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玉器鉴赏—商代玉器

 鹿野陋室 2011-04-28
中国玉器鉴赏—商代玉器
2008年06月10日 星期二 19:08

 

建立于公元前17世记的商玉朝自盘庚迁殷以后,文明的进程得以大大地向前推进。商玉朝拥有庞大的政权机器此时的商干再也不是那种氏族社会中的军事酋长成巫现形象,他已成了古代国家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在上层建筑方面,自商于以下,内有高位宰辅率朝廷百官分管行政事务、本持册命、祭祀神灵以及商贸农耕、军事战争等等国家大事外有诸侯方伯称臣纳贡统领四方疆土。商代之政治系由帝王、后妃、公、侯、伯、子各级官吏组成统治集团,管理着奴隶和下层平民创立了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建立了大规璜的军事设施以及监狱、刑法等各种强制机构,极大地巩固了殷商玉朝的统治地位。在经济基础方面,由于迁段以后长期安居,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当时,与农耕有关的立法已相当进步。种植业已一改粗耕旧俗而迈向精耕农业,渔业和家畜养殖相应获得较大的发展。手玉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青铜制造、制玉制陶、土木建筑以及纺织治业均呈兴旺之态,从而大大推动了以商贸为中心的经济交流和以舟租车马为主要手段的交通运输业。社会经济大大的活跃,贝、玉等交换货币的出现以及甲骨文字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历史政治背景是玉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商代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决定了商玉走向国家高度垄断的局面。商代总计约6个世纪,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除玉都以外各地玉器出土均不很突出。如:1963年发掘湖北黄吸盘龙城商代遗址,在上万平方米范围以内仅出土玉戈一件、玉雕刀一件及饰物数件。

1965年发掘河北南城商代遗址,发现铜、陶、石器三四十件,玉器仅出上了一件残断的玉戈。1972年再发掘的时候又发观了玉斧一件、玉刀一件、玉漩现一件和玉佩饰一件,如此而已。

1977年北京平谷县商代中期遗址发现玉斧一件、青玉柄一件、玉联一件及绿松石珠一串(九件)。

1973年发掘山东泅水尹家城商至东周文化层遗址,发现石、蚌、骨、角、牙、陶话器120多件,玉器仅有一块玉玦。即便是在商代后期玉器制造鼎盛的年代,各地出土的玉器依然十分稀少。如属于商代后期的河北某城前西关、江西清江吴城、山东济南太辛庄、曲阜孔府花园和安徽潜山薛家岗等地,都为零星发现。1979年起河南罗山县莽张墓地先后发掘20多座墓葬,出土玉器近百件,平均每墓5件左右。1985年发掘山西灵石饰介村商墓,一号墓出土玉器6件,二号墓出士玉器13件。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各地玉器再也没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样的欣欣向荣之态。然而,殷墟安阳出上玉器的繁盛之况与上述渚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前后几代人历经70多年系统儿和科学儿之发掘,先后出土有资料可查的玉器达2400多件,加上流传于世的商代玉器,估计总数不下万件以上。一座妇好卖出上玉器就有755件。

殷墟其他玉陵曾屡遭盗掘,大量玉器下落不明。般商玉朝当年究竟制备了多少玉器,实在难以估算。《逸周书·世俘解》曰:‘商玉纣取天智玉秒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玉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清代名儒玉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将该说校为‘凡武玉俘商,筏旧宝玉万四千。’所幸毕竟还有人做出这样的纪录和研究使今人得以有一个商玉规璜的概念。商人到底磨出了多少玉器,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一方面全国其他制玉旺地走向萎缩,另一方面在玉都大量集中。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商玉朝的玉器制造已走向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垄断事业《周礼》中有玉器‘不恋于市”的明文规定。玉器不准买卖,不是垄断是什么?其实,这从夏商时代就开始了。如此高度的集中和垄断除国家政权而外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殷墟出土如此众多的古玉,除方国和精候纳贡而外,大部分应属玉室自产自用。般商时代玉侯在年复一年、曰复一曰的众多礼祭活动中,对玉器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就必然使股坡成为玉器生产华中地。在股墟小屯村北发掘了一处玉石作坊的房基,发现有600多件半成品和剩余的玉石料,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明。当时的殷墟都城面积达30平方公里,商代政权完全有能力将全国各地的工匠集中于玉部所在以便直接管理督造。全国各地的琢玉高手架中干一处,有利于球大技艺的切磋和提高有利于玉器品种的创新和开发。下面,将对商代玉器大类的概要及选择部分典型土器作出介绍。

