而“喜”)

(二)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文学常识

①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方面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文有《东坡七集》等。作品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②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排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

2、注音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少(   )焉         徘徊于斗(   )牛之间

冯(   )虚御风    扣舷(  )而歌         桂棹(  )兮兰桨    溯(  )流光

幽壑(    )       嫠妇(  )             苏子愀(  )然      山川相缪(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江渚(     

扁(    )舟       举匏(    )樽而相属(    )               蜉蝣(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洗盏更(    )酌   肴核(    )既尽       杯盘狼籍(  )      枕藉(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⑴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词类活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6、特殊句式:

①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②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③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④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⑤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7、成语: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

(三)整体感知

一.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首句的作用除了起了交代夜游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2.这一段写作者泛舟所见景象,是以                 等3个景物为主。

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开头一句中哪一个字承接上一段?答:      

2.下面是对“歌”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作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 .“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托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3.作者写箫声哀怨起什么作用?选出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箫声的凄凉,表现主客的凄凉。

B.突出吹箫的技巧高超。

C.箫声哀婉,主要是列出下文的主客问答,转乐为悲。

D.突出客人心中的愤愤不平,为主人的回答伏笔。

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客曰”一段的语言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这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方其”以下8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所谓“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寄蜉蝣”以下8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是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这段以“托遗风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哪一句话?答: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以水和月为喻,旨在说明:(超过2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变”与“不变”关系看,“客”生“哀”与“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苏子不“哀”不“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物各有主”,反跌出明月与清风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照应上文“______”。

4.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的发现

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读完文章,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

 

(五)小组合作(组员相互交流自学成果,取长补短,小组代表整合自学成果)

整合后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 发现(上课展示自主合作的成果)

(一)代表发言(可以口头发言,最好将成果写在黑板上,若能课前印发给同学更好)

请记录各组发现的有价值的成果:

 

 

(二)明确目标(可师生共同总结)

 

 

 

三.探究 发现

(一)问题研讨

1、在各组交流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

 

2、下面是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探究题、;

(1)、有人认为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二)质疑问难(通过交流,你解决了很多疑难,那你还有什么疑难吗)

 

 

(三)当堂训练

1、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赋的一、二自然段。

四.总结·发现

学有所得(自主整理学习收获,用一分钟概括本课的学习收获)

 

 

五.拓展·发现

一)学以致用 (翻译句子)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二)课后升华

高考链接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2003年湖南卷讨论题)

《后赤壁赋》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状如松江之鲈。顾客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初一)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坂:山坡)

C.我有斗酒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D.以待子不时之需 (需:通“需”,需要。)

(2)下列句子中与“将归于临 ”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苛政猛于虎

(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前后两次游历赤壁,前后两篇赋,各有特点,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

C.《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都在简洁的文句中清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洽的特点。

D.《后赤壁赋》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佳作选粹】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偏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答案提示:11、A 12、B 13、D

附:《赤壁赋》赏析(臧克家)

《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谈到散文,人们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辛弃疾并驾齐驱的。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意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开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赤壁赋》满分小金卷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扣舷而歌之( )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举匏尊以相属 )( ) 酾酒临江( )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6、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参考答案:

1.壬戌rén xū  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  匏páo   挟xié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  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            固(本来)

  须臾(片刻)           骤得(多有所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繚”,盘绕)

  3.①B  ②C  ③A  ④A  4、D  5、D

   6 ⑴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