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七课第一框)

 吉祥哥哥 2011-04-29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本目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鲜明对比中提出三个问题作为情景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西藏的历史性跨越作深层次的思考。

探究与共享:

●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西藏能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说明了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参考答案】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①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因: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对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②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的56个民族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低族、禽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你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他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洛巴族、基诺族。

3)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第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第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第四,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P73探究活动】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你能否结合历史课学习的知识,用史实印证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①各族人民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巩固和发展,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如蒙古族、羌族、哈萨克族的畜牧业发达;满族有商业传统和官营企业等。

③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1858年大沽炮台的满族、汉族守军和蒙古骑兵狠狠打击了英法联军。1885年广西镇南关战役,是在壮族、汉族等各族人民英勇奋战下取得胜利的。

④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少数民族优秀儿女参加了共产党,血战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时期,在壮族、瑶族和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分别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参加了新四军、八路军,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最后的决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缔造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核心问题突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①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②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③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为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提供了保障。

④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③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3)反对倾向: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①大民族主义在我国表现为大汉族主义。该观点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理应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享有特权,歧视、欺凌其他弱小民族。

②地方民族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多民族国家内少数民族中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它以孤立、保守、排外为主要特征。

③二者都反对坚持民族平等,反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这都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第一,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第二,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宪法规定了各族人民都有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第三,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四,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

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195年我国确认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又确认15个,1978年后又确认2L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疑难问题阐释】我国是怎样实现民族平等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彻底性和实践性。在实践民族平等问题上,以反对民族压迫、民族歧视为出发点,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点,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治为政治保证,以发展经济为物质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

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民族平等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的民族平等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的平等,不管人口达11亿多的汉族,还是人口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前处在何种社会形态的民族,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律平等。我国民族平等权利中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都得到充分保护和保障。例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民族集体权利,有44个民族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成员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如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等。

二是民族平等领域的全面性。我国的民族平等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从文化领域到教育领域,从科技领域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各民族都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各民族共有的权利,还包括少数民族专设的特定权利。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三是民族平等内容的真实性。我国的民族平等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国家的民族政策中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的,因而,民族平等不仅是法律规定的权利,而且是现实中真实享受的权利,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体现的权利。

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是民族平等的主要体现。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受到特殊保障。在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充分反映了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尊重。人口特别少的民族,即使达不到规定的产生一名代表的人数,至少也有一名代表。从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至今,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所占名额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散居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

全国现有少数民族干部280多万人。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各民族在享有各种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各民族的义务既包括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包括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义务。

【疑难问题阐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的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习、广泛流传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往往把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或歧视看成对自己民族的尊重或歧视。如何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涉及民族关系的十分敏感的问题。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特别强调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因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绝不是小问题。

3)我国不断加大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工作力度。1993年发布实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对于尊重少数民族的年节、饮食、丧葬习惯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有关部门多次制发文件,要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增列了“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同时,强调不得在出版物中有伤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

②民族团结原则

第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第二,我国已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离不开的大团结局面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会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三,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什么)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第一,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第二,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由“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知识链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②四分之三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西部,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④民族自治地方与东部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P75探究活动1】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地区大开发

●你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这些观点进行阐述?

1)要弄清楚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是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则,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内蒙古、广西两个北部和南部自治区划作西部大开发地域范围。27个自治州在西部,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吉林的延边,这3个自治州虽不在西部地区,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样,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旗)均属西部大开发范围。

2 1条强调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决定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2条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贫困不利于民族团结。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大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条说明民族自治地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4条强调只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才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东西部地区优势互朴,既利于东部,也利于西部,西气东输就是很好的证明。

2)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核心问题突破】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在我国,民族平等具有鲜明的特点,即主体的广泛性、领域的全面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而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应该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也不应该有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在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团结和帮助少数民族。

3)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主要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其他地区的帮助,更需要本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见图示: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各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要珍惜并巩固和发展它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人人付诸行动。青年学生要逐步学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

P75探究活动2】学会处理民族关系

●上述问题是我们可能面对的,你会怎样处理,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

【参考答案】①坚持尊重的态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向其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它会危害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如果故意制造民族纠纷,会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一种民族分裂主义行为。我们应当同民族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努力。

③努力学习,掌握技能,将来积极参加沿海与边疆地区的对口支援活动,或直接到边疆地区工作,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知识拓展】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和当代国际上民族问题的态势看,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特点。

1)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民族问题存在的历史长期性,按照民族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

2)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方面,它与政治、经济、宗教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互相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我国各民族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且又大杂居小聚居,信仰不同的宗教,诱发民族之间的矛盾与问题的因素很多,加之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的挑拨与煽动,更增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4)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在世界范围约有几千个民族,其中人口上亿的民族共有7个,近20亿人;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有60多个,百万以上的280多个,10万以上的560多个,还有2 000多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里。现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单一民族居住的国家,一个国家内有几个民族或几十个民族,甚至数百个民族共同生活交往,民族之间和各个民族的自身发展、政府的政策、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各地的热点,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现在我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县都居住着2个以上民族。不同的民族共居,就存在民族问题。古今中外,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民族问题在各个时期、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广泛地存在着。

5)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一旦形成,在其成员中就具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状态及与其他民族成员不同的思想情感。这种民族意识遇到刺激,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往往通过民族情绪表现出来。在世界历史上,发生在民族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民族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热点地区,如中东、非洲、南亚等大小事件都与民族问题有着重要关系。

     

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从牦牛到火车,西藏五十多年间完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数百年才能实现的转变,这是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西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从政治上说明了( D )

A.我国科技的进步,坚持自主创新的胜利

B.实现各民族繁荣必须由汉族支援少数民族

C.我国已消除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

D.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

2.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这说明( D )

A.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C.少数民族比汉族优越,在政治上得到特殊照顾

D.民族平等原则得到切实贯彻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C )

A.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D.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符合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4.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  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D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  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  B 

①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③各民族都有平等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④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ZI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文字教材3 500多种,共计1亿多册。这表明( C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②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③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  D 

①巩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间差异

②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总会引起人民的关注。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人大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  A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C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消除,民族融合的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简答题

10材料一:在我国的西南部住着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每年的民族节日达一千多个,其中众多的民族盛会主要集中在早春、秋天和冬季。如苗族的芦笙会、侗族的三月三、苗年等。人们把这些节日比喻为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的百花园。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为什么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因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因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绝不是小问题。

(2)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抱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作为汉族学生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112010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喀什经济特区被正式批转设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年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参考答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2)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

3)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2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静溢美丽的高原古镇玉树,瞬间从人间天堂变成人间炼狱。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让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意识到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大灾面前,很多藏族群众、僧侣和汉族群众、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官兵等战斗在一起。抗震救灾,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灾区社会更加稳定,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了保证。4 ZI日《澳fi日报》发表社论,称赞《玉树救灾,谱写民族团结新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各族群众要在抗震救灾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重视民族团结是其执政地位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要重视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和民族利益。

2)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

3)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玉树聚居着约十万民众,其中九成以上是藏族同胞。在抗震救灾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有利于灾区社会稳定,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了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