(一)礼玉类

商代和玉的品种有璧、琮、圭、璋、环、瑗、璜、玦、簋、盘储器。殷墟出土之有案可稽者约200多件。商之玉礼器归根结底乃新石器则代祖神玉器之传播和后续,其造型已成千年不变之定势,这一类玉器因其具有代表神灵的功用,形制不会轻易改变,唯有在纹饰方面有所发展和变化,故本文对其不再重复介绍。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商代五礼器之中出现了两个新成员,这就是玉簋和玉盘,颇值得一书:

玉簋:簋本为食器,相当于大碗,但绝非寻常之具。典章中对此有明确记载。《礼记·乐记》曰:簠簋俎豆,制度义章,礼之器也。《礼记·曾子间》曰“天子尝、啼、郊、北、社五祀之祭,因簋既陈......

可知盘为朝廷之重大礼器,乃天于、王侯祭祀或宴飨之具。古斓时搭多为青铜制造,亦名为“锻’。如西周时著名的利部、大丰股、班纷等。腹内皆铸有铭文记载了当时国家更大事件,足为传世之宝。根据史书记载,直往往成偶数出现。妇好墓中发掘的这两件玉纂出土时置于椿顶东西陈列,证实了这一礼数。这两件玉盗皆为珍口较腹、直矮留足。器形规矩,器轰光洁圆润,装饰线级明快简练,其中标本MS:321为白色玉材琢制色胶饰有三组柴维纹是为主题同案。上下分别配以三角形、棱形等几何闻案作为辅助装饰,同足处饰以云纹和目纹。该器总高10.8厘米口径16.8厘米,璧厚0.6厘米,标本M5:322,绿色玉村琢制。主题纹饰为波动状的窗纹,上口配以论纹圈足处同样制以云纹和曰纹。篮腹有四组等距离会直方向的扉棱,制作难度明显人丁前者,重器的感觉亦明显增强。高12.5厘米,口径20.5厘米璧厚1—1.6厘米。

妇好墓中出土的这两件作登,从制作卜来说为前所十见之器,反映出商代器皿类方器的琢制水平已达到一个很高超的境界。从意义上来说是为断代标准之器,实属当之无愧的国宝。

玉盘;白色玉料琢制。总体呈长方形、圆角、扁平身、高脚足。腹有弦纹一周。足有十字形孔八个。高4.3厘米,口长14.6厘米。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礼用玉器。

(二)仪仗类

仪仗类玉器系三代重器之一,古传“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其实我们所见到的兵器多出于三代。玉兵最早见于堰师二里头夏墟遗址的出土文物之中,商时更魏繁盛,且在国家用玉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商代玉兵有戈、矛、戚、钺、刀、镞六大品种,历年出土总数已达200来件。这些兵器多数形体较大、制作精细、打磨光洁。有的边刃极筹,显得锋利非常。但由于玉质性硬且脆,并不宜于砍杀,也根本无使用痕迹因此称为玉兵仅是从造型而论于实用并无缘其实是仪仗器具;属国家礼仪中之一类。这些玉兵琢制精良、历史悠久,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择其主耍品种加以介绍:

卢方玉戈:殷墟有两件著名的出土文物,其中之一即卢方玉戈,出于妇好墓中。因在该戈的内后刻有“卢方塑入戈五”6字;说明该戈系段之方国‘卢方’所贡五件玉戈之一,故我们称之为‘卢方玉戈’。该玉戈为黄褐色玉所领,宽援直内,中脊边刃,既有接穿,又留有柄痕。通长38.6厘米,授长26.4厘米,援宽10.1厘米,穿径1厘米,内厚0.6厘米。

朱书玉戈;这是又一件戈文王器,出土于殷墟小屯村北的一座贵族墓。该戈为新疆青玉琢制,宽援中脊,两面开刃,短内双孔。该戈总长205厘米,援任19.2厘米;援宽6.6厘米,内长1.3厘米,内宽55厘米,内厚0.5厘米。

