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西-煤化工】-贵州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haosunzhe 2014-12-29

 贵州探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42.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层气资源丰富,位居全国第二位;贵州有可靠的水源满足煤化工发展需要,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位居全国第六位,达到全国平均值的两倍。贵州兼具发展煤化工的两大要素。

“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既表明了加快发展煤化工是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贵州推动“百千万工程”(省级重点抓100户企业立标杆,市级重点抓1000户企业强骨干,县级抓10000户企业夯基础)的重要增量。

4月17日,毕节市年产600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路条”,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煤制油项目。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项目成效明显。这个项目是贵州省第一个充分发挥丰富的磷、煤、水资源综合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也是贵州省第一个采用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循环经济型磷煤化工生态型工业试点项目。

今年6月,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上明确提出: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继续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抓好煤炭液化、气化、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等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尽快形成贵州省煤化工产业新优势。到2020年,全省煤制油、煤制气要分别力争达到1000万吨和40亿立方米的目标。

这样的战略构想和目标,不仅意味着贵州在发展新型煤化工上已经开始行动,也意味着这个能源大省在“能源革命”的转型中步伐加快。而一系列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和企业的各种“试水”,正释放出贵州发展现代煤化工的积极信号。

产业现状:刚刚起步初具规模

贵州省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组合良好、发展煤化工条件得天独厚。国发2号文明确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支持贵州省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电化资源深加工基地。

“但到目前为止,贵州省煤化工发展仍是传统化工占主导,现代煤化工才刚起步,基本情况不容乐观,企业绝大部分亏损,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贵州煤化工资深专家、贵州东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张万福表示。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焦化、煤制合成氨、尿素、甲醇、二甲醚等产品为主的煤化工体系,以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贵州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发展成型,基本形成了以贵阳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黔西南州等为重点的产业区域布局。

就具体装置而言,有天福化工年产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2.5万吨二甲基亚砜项目;金赤化工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项目;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项目;黔桂焦化130万吨焦化项目等重点项目均已建成投产;黔西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氯碱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张万福说:“但贵州的煤化工项目除了二甲醚、乙二醇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是合成氨、甲醇等初级产品,全省煤化张万福说:“但贵州的煤化工项目除了二甲醚、乙二醇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是合成氨、甲醇等初级产品,全省煤化工产业层次总体比较低,现代煤化工产能比重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随着煤炭资源加工的不断深化,产业链延长,产品逐渐升级,煤化工的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高。据测算,煤转化为尿素可增值3倍,转化为甲醇可增值4.5倍,转化成二甲醚约增值6.3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甲醛、聚甲醛可以增值近3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但是,目前贵州省煤炭转化利用方式比较粗放,转化增值率较低,因此加快贵州省煤化工向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煤炭转化增值率。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刘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