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

 觉者修真 2011-04-26

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

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1,贵州省发展煤化工产业现状

贵州是一个缺油、少气、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享有“江南煤海”之称,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易开采、分布广而相对集中,加工和转换前景广阔的特点。2007年底,全省煤炭探明储量535亿吨,保有储量527.86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埋深2000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达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并且煤层气资源丰富;贵州省已发现煤炭资源构成:织纳30%,六盘水29%,黔北27%,兴义和贵阳5%,黔西北、黔东北、黔东南、黔南9%

贵州省煤化工产业主要以煤炭气化、液化、焦化等深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目前贵州煤炭工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煤化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主要是原煤,且原煤入洗比重少,深加工和转化能力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

贵州省煤化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合成氨、炼焦化工、乙炔化工三大煤化学工业产品系列;为充分利用贵州省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正向分布的组合优势和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贵州省布局了三个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即:毕(节)清(镇)煤化工基础、六(盘水)兴(义)煤化基地,黔北(桐梓、绥阳)煤化工基地。

目前,全省已形成煤制合成氨1355KT/A、电石1250KT/A、炭黑100KT/A、焦油加工90KT/A的生产能力。截止2007年末,全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占全省化工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1%;总资产125.03亿元,占全省化工的25%;当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3.82亿元。这些煤化工项目的建成不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强化企业国辐射功能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贵州省发展煤化工趋势

        据有关资料分析,如果设煤炭燃烧的价值为1,则煤炭加工成焦炭能增值1.8倍,煤转化为电能增值6倍,加工成焦油能增值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90倍,合成染料后则能增值375倍。因此煤化工产业要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全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内在价值和有效利用途径,使煤炭资源物尽其用。贵州煤化工产业今后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才状况和技术水平出发,依托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向大型化、集中化、多样化、精细化多个方向发展。

贵州省所处地西南地区石油资源严重缺乏,所需油品主要靠区外调入。煤化工产业生产的甲醇、二甲醚、醋酸、石脑油、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均属于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在化工等行业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使用,是我国未来解决石油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贵州省发展新型煤化工,有利于弥补我省石油资源的不足、提高对国际国内石油价格的应对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直接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和农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跨跃式发展、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运行和发展。新型煤化工因其具有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大型化、基地化、煤炭资源有效利用、环境友好、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特点,所以发展新型煤化工所需基本条件在于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理位置好,有可靠的水源、电力保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煤化工工业基础,有充足的资金及广阔的市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同时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满足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标准,贵州省新型煤化工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是煤、电联营。贵州省目前发展的电力工业(第一、二批“西电东送”火电项目),使贵州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由煤、电博弈寻求到利益均分、共同发展。今后要继续加快大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资产重组和集团化联营发展的进度,以煤为基础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联营集团综合实力,稳定可靠地实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目标。

二是加大煤炭生产基地综合利用电厂的建设。主要是指建设以中低热值资源(如劣质煤、煤矸石、中煤、煤泥等)为燃料、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满足煤炭生产基地用电的综合利用电厂,以减少煤电的逆向互供,节省大量的运力和电力。同时,以电厂为龙头,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

三是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价值纵向化工延伸方式有以下模式:煤炭—气化—市场;煤炭—焦化—化工—市场;煤炭—焦化—市场。结合当前贵州煤化工产业开发现状,应以煤炭—焦化—市场为主导,煤炭—焦化—化工—市场为目标,来扩大煤炭焦化市场、提高煤炭—焦化(包括焦炭、煤焦油的提炼和深加工)技术水平。同时加速煤变油、合成氨、煤制甲醇及二甲醚等项目工业化实验的进度,使煤化工产业成为贵州经济腾飞的潜在主导产业。

贵州省毕节地区煤化工产业基础条件

1、          煤炭资源

毕节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优质无烟煤基地,是贵

州“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基地,其煤炭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等特点。辖区内8县市均产煤,国家确定的重点产煤县有纳雍、金沙、织金、大方四县。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提供的资料,毕节地区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为255.39亿吨,占全省已发现煤炭资源的45%以上,在累计探明储量中,无烟煤储量为246.04亿吨.焦煤储量为9.35亿吨,预测2000以浅煤炭储量759.7亿吨:毕节101.7亿吨,大方112.0亿吨,黔西70.4亿吨,金沙45亿吨,织金202.4亿吨,纳雍147.7亿吨,威宁38.5亿吨,赫章42亿吨.

大型煤化工企业每年耗煤按1000万吨计算(250万吨—300万吨煤制油,或200万吨烯烃产能),如果工厂设计寿命按30年考虑,配套煤炭资源就要3亿吨。对于毕节地区现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可提供煤化工的煤炭资源足以开展大型煤化工项目。

2,水资源

毕节地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河流,水资源量主要由降水补给,其供应能力季节性分布明显,全区土地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区内沟壑纵横,溶洞发育遍布。由于喀斯特容蚀管道非常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仍然是干旱缺水。全地区水资源总量12995亿立方米/人,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支流牛栏江、六冲河、鸭池河、赤水河、乌江上源三岔河、可渡河,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流域,流入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四大水系。2008年全区已接近用水紧张水平。“十二五”期间,毕节地区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突破口,重点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以于大型煤化工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土地资源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最高点29006,最低海拔457,高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33%。毕节地区地表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在大型煤化工项目厂址建设与园区物料供应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这对于今后该地区煤化工项目选址并集中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十二五”期间地区应强化土地管理,促进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