玉援铜内戈:典型的商代物产,是铜玉的结合。该戈玉援系用青灰色玉料琢制,前锋尖锐,中脊坚挺上下开刃,通体抛光。铜内形态亦很优美具有浓郁的青铜艺术特色。在造型上是双鸟形态和饕餮纹饰的有机结合,并遍镇绿松石片。黄色的青铜、灿绿的宝石,装饰在晶莹圆润的玉戈之上,下但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更是一件十分完美的艺术品。全戈总长27.8厘米,玉摄长15.8厘米,中有援穿孔径0.5厘米。

雕龙玉刀殷墟妇好墓出土。是一件绿色玉材琢制的大刀,刀身细长,形如弯月。刀背琢有突出的扉棱,刀刃由两面磨成,沿刀身两面各有一条典型的商代浅雕龙纹。龙头向着刀柄;龙尾延向刀尖。细眉目眼,龙口大张。纹样和造型异常协调,器用和礼仪相得益彰。这是一件非常精致的玉雕作品,总长33.5厘米,刀宽5.2厘米,厚0.5厘米辆长3.2厘米。

玉矛:该予前锋尖锐,两侧弧形。此乃一般玉矛的造型特征,但该矛两侧有着数组对称的部牙。矛盾有栏,栏后有内,内中有穿,内前又有栏,两栏之间有一础较深的凹槽,整个造型给人一种十分强烈的立体感觉。这件玉矛从总体上来看显得非常特殊和别致,锋利杀伐的特征为梁曲平和所替代,装饰效果十足,难怪发掘报告要称其为“矛形器。矛长12厘米,厚0.4厘米。

玉戚和玉钺:戚、袖形制大体相似,状如扁斧,影作长方。有平顶弧刃,亦有弧顶弧刃者。区别在于,两侧有告者曰戚无用有内者曰钺。

(三)工具类

商代玉工具的品种有斧、铲、挪、凿、刀、糙、锯、郁、删、纺轮及小刻刀,大多并非实用器具仅作象征之物。

客誉绞线玉斧:妇好墓出土。深绿色玉料琢制长方形态,上定下窄。上端和斧刃皆呈弧形两面开口。内前有一穿孔。中部雕一项大的变答纹样细眉如横,目眼圆睁。立体感较强,雕琢也较响精致。虽是一件玉斧,由于造型和纹样的处理均着力追求圆润和饱满的感觉,故少有多数斧袖之器的凶杀之态,显得温和浑厚。总长10厘米,内长2.5厘米,体厚2.6厘米。

饕餮纹玉铲:妇好墓出土。墨绿色玉琢制,长方形态上窄下宽,刀带微弧两面开口。玉铲通体雕琢为一较完整的婴设纹样,头、角、身、尾及肢爪俱全,是一件象征性铲形玉器。总长9.8厘米,刃宽4.7厘米,厚0.2厘米。

曲背玉韧:妇好墓出土。淡绿色玉琢制,柳身成供曲形态,中脊外凸,上下有刃,前端犹如锨尖,后部向内弯曲,且钻有圆孔,便于安装手柄。妇好墓出土玉镰共有5件,多为平直之态,惟此镜呈弯曲之形,从规格上来看,似不宜作稼稿之用只能是一件象征形器具。商代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一件玉镰的造型竟一直延用至现代。今曰之农村到处可见,诚令人赞叹。总长13.8厘米,宽1.8厘米;厚0.3厘米。

素身玉凿(两件);发绿色玉材琢制,状如长条,一端有刃,上部穿孔。通体光素,无刻意纹饰。标本MS:460棱角分明,平刃长15.3厘米;标本MS:556稍短,弧刃,且四角圆钝,长仅10.3厘米。这两件玉凿都属标准的工具形态,却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S纹小玉刀(两件/一对):整个刀身除刃部外,全部雕刻S形双阴线纹。背部琢有扉棱,刃部微微内凹,刀尖上翘,后部有禅,可另装手柄。通长13.2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不过,这一对玉刀并无使用痕迹,可能是墓主生前的装饰或玩物。

