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Vicky Linata 2011-04-28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其核心包括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1. 教学目标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以教为中心),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教学就是以教学目标为起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最终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育评价等环节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不是从教学目标开始,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导致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不提教学目标,只提意义建构的现象,似乎建构主义环境下没有必要谈教学目标,容易导致教育的虚无主义。我们认为,对所教内容不加区分地一律要求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是不适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做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2. 学习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 学习资源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工具。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主动探索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因此,资源的设计者应该清楚所设计的资源能够支持怎样的活动。
4.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来自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
1.教学目标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得到了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景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情境创设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情况(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内容皆具有这种结构),这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语文、外语、历史等文科内容一般具有这种结构),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
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5.协作式学习策略的设计
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应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三、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其中,自主学习策略是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协作学习策略是为了使学生在个体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个体建构

协作学习:社会建构
(一) 自主学习策略
1.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和参与性。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在其中可以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态度和能力。
根据维特迈和彼得斯的观点,自主学习的内涵归纳为是基于学生自学的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讨论:自主学习与自学、个别化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以自学为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策略,即学生对自己学习进行计划、安排和评价。
2.支架式策略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1)含义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需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依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建立起来的。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个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 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水平。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即教学在水平上的定位应当由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决定,而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






(3)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框架的情境(如前所述,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架”)。玛莉认为这种情境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和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对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比较也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然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问这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并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异同点展开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玛莉在这里连续向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可看作是按照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的典型例证。

支架类型举例:
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
如学生在检验某资源的可靠性时。教师问:这个资源的最后更新日期是什么时候?是哪个部门或个人创建的此资源?他们是否带有某种政治偏见?
如学生在确定进一步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时,教师问:你在到达这一步时做过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之前别人做了什么?哪类问题对你完成这项任务最有用?

搭建脚手架 小组成果展示与交流
进入情景 小组学习和探索
独立探索 动物园、网络、图书馆
合作教学 设计动物园的电子导游多媒体展示
效果评价 认识动物
3. 抛锚式教学策略(Anchored Instruction)
(1)含义
抛锚式教学策略:根据建构注意学习理论,学习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称为实例、问题教学策略。其中,
抛锚: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
锚:有情节的故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
(2)实例分析





(二) 协作学习策略








四、学习环境设计



五、教学评价


六、理论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偏向
1. 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当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存在一种偏向,即看不到教学目标分析这类字眼,“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很容易导致人们忽略教师的作用。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教师作用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的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
讨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种观点对吗?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建构主义强调的“意义的建构”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设计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是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
七、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一)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1.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1)课题名称
(2)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分析
对该课题预计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简要描述学习结果;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将学会什么知识?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
描述潜在的学习结果;
描述这门课将鼓励哪种思考方式或交流技能等(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4)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诊断性测试等。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等。
(5)学习任务分析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习者等的分析,设计能够使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包括各种类型,比如: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对所创建的事物进行总结;
有待分析的复杂事物或事件;
就某个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6)学习资源设计
介绍学习者可用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资源。如: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实地考察环境等);
学科系列教材;
学科百科全书;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
学校图书馆里特定的参考资料;
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另外,还要介绍这些资源的来源、使用方式、使用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作用等。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同时,描述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可获得情况:需要多少教师完成这节课,一个人够吗?在教室中需要有助手的角色吗?……
(7) 教学活动过程
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真实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情境。
其次,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对于同一个课题不同内容的学习,很可能会用到多种不同的模式,同一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方式,所以需要简要说明模式是如何应用的)。
然后,设计自主学习策略,应根据所选择的不同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流程图中需要清楚地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8)评价
创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向学生介绍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9)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内容领域。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__________ 执教者:____________ 课件制作者: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所教学校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简介:

二、学生特征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等
2.非智力因素方面: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2
2.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描述语句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资源、
工具及课件的内容、
形式、来源 使用时间 多媒体网络资源、
工具及课件的作用 使用的方法或
教学策略



注:
五、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的设计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目内容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画出流程图:


对流程图简要说明:


修改意见:

  
例: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1.概述
课名:《圆明园的毁灭》,小学四年级语文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本节课教材为五年级教材,为探究网络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跨越式发展的影响,选择了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2.教学目标分析
能够利用课件和网络资源,了解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以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被毁过程。
熟悉运用网络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通过圆明园特色、兴衰历史的学习,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能向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作出口头汇报。
学会生字、生词,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增强小组讨论、交流的参与意识和技巧。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调查而做出的。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试验班的学生。
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同学提出有关圆明园的问题。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
4.资源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九册。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参考网址(学生可以访问这些网址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http://ymy./(圆明沧桑)
http://www./(圆明新园)
http://www./(圆明园遗址)
5.过程 
教学策略: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根源,制作电子作品。同时,组织并指导学生互问互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
课前初读课文,网上讨论,提出问题。(表达策略)
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互问互答等。(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回答教师提问。与小组成员密切协作,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
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提问策略、表达策略)
课后撰写学习感受。(反思迁移策略) 教学过程流程图:


















6.评价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分钟)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分钟)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学生参与的
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次)
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次)
教师提供结论
学生回答有创意(次)
学生主动提问(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 回答问题正确率(%)
纪律问题(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