玉动物刻刀;在殷墟山土古玉当中,玉刻刀可算得上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小类别,先后出土有20多件。这些刻刀的结构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动物形象,另一部分是实用刀具。也有的刀具就是动物结构的一部。这些动物形象有贫、有鸟、有鱼、有璧虎等。譬如鸟刻刀,妇好墓中出上7件。其中有的是鹦鹉,有的是长尾鸟皆翎效明晰、形象生动。有的高冠尖唤,有的短翅畏尾,或引吭,或站大,情趣动人。在这些鸟的尾足之后伸出斜刃可供使用,总长在3—10厘米之间。鱼形刻刀有11件,多用绿、白、褐色谱玉琢成,头、尾、鳍、胶结构清晰明快,限为小孔,尾后有刀,造型简练实用性很强。总长一般在4—9厘米之间。玉动物刻刀的造型风格和实用功能非常一致,工艺技术和实用相结合,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远。

(四)用具类

商代的玉制用具都是平时所用之物,是最早的日用工艺品,是艺术创造和实用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玉器作品生活化源于商代,尽管在当时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但也确实为汉唐后世玉器创作大规璜地走向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

玉调色盘:妇好墓出土。该企墨玉制作表面呈灰白色。盘分上下两部上为一对鹦阳图眼一呼、短翅叫尾、昂首挺胸、相背而立、神态倔做。中有一纽可穿孔悬挂。身体多处皆以旋纹填充这是商玉纹饰的一大特色。下为方形盘状,三面有边,一面敞口,犹如簸箕之形。盘面规整通体抛光。从出士时盘面染渚采砂来看,是为实用器具。长11.8厘米,重84克。

玉臼杵:系配套实用器皿作研磨之用。该自正视上大下小平沿孤腹,俯视圆璧宽厚;臼膛内收。膛面光洁明亮,一望使知系长期实用所至。高23.2厘米,璧厚8厘米,膛径16厘米,膛保13厘米。作为圆柱体,村头稍大,头面光滑村尾系手持部位其形稍扁。中部有磨损凹痕,是长期与自边磨蚀而成。长28厘米,径7厘米。

玉梳;该玉梳在艺术构思上和上述调色盘相仿。其上部为装饰部分:一对鹦鹉。下部为实用造型:梳背与梳齿。背上有孔,似为装饰。告共15枚,已残3枚,自流背处排列向外,稍作放射状。值得玩味的是玉梳上的这一对鹦鹉和调色盘上的那一对鹦翊经相互比对,在情趣上大有相得益彰之妙。色盘上的两只鹦鹉抬冠挺胸,相背而立,神情倨傲。玉梳上的两只鹦鹉低首私语,相向而立,神态条呢,从中可见商代中匠对动物神情的把握非常准确。另有一件奖售纹玉梳(标本MS:557),流背上的排餐纹样已失去了柱曰的狰狞,同样撤得平静与温和。

玉鞢:深绿色玉琢制,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玉扳指。其外形为变形的半心圆柱体,下平上斜圆口内曲做面微鼓。弧面和曲线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棉面装饰为背面纹样。正面钻有系孔,背面琢有横枪系孔与背面两眼正好相合,俗作勾弦之用。形态和线条都十分协调,既合乎人的手相结构,义宜于弹射。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应是一件十分完美的玉器创作。难能可贵的是,它竟出于武丁时期。高2.7—3.8厘米,径2.4厘米,璧厚0.4厘米。

玉弭:弭者弓也。小士墓出土之玉曲形如望角,像以鲁纹钻以穿孔实乃配件,嵌饰于弓之两端。古老弓对多以骨饰,此乃所见最早上玉制者,长9.15—9.3厘米。

玉马具;小屯金山上。玉马其是一个总称,为玉制驭马器具和马的装饰玉器长百马嚼、玉马路、玉马阔饰塔物。玉马嚼琢为马蹄铁形两端各有双孔向内各有三币,是为勒马口之用,宽11.5厘米。玉马策实为一支小小的玉就,前端的朝和后端的杆头皆为玉制中间是木杆,总长57.5厘米。所谓玉马羁饰有玉制江面两件、玉燕一件,系装饰于马鼻之上。

(五)装饰类

商代装饰类玉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用于人身的装饰如头饰、冠饰、臂饰、佩挂在人身上的坠惊、牌饰及串珠等。另一部分是装饰在各种器物上的玉件,如柄形饰、长条形饰、圆输形饰容等。这后一类产品组成比较复杂;各种专著对其分类也说法不一。笔者以为这类装饰玉器的概念应是用于器物的装饰而不成为其主体的玉件。我们且以三什干几为例:桌几是主体,镶嵌在上面的玉片为装饰类。玉戈是安装在木柄上的,下大是市体则不能归其为装饰类玉器。器物装饰类五件源于新石器时代,历来品种多,出土星也大,人多主体不明、用途不说因此概念容易璜糊。在殷墟出土的人身装饰品之中,有一些精品,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玉笄:勇为外形,作束发之用长度在8—20厘米之间。殷墟出土20多件,多无纹饰。其中有一等头雕为驻形,目眼勾啄,独足短尾。通长17厘米,厚0.2厘米。

编珠鹰鱼饰;小屯墓出土。这是一套组合头饰,“由一枚雕鹰玉等、十七条玉鱼和十八颗绿松石组成,在其中的一条鱼上琢有‘大示它’三字。”玉冠饰:侯家庄墓出土,片状,宛如半月,中部有镂空图案,上部弧形,边缘一圈凸因。“据说,沿着冠的内缘有许多小块绿松石片”,长21厘米。牌形饰:殷墟墓出土。绿色玉琢制,长方形态,两面有扉槽,牌面雕琢一对饕餮纹,成正反相对之状。上有孔,可供佩戴。长8.9厘米。

(六)艺术品类

在商代玉器当中,艺术品类是很重要的一项含三个部分:一是玉雕人像艺术品;二是玉雕神怪形象艺术品;三是玉雕动物形象艺术品。商代玉雕人像艺术品是最神秘的话题,单在妇好基就出土了赔件之多。这些玉人有的站立、有的群、有的穿着华丽、有的赤身露体。商之玉人从新石器时代玉人继承发展而来,早在距今60年前的大江口文化、大溪文化当中,各种玉人较为丰富。有的稚拙简朴、有的纹饰繁复、有追求写实、有的讲究变形,而且有男有女、有有侧,令人叹为观止。及至良渚文化玉球上林兽面纹的出现,把玉雕人像推向了一个高峰。雕人像归根结底是古传宗教信仰和当时现实生的写照。商代社会由于人间帝玉的出现而产生新的至上种崇拜,然后再由崇拜神折向崇拜人。个新的理念在玉雕人像上充分体现了出来,在崇拜之中透露出人崇拜的信息。

商代的玉雕种怪艺术形象主要有龙、凤和怪怪兽。商代玉龙是一大特色,有龙形块、龙洲龙形经话器,多呈圆形卷曲之状。造型和纹样都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商龙多为素身,既有纹样亦简朴,商中期玉龙始有蘑菇形耳和群。云纹饰的现;商代后期玉龙始有一至两只龙足,而且有了牙之形。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是从新石器时代激而来,河姆渡和马家供出土之龙胎玉玦即为其祖形。

商代玉雕动物形象艺术品先后出土近400件,单是殷墟妇好墓就有155件。全部品种大致分兽类、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鱼类,在商代玉器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总体上来看,商代玉雕动物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着力刻画结构和动态,把各种动物雕琢得准确优美。大从虎、牛、熊、象,小到螺丝、螳螂,无不造型逼真,让人一目了然。不管是马、鹿、兔、猴,还是狗、羊、兽头,或站立,或匍匐,或回首,形神动态都非常生动,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量,充分反映了商代工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功力。二是讲究变形,对许多动物形态进行了归纳和夸张,将艺术特征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这一艺术特色在禽鸟类动物当中运用得几乎炉火纯青。三是装饰纹样独特,艺术风格协调。商代玉雕动物在造型上追求写实,但在动物体表的刻画上几无一例使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而是全部运用阴刻或阳纹雕琢纹样进行装饰,如云纹、鳞纹、旋纹、图纹等。纹样和造型相互协调,纹样和纹样又相互协调,艺术风格统一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非凡的才华、神奇的创意这是殷商琢玉巨匠留给后人的无穷财富。

纵观商代玉器的大量文献和众多高品位的玉器文物;我们惊叹在殷商的这数百年间,玉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又一个高峰。玉雕技艺的高超和精湛,玉器造型的进一步精美与成熟,礼祭用玉的强化和丰富,人身和器物装饰用玉大范围的扩大,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国家殿堂上的仪仗用玉和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全新开发,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中华文化都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殷商时代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的玉雕艺术成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社会发展方面的因素。国家的垄断政治统治的需要为玉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索。商代社会虽然,经从原始社会的荒原中走了过来,但社会生活还没有从野蛮恐怖中解放商代大批杀殉奴隶就是重要的例证。但另一人面,对鬼神的信仰毕竟有所松动理性的幼芽已欲萌发,那些的经被认为神圣不可亵读的玉开始了走向社会生活的步伐,这就如同为玉雕艺术打开一扇通向无限广阔前景的大门。

鉴赏知识

殷墟揭秘

殷墟者,殷商之故都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效渔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金庆迁都于此至纣玉(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八代十二玉,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1899年玉绍荣首先在被称为“龙骨”的中药上发现契刻文字。其后罗振玉等通过调查,弄清了甲骨文出土于今安阳市的小屯村并在甲骨文上发现了商玉朝先公先玉的名字,证明其为商代甲骨。玉国维对甲骨文辞中所见的玉亥、玉恒、上甲等商代渚先公进行考证证实《史记》所记载的商玉朝世系是可信的;同时根据受家的帝玉有愿祖丁、武祖乙、文祖丁(即康丁、武乙、文丁)之称确定帝乙之世尚建都于此从而确定古木竹书纪年所记载的自盘度过段至纣之亡,更不徙松之说符合历史事实。这样以商代甲骨的发现为契机,商代后期的玉都遗址——殷墟诬告发现并开始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在殷墟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商代遗物其中就包括不少的玉器。殷墟究竟出土过多少玉器已难以考察。仅就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考古发掘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出土玉器约一千二百件以上。但自古以来殷墟一带盗掘古墓成风,致使殷墟的墓葬遭受严重的破坏,有些玉室墓葬虽然规璜很宏大但很少发掘到完整玉器。然而从古书的记载来看,殷代玉室贵族使用玉器是相当普遍的。商代末年,商纣玉荒淫无道引起了周围各族的反抗周武玉率领军队发动灭商战争,又见方在商都城郊外的牧野展开决战,在战斗中,商军士兵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玉见大势已去,将浑身裹满玉自焚而死。周武玉灭商后,“俘商旧玉亿有百万”。这个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其数量应当是相当可观的。

1976年,考古学者在殷墟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座中等规模的商代玉室墓。这是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商墓,因此学术价值非常高一被发现就轰动了中外。根据对塞中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学者一致认为这是商玉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埋葬年代约在公元前门世纪末期至12世纪初。由于妇好三中出土了处美的玉器,我们就不能不介绍一下妇好是怎样的一个人。商玉武丁有三个法定的配偶,妇好即其中之一。妇好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巩固有玉朝的统治和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商玉武丁在同北方的土方、柬方,南方的虎方,东方的条,西方的羌等部落连续三年的征战中人妇好在她的封地为支没前线而奔走穿梭,大量征集兵员,输送到前线各地,同时她还经常向商玉朝纳贡、保璋了商玉武丁前线作战的人力、物力需要。妇好曾一次征兵13000人,这是目前已知甲骨文记载中征兵人数最多的一次。妇好还常常单兵出征打仗,深得武丁的重视和宠爱。妇好死后,武丁在妇好的墓上精心修建了一座铜堂,专用以家视妇好。因此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随葬玉器不是偶认的。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四百四十多件,骨器五百六十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六千多枚贝壳;妇好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755件玉器,数量多,种类杂,雕刻精美细致。

商玉人的跪姿探抓

人们在生活中的行动举止,常常会反映出社会的某种礼俗文化或行为文化的特征。商人的跪坐式身姿,即是典型实例。

《礼记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曰知录杂事坐》:“古人之坐,皆以两股者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跟美。”即跪坐时身体低矮,站起时则直身,引体向上身体由短而长是跪坐式的描述。

商文化的来源是东嘉文化、东臾文化包括山东大汉口文化及龙山文化,乃至苏皖一带的准克文化。东灾人的生活习俗本有蹲踞式坐姿。《论语宪问》:“原壤条矣。’疏:‘夷,踞也。”注:臾,蹲踞也。’商人的跪坐式,当源于东灾的蹲踞式因为,蹲踞后如将身体重心前移,双膝并拢向下着地,臀部随之下落于足跟,即变成了跪坐式。李济的研究说“群居与冀踞,不但是灾人的习惯,可能也是辽人的习惯,而跪坐却是尚无的商前统治阶段的起居法,并演习成了一种供奉祖先、家把天神以及招待宾客的朋历史学界或认为、日本人的祖族是远古时代的东夷族。日本人至今仍保留跪坐式进行交及零即是证明、人类的坐姿,是在长期的生活习例渐形成与定型的。从东臾族的蹲踞式,到商人的跪坐式,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在无家具的古代,人们只好席地而坐这样可使在跪坐中的饮食文化、交友文化和礼仪文化形式美及其规范的产生和流传。东夷族的某些文化基因,得以被商人承传,即是研究商人跪坐形式的主要学术价值所在。

商代玉器的”折铁线”

“折铁线”是一些古玉专家所指商代玉器纹饰中的一条线。这条线有助于我们鉴别一些商代真旧玉器,提供线索因为是时代特色,近访者难以仿制。中晚期的商代玉器,主要是阴刻线的纹饰,也有不同的封闭线与折线,比较抽象。尤其是晚商的玉器颇多双明线出现。其中有一直线以勾撤地成,在转折时构成很大的角度,较方较硬,但曲度不一。这条方折线特别刚劲有力与别不同,状似钛线弯折那样因此一般古玉专家便名之为拆铁线”。

商代玉器不一定有“折铁线’,有些是用阴线密集底纹,或重环纹的(以佩件为多)。商代玉器所用工具很简陋故曲线不可能像近仿者以电动机械工具“一气”可成”而不留痕迹。真旧的商代玉器曲线只能逐段接续而成,因为用防蘸解玉砂琢成,不可能很理想或)烦滑地连贯必然显出交叉的痕迹,有时呈断开状,我们大可以用十倍放大镜看清楚。凡是很好地连贯而非逐段接成者,反而是近代的仿古伪旧‘充头货”而已。大家鉴别时不防细加比较,可见端倪。

商代中晚期的五除了有折铁线”,若有细阴线的话,多数是划痕因为防琢出的圆底沟纹都会较粗。细阴线不能用的琢成,只能以划痕代替。

商代的“玉兵”

商代玉器中的钺、戚、矛、刀、戈等,都是‘玉兵”之类,是用于“兵技”的仪仗用器。商前对外征伐连绵不绝,为显扬商国军本力量的强大,以玉制兵技礼器用于战前的誓师,或战后的凯旋,或庆功的武乐歌舞节目,即《礼记明堂位》所谓朱千玉戚,以舞大武。的“武舞。妇好墓的戈、钺、戚、刀、矛等仪仗器共出54件、从此可以想见当时战争礼仪的盛况。

商代的玉臼和玉杵

商代的玉或石臼、杵,体形较小,不属于粮食加玉工具,可能用于艺术创作。《说苑反质》:‘纣为鹿台精丘,酒地向林,宫墙文画,雕琢刻较”,说宫室内已作璧画装饰。1975年安阳小电殷墟建筑遗址中,发现一块残长22厘米、宽13厘米、厚7厘米涂有白灰面的墙皮,其上绘有红色和黑色相间纹饰,它是璧画的残余、这一发现,是中国绘画史的最早璧画实例。由此推测,妇好基的一套玉臼、杵,可能与同出的双鸟纹调色盘一起用于绘画甚至可能就是璧画工具(调色盘底满染朱砂,可证)。

 

玉璜—商

斧—

青玉虎—商

人面形玉饰—商

兽面勒—商

玉跪人—商

玉坠—

玉璧—

玉螳螂—商

羽人玉饰—商

玉柄形饰—

琮—良渚文化

玉马—商

琮—良渚文化

玉鱼佩—西周

夔龙纹璜—西周

鹿形玉佩—西周

人形玉佩—西周

玉虎佩—西周

龙凤纹玉饰—西周

镂空云纹螭璧—西周

玉刀—西周

玉佩—西周

玉鹅—商

长颈鹅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